让数学课看上去很美,学起来更美

2019-10-13 05:24刘勇刚
学生之友 2019年4期
关键词:比画直尺手势

刘勇刚

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总感到数学的魅力,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感到上数学课就相当于做游戏,无拘无束,调动学生的灵性,重视非智力的因素的影响,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交流,讨论,让他们置身于游戏或是环境之中,让他们变枯燥的学数学成为在现实中用数学。

【案例展示】

片段一

师: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树木对我们人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绿化环境,净化空气, 防止水土流失等!植树节刚刚结束,我们班上有不少小朋友搜集到许多有关树木的小知识,下面我们一起先来看一段小资料。

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树叫奇迹树,它是一种挺拔秀丽的高大树木,树高可达30米,树干笔直,直径80——120厘米,树冠圆形叶片,大而光滑,它的生长速度最快,每年平均长高约4米;长粗3-4厘米,8-10年即长到30-40米高,在世界上被誉为"奇迹树"或称"宝石树"。

师:你能从上面这段有趣的短文中找到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吗?

生:米,厘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信息接受与反馈、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由于分米和毫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较之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比较少见,掌握起来的确存在一定的难度。于是导入部分我抓住即将来临的植树节这一契机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有关树木的资料,既增加了他们的课外知识,又很好的利用了学生的生成资源,选取其中一篇“奇迹树”的资料做导入语,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复习了厘米和米的知识,为下面的知识的迁移埋下了伏笔。可谓一举多得,之后的亮点更让我兴奋不已。]

片段二

在刚刚教授完分米这个长度单位之后,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请你拿出直尺,看看1分米可以从哪里到哪里。

“从刻度0到刻度10。”

肯定了该生的回答之后,我并没有就此罢休,紧接着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一只手举起来了,2只手,5只……学生们都开始跃跃欲试了

“老师,从刻度1到刻度11也是1分米.”

“还有呢,从刻度5到刻度15.”

……

[让学生知道用直尺画1分米的线段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既利于进一步理解分米与厘米的关系,又利于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那时的我,只能是一个观众,是一个学生忠实的倾听者,我不忍心打断学生的回答,给时间让学生们继续“演说”。 我庆幸我没有用死板的课堂模式禁锢他们的思维,而是为他们创设了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让他们展开了思维的翅膀,尽情放飞自己的想象,课堂变得更生动,更富有活力。]

片段三

师 :现在老师想量数学课本的厚度,你认为选哪个单位名称比较合适?自己动手量量看

“用厘米做单位,通常量比较短的物体应该用厘米做单位。”

“可是我们数学书的厚度还不到1厘米。”

“我知道,我们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不到1厘米的话,可以用1个比厘米还小的单位:毫米。”

“我昨天都预习过了,是6毫米。”

……

[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中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因此教师的评价也具有权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过早或不合时宜地作出评价,可能就会压制、扼杀学生有价值的做法和想法,当学生产生不同意见时,教师不妨首先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让自己认为有理的各方先互相争辩,这个争辩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自我评价、不断改进的过程,生成课堂教学的矛盾美。]

【教学反思】:

课堂上,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心愤口悱的时机,使学生处于“心求追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急需状态,这样能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此时,创设问题情景犹如一块石头投入学生的脑海,必会激起思维的浪花。

(1) 找相关的物体丰富感性认识。在直尺上感知1分米和1毫米固然准确,但往往不牢固,离开了直尺或间隔了一段时间,首次感知的印象会淡忘。因此,让学生“相互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1分米”。通过说可以有两点收获: 一是反馈、检查学生在直尺上的首次感知是否有效,可以从他们说的物体是不是大约长1分米看出来。二是借助学生身边的、熟悉的、自己找到的物体帮助长时记忆1分米是多长,以后在回忆1分米有多长或判断其他物体的长是不是大约1分米时,可以把熟悉的物体的长作为参照。

(2)1毫米是很短的,让学生寻找长1毫米的物体比寻找1分米的物体难。所以,在设计教案时,先列举了一些实例,如1分硬币、银行卡或电话卡、10张纸叠在一起的厚度都大約1毫米,让学生知道1毫米的物体还是比较多的。然后改变问题的提法,不是问学生“哪些物体的长或厚是1毫米”,而是问“哪些东西的长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凡是比较短的、薄的,不是1厘米的物体的长或厚,如降雨量、蚂蚁的身长都可以用毫米作单位。显然,后面的问题容易回答。

(3) 用手势比画1分米和1毫米。学生进行了观察直尺、寻找实物等感知长度的活动,这些感知对象的共同特点是长1分米或长1毫米。用手势比画1分米和1毫米,是建立相关概念的活动。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用手势比画,把直尺上的、物体长度上的共同特征——1分米或1毫米提取出来,这样的动作拉动了思维就是形成概念。学生在用手势比画时,还可以经历“比画——在尺上验证——修正比画——再验证……”的过程,使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逐渐做到尽可能地准确。另外,学生掌握了用手势比画1分米、1毫米后,就好像随身带了一把尺,便于他们随时进行估测。

猜你喜欢
比画直尺手势
直尺和缝衣针
抱着女儿看雪
V字手势的由来
三角板“牵手”直尺
小小手指操:一枪打“四鸟”
磊编挑战A4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