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不同血液净化模式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自身免疫、炎症应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10-14 07:13姜维汪芝霞丁丽萍钱小莉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6期
关键词:终末期高通量炎性

姜维 汪芝霞 丁丽萍 钱小莉

213100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江苏常州

终末期肾病在临床中比较多见,患者多数伴有炎症、免疫功能缺陷等情况,氧自由基受损,所以终末期肾病患者致死因素中,感染占比非常高[1]。现阶段,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主要方法,不同透析方法各有优缺点。本次研究对68 例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研究,对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方式在患者免疫、炎症及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终末期肾病患者68 例,根据血液净化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4 例。高通量血液透析组男21 例,女13 例;年龄36~78 岁,平均(56.2±3.7)岁。血液透析滤过组男20例,女14 例;年龄37~77 岁,平均(56.6±3.4)岁。所有患者透析治疗时间在3 个月以上,每周2~3 次;治疗期间均无感染、发热及自身免疫性活动疾病发生;内生肌酐清除率<10 mL/min 或肾小球滤过率<15 mL/(min·1.73 m2)。排除有放化疗病史及细菌病毒感染严重、伴有基础疾病(恶性肿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病、肝病及精神病等)、资料不全的患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高通量透析滤器参数:高通量聚醚砜中空纤维膜血液透析器,血液流速为200~400 mL/min,超滤系数57 mL/(h·mmHg),有效膜面积为1.8 m2。②血液透析滤过滤器参数:百特金宝血液流速为200~600 mL/min,透析液流速为300~800 mL/min,膜面积为1.8 m2,超滤系数为54 mL/(h·mmHg)。血透机及血液透析滤过机,流速为200~1 000 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 mL/min,血流量为230~250 mL/min,采用后置换法,置换液18~20 L。透析时间均为4 h/次,每周3次。

检测方法:免疫指标针对CD4+、CD25+、CD4+/CD8+等指标,采用FACS Calibur 型抗氏细胞仪检测;炎症应激指标采用细胞生物学方法及ELISA 试剂盒检测血清及血浆,包含白细胞介素6(IL-6)、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 受体(sIL-2R)及C反应蛋白(CRP)。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透析前后免疫指标检测结果、炎症应激指标检测结果;采用简易生存质量量表(SF-36 量表)对两组患者透析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量表总分为145 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9.0 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免疫细胞含量水平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免疫细胞含量水平对比(±s)

注:与透析前对比,⋆P<0.05;与血液透析滤过组对比,#P<0.05。

组别n时间CD4+(%)CD25+(%)CD4+/CD8+高通量血液透析组34透析前31.16±3.2714.87±2.641.19±0.23透析后46.86±5.52⋆#27.08±4.72⋆#1.71±0.43⋆#血液透析滤过组34透析前30.82±3.4414.96±2.571.18±0.26透析后41.07±4.18⋆22.64±3.29⋆1.49±0.34⋆

结 果

两组患者透析前后免疫细胞含量对比:两组透析后CD4+、CD25+、CD4+/CD8+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透析后高通量血液透析组各指标水平明显高于血液透析滤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透析前后炎性因子含量对比:两组透析后IL-6、sIL-2R 及CRP 等炎性因子水平较透析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透析后血液透析滤过组各指标明显低于高通量血液透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患者透析前后两组生活质量总评分对比:透析前,高通量血液透析组SF-36 量表总评分为(76.42±20.17)分,血液透析滤过组为(77.18±21.96)分;透析后,高通量血液透析组SF-36 量表总评分为(134.72±28.86)分,血液透析滤过组为(108.76±24.82)分;两组较透析前SF-36 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透析后高通量血液透析组评分明显高于血液透析滤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终末期肾病患者体内存在微炎症及免疫功能紊乱情况,给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2]。此类患者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受到感染[3]。对终末期肾病患者治疗中,血液净化是主要方式之一,可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炎症应激状态[4]。

综上所述,对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方式或血液透析滤过方式,均能提高患者机体免疫水平、降低机体炎症应激反应。

表2 两组患者透析前后两组炎性因子含量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透析前后两组炎性因子含量对比(±s)

注:与透析前对比,⋆P<0.05;与血液透析滤过组对比,#P<0.05。

组别n时间IL-6(pg/mL)sIL-2R(U/mL)CPR(mg/L)高通量血液透析组34透析前123.17±30.62883.96±172.8313.04±3.72透析后114.08±23.39⋆#708.82±116.74⋆#9.92±2.65⋆#血液透析滤过组34透析前123.57±30.5579.51±177.3212.98±3.76透析后100.37±16.82⋆673.57±96.43⋆8.03±2.01⋆

猜你喜欢
终末期高通量炎性
高通量卫星网络及网络漫游关键技术
探讨心理干预在终末期肿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
腹膜透析在有腹部手术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高通量血液透析临床研究进展
Ka频段高通量卫星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探讨
中国通信卫星开启高通量时代
姑息护理在终末期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的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