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9-10-14 07:13陈建霞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6期
关键词:评量血液常规

陈建霞

432600安陆市普爱医院血液透析室,湖北安陆

临床多采用血液透析作为终末期肾脏衰竭患者的替代治疗,血液透析是将患者体内血液引流出来,经由透析器清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再将净化后的血液输回患者体内,血液净化技术的进步明显提高了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存率。但血液透析是一个长期的治疗,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由此引发患者诸多心理问题。此次以本院接收的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阐述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2月-2019年5月收治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134 例,男84例,女50 例;年龄23~75 岁,平均(53.2±4.3)岁;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各67 例。两组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时间超过90 d,均为小学以上文化程度。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方法:常规护理包括对患者用药指导、健康宣教和锻炼指导等。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心理干预由经过专业护理培训的护士实施,为每位患者安排指定护士,对患者进行心理情况评估,对于抑郁评分高的患者给予支持和鼓励,向他们普及肾病和血液透析的知识,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同时寻求患者家属的支持,让家属多关心患者,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会活动,排解抑郁情绪。对于焦虑评分高的患者,应首先为其营造舒适的环境,病房内温度和湿度适宜。注意患者的日常饮食和睡眠质量,为患者提供科学指导。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注意放慢语速,安抚患者的焦虑。对于恐慌心理严重的患者,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让他们对血液透析有科学的认识,同时告知其血液透析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处理办法。鼓励患者与病友多交流,减少恐慌。对于治疗排斥的患者,应主动与患者家属谈话,了解患者对治疗排斥的根本原因,采取相应的应对办法,如果是源于患者对治疗的怀疑,应当耐心为其讲解;如果是源于治疗费用的问题,应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解决。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症状自评量表(焦虑、抑郁、精神分裂、人际关系等)和生活质量量表(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生理机能和情感角色等)得分。症状自评量表采用1~5 级评分值,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生活质量量表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佳。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19.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得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得分比较(±s,分)

组别n焦虑抑郁精神分裂人际关系常规护理组672.27±0.412.15±0.321.54±0.441.86±0.42心理干预组671.42±0.391.36±0.331.27±0.281.61±0.50 t 12.295 514.067 44.237 63.133 8 P 0.000 00.000 00.000 00.001 1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n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生理机能情感角色常规护理组6748.9±1.0236.1±1.5250.7±2.2341.9±2.37心理干预组6753.4±1.3440.0±1.6653.5±2.7445.2±1.69 t 21.872 414.183 06.487 59.279 7 P 0.000 00.000 00.000 00.000 0

结 果

两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得分比较:心理干预组护理干预后症状自评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心理干预组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不同方案干预后,心理护理干预组症状自评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血液透析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其心理和精神状态,帮助患者建立信心,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临床需重视血液治疗对肾衰竭患者造成的心理影响,并积极干预。

猜你喜欢
评量血液常规
计算机通识课德育渗透的评量方法与手段研究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多彩血液大揭秘
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下《动物微生物及免疫》课程评量方法的开发与设计
我国台湾地区身心障碍者职业辅导评量及启示
神奇血液
别受限于常规
给血液做个大扫除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