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中连续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分析

2019-10-14 07:13徐涛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6期
关键词:无痛分娩卡因硬膜外

徐涛

221000徐州仁慈医院妇产科,江苏徐州

分娩为适龄女性的特殊生理现象,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改进,无痛分娩技术逐渐在临床上得到推广应用。本次研究中就无痛分娩中连续硬膜外麻醉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如下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孕产妇62 例,均为足月妊娠,且均为单胎头位;产妇均知晓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产妇意愿分为两组各31 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2~37 岁,平均(27.5±3.3)岁;其中初产妇18 例,经产妇13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0~38 岁,平均(28.2±3.7)岁;其中初产妇19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观察组行无痛分娩,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处理;具体措施为:取产妇左侧卧位,于L2~3间隙行硬膜穿刺处理,完成穿刺处理后,置入硬膜外导管,置入深度约为3 cm;于产妇宫缩间隙行硬膜外腔注射处理,注入1.5%的利多卡因3 mL,观察5~10 min;明确无异常后,予以产妇芬太尼50 μg、布比卡因注射液15 mg 与生理盐水的混合液10 mL 硬膜外腔注入治疗;观察5 min,若无异常发生,则需予以产妇芬太尼150 μg、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85 mg 与生理盐水的混合液100 mL 硬膜外腔微泵注射治疗,控制泵注速度为10 mL/h;第二产程时需停止麻醉处理,严密观察产妇情况,直至顺利分娩;若期间产妇出现异常现象,如产程停滞、宫内窘迫难以纠正等,则需及时送至手术室行剖宫产处理。对照组产妇行自然分娩,未行麻醉处理。

观察指标:①以WHO疼痛分级方式对产妇分娩疼痛感进行评估,共分为0~Ⅳ级5个级别,其中0级为完全无痛;Ⅰ级为间歇性疼痛,但疼痛程度较为轻微,无须用药,产妇可忍受;Ⅱ级为中度疼痛,疼痛症状持续存在,对产妇休息造成影响,需行药物镇痛;Ⅲ级为持续性严重疼痛,难以忍受,经药物镇痛效果不理想;Ⅳ级为持续剧烈疼痛,同时可见脉搏、血压变化。镇痛有效率=0级率+Ⅰ级率[1]。②对两组各产程时间进行统计比较;同时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包括阴道分娩及剖宫产。③比较两组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等。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镇痛效果比较[n(%)]

结 果

两组镇痛效果比较:观察组镇痛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产程比较:观察组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观察组中阴道分娩27 例(87.1%),剖宫产4 例(12.9%);对照组中阴道分娩20例(64.5%),剖宫产11 例(35.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P<0.05)。

两组母婴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 论

分娩为女性特殊的生理现象,分娩期间受子宫收缩的影响,产妇通常可产生明显的疼痛感;同时受胎头下降、压迫盆底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加重产妇疼痛感。而疼痛的产程往往会导致产妇产生明显的不良情绪,如焦虑、恐惧、担忧等,这些负面情绪的产生则可对二产酚胺类物质的分泌造成影响,甚至可延长产程时间[2]。因此,如何进行分娩镇痛,尽可能减轻产妇分娩疼痛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表2 两组患者产程比较(±s,min)

表2 两组患者产程比较(±s,min)

组别n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观察组31115.9±10.947.4±3.26.4±1.0对照组31204.8±18.359.4±4.56.6±1.2 t 23.23812.1000.713 P 0.0000.0000.239

表3 两组母婴并发症情况比较[n(%)]

无痛分娩是一种符合孕产妇需求的分娩方式,而硬膜外麻醉则是分娩镇痛的常用方式,多应用于第一、第二产程,该麻醉方式因具有创伤小、镇痛效果理想等特点而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无痛分娩的应用能够有效减轻产妇分娩疼痛,同时可促进产妇恢复,缩短其恢复时间,节约医疗成本。本次研究中以布比卡因及芬太尼等作为连续硬膜外麻醉的主要药物,其中布比卡因属于新型酰胺类局麻药物的一种,具有毒性低、感觉组织与运动分离等多种优点,且用药期间不会对产妇子宫胎盘血流情况造成影响;而芬太尼则属于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一种,与布比卡因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功效,有利于提高镇痛效果,并可减少药物使用剂量、提高用药的安全性[3-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镇痛效率、产程时间及自然分娩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结果与上述理论相符。

综上所述,连续硬膜外麻醉发挥较好的镇痛效果,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无痛分娩卡因硬膜外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可行走式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母儿的影响
沈志洪:着眼“无痛分娩”,推进妇幼健康学科群建设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