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患者施以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

2019-10-14 07:13黄志康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6期
关键词:认知度依从性满意度

黄志康

410000湖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三科,湖南长沙

慢阻肺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中主要以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及气道受阻为常见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有研究表明,慢阻肺的发病及病情与患者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有关,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如不予以及时正确的治疗,将危及患者生命[1]。本文旨在探索慢阻肺患者施以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慢阻肺患者120 例,运用奇偶数法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1.12±5.56)岁;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10 例,初中20 例,小学28 例,文盲2例。对照组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龄(61.44±5.61)岁;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9例,初中23 例,小学25 例,文盲3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呼吸道基础护理,用药护理及并发症预防干预等。⑵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①入院前护理:医护人员应热情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对疾病发生情况、家庭情况及个人爱好进行了解,并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制定系统的日程计划表,内容主要包括检病情记录、检查项目及对应护理措施,并在图像、图册及影像辅助下促使患者了解治疗环境、自身病情及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本院治疗慢阻肺的优势,可将患者不良情绪消除,树立患者接受治疗的信心,并对患者疑惑进行耐心倾听及答复[2]。②住院期间护理:严格检查患者各项指标,并对饮食习惯进行约束,以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主,少食油炸、辛酸味食物,并劝诫患者戒酒、戒烟,鼓励散步、深呼吸,并在夜间强化巡视流程,对患者夜间不适情况进行观察并采取紧急措施,记录血氧饱和度,如有紧急情况发生采取救治措施[3]。③出院时护理:待患者病情有所恢复后采取呼吸锻炼干预,并告知简单家庭护理技巧,强化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并协助患者将出院手续办齐,并将患者情况纳入电子档案,后续采取电话随访方式进行访问,告知患者突然发病时需立即来医院进行检查。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疾病认知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疾病认知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为0~100 分,评分越高,代表护理效果越好。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22.0 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疾病认知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疾病认知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

组别n治疗依从性评分疾病认知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观察组6088.93±5.78#85.95±6.11#92.78±5.99#对照组6072.50±5.9970.93±5.7871.11±5.30 t 12.8513.9615.92 P 0.010.010.01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疾病认知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评分、疾病认知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慢阻肺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临床表现为长期咳嗽、咳痰甚至呼吸困难,危及患者生命;生活习惯、年龄均与慢阻肺的发病具有密切关联,因此在为患者进行治疗时,改善生活习惯十分重要。

临床护理路径是以患者为核心,以治疗阶段时间为基础,对患者在入院前期、住院中期及后期的疾病情况进行指导,从而达到预见性的护理效果。不仅如此,通过各个阶段的学习,不仅可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还可改善生活习惯,且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具有积极意义,从而促使护理工作的效果发挥至最大限度[4]。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评分、疾病认知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通过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弥补常规护理不足之处,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疾病认知度,增强自我护理意识,从而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总而言之,对慢阻肺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干预效果显著,可提高疾病认知度及治疗依从性,还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可推广实施。

猜你喜欢
认知度依从性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托幼园所教师卫生保健知识认知度的研究分析
PICC置管患者置管认知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综合护理干预改善未婚人流术患者避孕知识认知度效果观察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