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者至美

2019-10-14 12:15常欣
文教资料 2019年19期
关键词:文化价值艺术

常欣

摘 要:山东民歌是山东省所有地方民间歌曲的统称,作为我国传统民间音乐系统的重要构成部门,随着山东历史长河发展而发展,形成了类别多样、内涵丰富的艺术特色。本文从山东民歌类别与分类论起,在分析山东民歌风格特色的基础上,从地域性、艺术审美性和历史传承性等维度出发,对山东民歌文化价值展开探讨。

关键词:山东民歌 艺术 文化价值

山东是中国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为中华文明、民族精神形成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当地既有享誉世界的孔孟文化,又有散发着泥土气息的民俗艺术文化。其中,山东民歌是当地民俗艺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源于齐鲁儿女的生活与劳动之中,是一种即兴的口头表达艺术形式。它与人民紧密联系,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民族文化,而且承载着多彩的地域民族精神,具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山东民歌的文化价值与专业音乐艺术从业者创作的音乐作品有着显著的区别,具有显著的大众和草根性特质。

一、山东民歌主主要类别及分布

根据《中国民歌歌曲集成·山东卷》的分类方法,山东民歌主要有号子、小调、秧歌、花鼓、风俗歌和套曲等类型。

号子,即“劳动号子”,根据鲁迅在《门外文谈》中所倡导的“文化起源与人类劳动实践的联系”等论点,这种民歌形式可被视作为最早的民歌题材。以山东地区的劳动号子——“黄河硪号”和“海洋号子”为例,他们在集体劳动中具有协调和指挥等实用性功能。“黄河硪号”主要流传于济南、菏泽和聊城等流淌着黄河水的地方,而海洋号子则流传于青岛、威海、烟台等山东沿海地区。

小调有“山东小曲”“山东俗曲”等称谓,是在人们休闲娱乐时所唱的一种民间歌曲。这些曲目主要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社会风情和情感,覆盖山东整个区域,是分布最广的一种类型。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风俗不同,不同区域的山东小调有着不同的艺术特色。以小调《放风筝》为例,德州、潍坊和菏泽流传着不同的版本。

秧歌是一种流传于山东民间的歌舞形式,山东各地均有分布,最著名的当属胶东秧歌。花鼓同样是一种载歌载舞的艺术形式,但与秧歌不同,秧歌舞者与伴奏分工明确,但花鼓是表演者自行伴奏,且表演队伍不如秧歌那般庞大。

风俗歌是一种由传统习惯支配,在特定风俗活动中传唱,反映山东风俗活动主旨和美好生活愿景的歌曲。随着一些风俗习惯渐渐走出人们视野,很多曲目隨之消失,目前还能见到踪迹的有“烧纸调”(逝者祭祀所唱)、“端公腔”(源于道教文化,用驱灾辟邪)、“念佛调”“劝善调”“哭娘调”等。

套曲指的是篇幅较大的曲目,这些作品结构较为完整,与号子和小调等即兴创作的民歌不同,套曲多是刻意创作而成的。以流传于淄博一带的“聊斋俚曲”(“蒲松龄俚曲”)为例,文献记载这些作品是蒲松龄将自己文学作品改为唱本配以当时流传的俗曲小调形成的,作品具有内容生活化、语言大众化(用方言演唱)、强调通俗化等特征,广受人们的喜爱。

二、山东民歌风格特征

(一)山东民歌音阶调式特征

音阶和调式对歌曲风格体征和音乐艺术想象塑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宫、商、角、徵、羽”构成的五声调式广泛应用于中国古代和民间音乐中,因此,其被称为“民族调式”。山东民歌的音阶调式却没有完全应用“五声调式”,除了五声音阶之外,还有加“变宫”或“清角”的六声音阶,有学者应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从《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山东卷》等收录山民民歌的文献资料中抽取100首山东民歌,发现约有50%的作品为六声音阶。此外,部分作品还有七声音阶,如《沂蒙山小调》。综上可见,山东民歌音阶调式丰富多样,多样灵活的音阶应用,进一步增强了山东民歌的地域特色。以流传于山东安丘一带的《茉莉花》为例.作品为“六声徵调式”。与江苏版本的《茉莉花》(五声徵调式)相比,江苏版本听来给人以婉约清丽之感,而山东版本的茉莉花则体现出质朴醇厚的气息。

(二)山东民歌语言表达特征

地方方言对山东民歌语言表达具有较为强烈的体现。如:山东方言中有大量儿化音,人们币为了表现兴奋情绪时也会通过儿化音来表现,如“得劲儿”“小妮儿”“高鼻梁儿”等。这种语言表达方式被带人民歌演唱中,如山东胶州民歌《赶集》,歌词中的“遇见了情哥哥(儿)在卖锄镰”,“怕的是那些赶集(儿)的人(儿)背后到闲言”等做了儿化音处理,这些处理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少女私慕情郎的绵绵情意。

山东民歌中还会广泛应用“哎”“呦”“呐”“嗨”等语气助词。流传于潍坊一带的《放风筝》中歌词中添加了“咿”“哎”“嗨”等词汇,如:“姐姐咿哎穿的是葱哎心哎绿咿哎哪咿呀呼嗨”等,通过语气助词断开歌词的处理方式,既活跃了节奏,又舒展了唱腔,使歌曲更加婉转动听。此外,山东民歌中还会通过重复某个词(音节)从而赋予作品婉转悠扬的特色,如:《包楞调》中“月亮地儿那个出来了,白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

三、山东民歌的文化价值

山东民歌体裁丰富,音阶调式变幻多样,通过颇具地域特征的语言表达方式,呈现出质朴自然的艺术魅力。深度解读山东民歌作品,能够窥见其深厚的文化价值,主要从深厚民族地域色彩、质朴的艺术审美特性和深厚历史价值等方面体现。

(一)深厚的民族地域色彩

“特定地理、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下来并进而发展生产的先决条件,也是产生和形成不同地区文化传统、文化面貌的重要基础”。相关论点告诉我们:山东民歌产生离不开孕育其生长的背景,且生长背景与环境对歌曲的外在形式和内在意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齐鲁地域广袤,不同区域的民歌展现出不同的地域色彩。如鲁中平原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发祥地,散布在这里的民歌散发着浓郁的农耕文化色彩,诸如《绣荷包》《沂蒙山小调》等民歌充分展现出当地百姓自给自足的农业文化思想:胶东沿海区域的民歌则别具渔家风情,海洋号子给人一种粗犷奔放之感:鲁西民歌则给人一种质朴豪迈之感。

除了自然风貌之外,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等精神风貌也会对艺术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山东人正直豪爽,与人为善,或是受这些优良性格的影响,或是为了保持和弘扬这些良好的精神品质,山东许多民歌作品具有鲜明的“惩恶扬善”“疾恶如仇”等人文色彩。如:《森寒曲》,作品改编自《聊斋志异》里的《商三官》和《席方平》,“犁上摘来耙上使,脊受棍子腚受鞭,肉被烹煮皮缝罐”等唱词,展露出山东百姓对强取豪夺等恶劣行为的深恶痛疾。山东又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在这些文化思想影响下,许多作品还展现出深厚的儒家伦理精神。如《烧纸调》和《苦娘调》等民歌反映了生者对逝者的无限哀思,在一个侧面反映了“孝”“礼”等儒家文化思想。

(二)质朴的艺术审美性

所谓质朴性,是指山东民歌由群众时代口头相传,浑然天成,毫无雕饰,呈现出淳朴自然的审美特性。如:在鲁中民歌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泥土般的芬芳,在鲁西民歌中我们能够感受到飘逸质朴的山峰、质朴的民风:在散布在沿海地区的民歌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磅礴浩瀚之气。这些作品或高亢或悠扬,或快或慢,皆由情而发,以情带声,朴实自然。

(三)深厚的历史价值

山东民歌是当地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作品反映了山东人民的生活百态,记录了齐鲁儿女的亲情、爱情、友情、生活、情趣、劳动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这些民歌旋律优美,内容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题材和内容不同,所应用的场所有所不同,小调主要用于宣泄情绪,如:表达内心爱慕之情的《绣荷包》,寄托对美好山水热爱之情的《沂蒙山小调》等;集体劳动时鼓舞士气的“黄河硪号”和“海洋号子”;用以娱乐的秧歌、花鼓、套曲,等等。作品中折射出山东儿女独特的审美观念,融人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见证了山东整个发展历程,并成为当地承载当地历史文化的缩影之一。

四、结语

山东民歌题材多样,各種题材一应俱全,内容多元,既有反映生活劳作的作品,又有反映历史文化的作品,还有改编自文人轶事的作品:曲式调性富有变化,除了我国民歌常见的五声调式之外,还有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语言表达颇具地方特色。如同其他地域的民歌一样,山东民歌具有典型的大众和草根性等特质。其虽然不如专业音乐作品那般形式繁杂,但不乏文化魅力,从不同地域不同的风格特质、情感趋向和文化属性可以窥见山东民歌独树一帜的地域色彩;从艺术审美角度分析,山东民歌展现出质朴淳然的特色;另外.山东民歌随着当地历史发展而发展,记录了当地的历史传承,历史价值鲜明。与专业音乐相比,它就如同穿着素衣的行客一般,至善至美,在丰富了大众文化之余,也为中国艺术文化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山东省文化局,中国音乐家协会山东分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山东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0.

[2]王薇,山东民歌歌词的概念整合解析[Jl.蚌埠学院学报,2018(03):9-12.

[3]韩昕彤,山东民歌的风格与应用[J].汉字文化,2018(11):96-97.

[4]蔡小艳,关于方言对山东民歌旋律的影响分析[J].艺术评鉴.2017(21):31-32.

[5]韩昕彤,山东民歌的旋律特征[J].黄河之声,2018(14):28.

猜你喜欢
文化价值艺术
纸的艺术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中国传统义利观下的市场经济主体探讨
承德外八庙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探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