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前病变应用宫颈环型电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10-14 07:13李黎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6期
关键词:电切术上皮宫颈癌

李黎

410013湖南省肿瘤医院妇瘤四科,湖南长沙

宫颈癌前病变主要是指宫颈区域发生病变,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发生宫颈癌。一般来说,在对疑似宫颈癌前病变患者进行诊断和检查的时候,采用常规的诊断和病毒筛查方法不能够及时对病情进行诊断,尤其是疑似宫颈癌前病变患者,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检查[1-2]。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研究宫颈锥切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针对在我院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患者,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对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宫颈癌前病变患者96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观察组已婚32例,未婚16例;有分娩或怀孕34例,无分娩或怀孕12例;平均年龄(34.25±5.18)岁。对比组已婚33例,未婚15例;有分娩或怀孕33例,无分娩或怀孕15 例;平均年龄(34.98±5.0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⑴对比组采取常规切除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腰椎全麻),治疗时需阴道镜配合观察病变组织,在宫颈上做5 cm 左右切口,切除病变组织。同时进行止血和抗感染治疗,术后在手术位置放置引流管,观察引流管颜色,防止出现感染症状等[3]。⑵观察组采用LEEP 治疗:①术前准备:入院后,进行常规入院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排除凝血功能异常;检查白带是否正常,如患者处于月经期间,需月经结束后7 d 再进行LEEP 治疗[4]。②手术中:手术过程中,需要对阴道和宫颈进行充分消毒,利用环形电切术进行宫颈环形切除治疗,并进行止血治疗(电凝止血法)。在手术过程中,进行局部麻醉,利用三角形电极,按照顺时针方向,对病变组织进行切除。③术后治疗:医护人员在患者手术结束后,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针对术后出现不良反应,需进行及时治疗。同时,在手术后2周,需进行清洁治疗,指导患者采用相关的外阴清洗药物对阴道进行清洗,确保外阴不会滋生细菌,导致发生术后感染等。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子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CIN)程度,分为Ⅰ、Ⅱ、Ⅲ级及宫颈癌4 个等级。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各项指标显示正常,患者情绪稳定,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无复发现象;②有效:各项指标基本正常,患者情绪基本稳定,基本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基本无复发现象;③无效:上述无改善。通过对患者进行高危性人乳头瘤病毒(HR-HPV)筛查,对比感染情况。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17.0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CIN)程度和确诊率比较[n(%)]

结 果

两组患者CIN 程度和确诊率比较:观察组CIN程度和确诊率均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8%(43/48),对比组为77.08%(37/4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χ2=10.082)。

讨 论

宫颈癌是目前妇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一般来说,主要发生在30~35 岁,且由于患者生活习惯的改变、工作压力的增大等,导致病情逐渐向年轻化发展。目前,诊断宫颈癌主要采用宫颈细胞学筛查法,通过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诊断,能够使医生在治疗过程中针对病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治疗,从而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诊断过程中,宫颈癌患者主要病因包括病毒感染、不良性行为、分娩次数、其他生物学因素以及其他行为因素等,其中病毒感染为最主要因素,90%以上是受到高危HR-HPV 感染而引发,同时不健康的性行为和多次分娩也会导致患者发生宫颈癌或出现宫颈癌前病变。

综上所述,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应采用LEEP,能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高危HR-HPV 的感染率,改善子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情况,降低复发率。因此,该治疗方式在临床医学中值得推广和研究。

猜你喜欢
电切术上皮宫颈癌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CXXC指蛋白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E-cadherin、Ezr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手部上皮样肉瘤1例
FHIT和PCN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前后勃起功能比较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在BPH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