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2019-10-14 07:13吴益民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6期
关键词:氨氯地平缬沙坦原发性

吴益民

435300蕲春县管窑镇卫生院,湖北黄冈

原发性高血压具体是指无明确病因的血压升高性疾病,当前临床认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均会引发该病;原发性高血压可对患者脑、肾、心、血管等部位产生损害,是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基础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临床研究证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异常是诱发高血压的直接因素。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饮食结构的不断转变,致使原发性高血压临床发病率逐年攀升,随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实施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1]。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月-2020年1月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54~82岁,平均(68.47±10.44)岁。观察组男22例,女18 例;年龄55~82 岁,平均(68.59±10.8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①对照组:叮嘱患者戒烟戒酒,日常饮食中严格控制钠盐摄入量。口服80 mg 缬沙坦,80 mg/次,1次/d。②观察组:缬沙坦用药方式和剂量同对照组一致,在此基础上加用5 mg左旋氨氯地平,5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

观察指标:⑴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有效性和治疗前后患者血压改善情况。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药物治疗后,患者静息状态下舒张压下降≥10 mmHg,舒张压<90 mmHg)。②有效:药物治疗后患者静息状态下舒张压下降<10 mmHg)。③无效:治疗后患者静息状态下舒张压下降幅度<10 mmHg)[2]。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用药后安全性:主要通过患者用药后眩晕、恶心呕吐、全身皮疹等不良反应来对比,不良反应越少,用药安全性越好。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治疗有效性和治疗前后患者血压水平比较

结 果

两组治疗有效性和治疗前后患者血压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5.0%,且观察组血压水平显著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用药后安全性比较: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均为当前社会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并且近年来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致使上述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而有效控制血压和血糖,可积极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但由于高血压患者血管壁较厚,并且随病情进一步发展致使动脉顺应性不断降低,因此有效控制血压较为困难,所以难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由此可见需实施相关药物来进行治疗,控制患者血压水平的同时改善预后,从而全面提高生活质量[3]。

缬沙坦、氨氯地平均是现阶段临床最常见的降压药物。其中缬沙坦属于受体拮抗剂,选择性较高,可以有效抑制胆固醇的释放,还可以阻碍受体与血管紧张素的结合,从而发挥促进血管扩张以及降压的目的。氨氯地平则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降低舒张压作用较为显著,并且不会影响患者体内的脂肪、糖代谢平衡,用药后可有效阻碍肾功能衰退现象,并且还可以有效促进血管平滑肌的松弛;氨氯地平还可以选择性地对钙离子进行抑制,从而阻止其进入心肌和平滑肌细胞,全面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因此降压效果显著[4]。此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可见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可有效扩张血管从而发挥降压作用。

表2 两组用药后安全性比较[n(%)]

综上所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疗效显著,建议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氨氯地平缬沙坦原发性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非杓性高血压宜选用左旋氨氯地平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缬沙坦联合葛根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探讨氨氯地平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黄芪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