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丹
410000湖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三科ICU,湖南长沙
哮喘在临床中较多见,患者于早期若未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可引发并发症状,如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更甚者可致死,对患者生命健康威胁较大[1]。因此于治疗期间,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重症哮喘患者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1月-2019年3月收治重症哮喘患者120 例,对其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整体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并对其护理干预效果展开分析,内容如下。
2017年1月-2019年3月收治重症哮喘患者120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 例。⑴纳入标准:①均符合重症哮喘疾病诊断标准。②伴呼吸急促、语言不流利等症状,双肺伴哮鸣音。③经胸部X 线片检查,存在肺纹理增粗现象。④心率110~160 次/min,呼吸频率≥30 次/min,经血气分析,伴二氧化碳潴留。⑤临床资料完整。⑥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研究委员会批准并施行。⑦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⑵排除标准:①心律失常者。②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③严重语言交流障碍、精神障碍疾病者。④严重感染性疾病者。⑤不配合此次研究工作者。参照组男32 例,女28 例;年龄46~75 岁,平均(59.67±8.04)岁。观察组男34 例,女26例;年龄45~75 岁,平均(58.79±7.6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即开通静脉通道,施行机械通气、吸氧,解除支气管痉挛。对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即用药、病情观察、饮食护理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行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内容为:①病房环境护理:病房湿度控制在60%左右,温度在22~26℃。定时开窗通风,定期对床单、被单行消毒灭菌处理,病房内保持整洁、安静。②心理干预: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对其内心想法作进一步了解,并评估其心理,根据患者心理状态疏导其心理,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③运动护理:于患者卧床期间,协助其被动肢体运动,患者病情处于稳定状态时,鼓励其下床活动,督促其每日散步、做呼吸保健操等,运动量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对静脉血栓的预防具有积极作用。④呼吸道护理:对患者痰液性状进行密切观察,定期协助患者叩背排痰,若排痰效果不佳,可采用负压吸引器辅助排痰。⑤气胸预防:针对哮喘加重、气管移位、发绀等情况,需及时行胸部X线检查,对气胸范围、位置予以确认,及早作准确诊断,使得患者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及并发症情况,并作比较。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s,分)
组别n焦虑抑郁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6052.12±4.2341.78±3.7654.89±4.2743.98±3.89参照组6052.66±4.1245.11±3.8455.01±4.3346.80±3.99
表2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n)
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两组干预前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大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并发症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相较于参照组的18.3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重症哮喘病情较危急,患者如未接受有效、及时的治疗,可诱发呼吸衰竭,即便脱离危重期,也极易发生并发症,使得患者心理状态受到负面影响,治疗信心大大降低,进而影响临床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3-5]。因此于治疗期间,对重症哮喘患者采取高效、合理的护理措施意义重大,可保障临床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研究主要对选取的重症哮喘患者施行整体护理服务,通过对病房环境、患者心理状态、运动指导、呼吸道护理、气胸预防等护理干预,可大大提高患者住院舒适度,改善其负性心理,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本文研究得出,经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大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参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重症哮喘患者施行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效果明显,值得被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