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10-14 07:14肖亚辉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6期
关键词:偏瘫脑梗死常规

肖亚辉

410000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湖南长沙

脑梗死偏瘫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脑动脉血流中断,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进而导致患者神经功能受到损伤,该类疾病通常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大部分患者在患病期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并不利于患者预后质量[1]。因此,临床上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行综合康复治疗,减少了患者发生致残,对于改善各项功能效果显著[2]。

资料与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脑梗死偏瘫患者136 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68 例。综合组男38 例,女30例;年龄18~84 岁,平均(63.12±10.42)岁。常规组男36例,女32例;年龄18~88 岁,平均(63.85±10.7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⑴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措施:患者接受甘露醇脱水降压处理,同时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降压处理,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⑵综合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措施:①按照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更换体位以及维持关节活动范围等康复治疗,训练患者平衡能力、行走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等。②按照患者病情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对于肝肾阴虚患者,选择牛膝、寄生、杜仲、元参、熟地等;对于肝阳患者,选择天麻钩藤饮进行治疗;对于痰浊阻络患者,采取山栀、胆南星、菖蒲以及决明子治疗;对于气虚血瘀患者,给予益气活血治疗,选择三七、丹参以及水蛭等补阳还五烫治疗。③针灸治疗:选择患者病灶区域的感觉以及运动区,捻针200 r/min,每间隔10 min重复3次;持续30 min拔针,1次/d。30 d为1个疗程。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运动功能(FMA)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

统计学方法:数据利用SPSS 19.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比较(±s,分)

组别nFMA评分Barthe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综合组6831.35±15.1557.02±24.2740.25±14.2575.65±28.26常规组6832.01±15.2642.28±20.9941.12±14.8456.12±14.87 t 0.2533.7880.3495.043 P 0.8010.0000.7280.000

结 果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综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 评分以及Barthel 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FMA 评分以及Barthe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治疗后FMA 评分以及Barthel 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对脑血管疾病患者采取康复治疗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预防激发功能障碍的发生,同时还利于患者功能障碍的快速康复[3]。如对于急性期患者,长时间的卧床休息以及肢体制动等,将会导致患者肌肉萎缩、关节脱位以及变形等,严重影响了患者行为能力,加之骨化以及骨折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将会危害患者功能锻炼以及日常生活,上述问题通过药物等进行临床治疗,难以达到缓解效果,并且阻碍了患者的功能康复[4]。传统康复措施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大部分患者已经处于肌肉萎缩、关节脱位以及痉挛的阶段,并不利于患者功能康复[5-6]。本研究结果显示,综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综合组治疗后FMA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临床上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行综合康复训练,将患者被动训练改为主动运动,逐渐诱导患者主动进行运动训练,并且转换体位;同时对于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及时给予心理疏导,进而缓解患者负面情绪,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对症康复护理,效果显著。

总而言之,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给予综合康复治疗措施,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运动能力,同时还能够利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偏瘫脑梗死常规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别受限于常规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