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多慷慨壮歌

2019-10-14 02:19撰文庄雯莎
厦门航空 2019年10期
关键词:泰宁建宁闽西

撰文_庄雯莎

1929 至1934年,闽西革命老区作为红军长征的重要出发地,无数热血儿郎在这里洒下情怀和希望。

翻开中国革命史,闽西留下了厚重而壮丽的篇章。在这片八闽大地上,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红色政权,创建了第一块红色区域,建立了第一支红军部队。闽西革命史,亦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是一种启示今天、昭示未来的宝贵精神遗产。

岁月峥嵘如故·泰宁

9月南方城市依旧骄阳似火,丝毫没有秋天的味道。从厦门坐了三个多小时的动车,我到了泰宁。也许是山城的缘故,这里既没有夏天的炎热,亦还没有秋天的萧瑟,有的只是凉风拂面,夏末已至的感觉,我想,这应该是泰宁最好的时节了吧!

相比于名声在外的大金湖,拥有千年历史的泰宁古城如世外桃源般静卧在福建省的西北部。踏进这座古城的那一刻,宁静自然之感扑面而来,与现代大都会形成鲜明的对比。小城寡民的宁静,以及淳朴的民风遮掩了她过往的容姿。一方原生野性的山水、一脉厚重辉煌的历史、一座古韵犹存的明城。

泰宁古城不大,但却内有乾坤。随着脚步的移进,一个小城的千年光阴,如同一幅画卷慢慢展开。街心直石铺路,卵石镶边,宋明风韵迎面而来。古城核心区的尚书第古建筑群,包括明早期到清晚期500多年中各时期建筑物,是我国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民居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穿行古城,随处都能触摸历史,体味古城的沧海桑田。

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的摇篮,泰宁还是原全国21 个苏区县之一。泰宁县城岭上街,一条明清风格的古巷,当地人称为红军街。1933年8月中旬,朱德、周恩来率领红一方面军指挥部从江西东移,经建宁抵达泰宁,入驻岭上街12 号陈家大院,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东方军入闽作战和江西抚河以东地域红军作战。

“天赐山水,御赐泰宁”。三明泰宁不仅仅有风光无限的大金湖,还占据丰富的红色风光,坐拥宝贵的精神财富(图片提供_视觉中国)

老街小卖铺前,几个居民坐着闲聊,他们都是这条街的老住户。提起当年街上发生的革命故事,他们笑着说,像挫败大刀会、朱司令雪夜救孩子这样脍炙人口的故事,从小就听祖辈们讲起过。土地革命时期,泰宁是中央苏区县,是红军东方战线的门户和军事重镇。

岭上街12 号,陈家大院前,“朱德、周恩来同志故居”的牌匾高悬在门额上。1933年8月,朱德、周恩来率领的红军总部及红一方面军总部从江西东移,经建宁抵达泰宁,便在这陈家大院里指挥红军“赤化千里,筹款百万”。离红军总部不远的一口古井,原名“儒学井”,红军驻扎陈家大院时从此井取水,后来改名为“红军井”。朱德、周恩来等首长日理万机,还常常走街串户,帮助老百姓挑水、砍柴。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只有武装动员起来,实行土地革命,用武装拥护苏联”……红军街老墙上的那些口号、标语默默地见证着那段红色岁月。

犹记当时烽火·建宁

有着“中国建莲之乡”“中国黄花梨之乡”美誉的福建建宁县,同样是一片被革命先烈鲜血染红的土地。

建宁是第一次反“围剿”的筹粮筹款之地,第二次反“围剿”的决胜之地,是第三次反“围剿”的准备和决策之地,是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东北战线的重要支点和指挥中心。在这片红土地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领导过革命斗争。

走进建宁县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当年的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旧址、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坐落其中,一盏马灯、一张桌椅,每一件实物都在告诉后人,老一辈革命家曾经在这里运筹帷幄,为中国寻找光明道路。

1.泰宁红军街(供图_泰宁县融媒体中心)

2.泰宁红军街老墙上的浮雕见证着那段红色岁月(供图_泰宁县融媒体中心)

3.水尾村红军的后代谢荣富讲述起那段烽火岁月,感慨万千(摄影_庄雯莎)

地处闽赣两省三县交界处的水尾村被誉为红军小后方,小井冈山。从县城出发,其实只有70 公里,但沿途山路弯弯,路程被拉得老长。虽然山路弯曲,景致却非常好,那千山万山的茫茫林海,无不荡漾着绿色的波涛,让人感到特别清新。正陶醉在这片自然中,还没回过神来,汽车便已经到了这海拔850 米的中央红军村水尾村。

距离水尾村部后面100 余米处有一座杉木平房,为20世纪30年代初红军第二次反“围剿”时的红军医院。红军医院前有一棵枝叶茂盛的女贞子树,至今已有近两百年树龄,其叶是治枪伤创伤的良药,在红军反“围剿”战中,治好不少红军的伤病。这里还流传着当时治好彭德怀总司令顽固的“摆子病”的传说。

在水尾村还保留着当年县苏维埃政府的旧址。旧址被翻修过,陈列了许多当年反“围剿”战争的物件和图片。在乡苏维埃政府的旧址里,有一位身材瘦削、皮肤晒得黝黑却十分精神的大伯谢荣富,他告诉我们:这里原本是他们家的祖宅,红军来了之后,为了支援革命,他们便把这里腾出来给苏维埃政府办公用。谢大伯的爷爷、大伯、父亲都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说起当年他爷爷为了掩护红军逃走,穿起红军服独自引开敌军,最后不幸遇难的家传旧事,谢大伯感慨万千。

风展红旗如画·宁化

1929年,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红四军从江西入宁,途经淮土凤凰山,并在此安营扎寨;1930年1月,著名的古田会议后,毛泽东率部途经宁化时,曾写下光辉的词章《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1934年10月中旬,驻宁化淮阳、隘门的中央主力红军,奉命在淮土凤凰山集中,从凤凰山经江西石城、瑞金向于都方向集结,开始踏上前途艰险的万里长征。

三明宁化县红军医院航拍图(摄影_七重树)

80多年过去了,当地各镇、村仍保留着不少红色印记。红军医院、红军指挥部、武器与军号、扩红宣传标语……见证着那段火红的历史。

如今坐落于宁化县入城口中环路上的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广场中央高达21 米的红军长征纪念主题雕像庄严耸立,它在昭示着历史,提醒着人们:宁化是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起点之一,这是永远不能忘却的红色苏区!

TIPS:

红色星火,燎原闽西

闽西,是一块红色土地。它是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闽西红色文化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深入闽西革命老区,探寻在我军建设史上留下的一个个不可磨灭的福建印记,重温长征精神、古田会议精神再出发。

龙岩线:

中央苏区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古田毛主席纪念园—古田会议旧址—上杭古田赖坊村协成店—“红军长征第一村”长汀钟屋村—长汀(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瞿秋白烈士纪念馆、杨成武将军纪念馆)

三明线:

泰宁红军街、红军井—建宁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建宁水尾村——宁化北山革命纪念园—宁化革命烈士纪念碑—永安抗战旧址群

猜你喜欢
泰宁建宁闽西
美术作品
“三下乡”活动进泰宁 全国妇联温暖送姐妹农家
适时适度:闽西乡土历史辅助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
闽西灯笼点燃乡村狂欢
闽西山区艺术扶贫的“她力量”
建宁“花海跑”:春风十里梨花飞舞
淘宝找马云 淘气到泰宁
《坐井观天》续写
门外阳光
闽西汉剧的民间社会背景与文化意义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