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行 楼群与军港

2019-10-14 15:41张儒雷
旅游纵览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中途岛军港楼群

张儒雷

寸土寸金 曼哈顿楼群

上午8点从纽瓦克乘车出发去纽约,看曼哈顿楼群。这里是世界上人群最拥挤的地方,寸土寸金,全球最贵的购物街“华尔街”,著名的金融铜牛雕像、纽约证券交易所、三一教堂、第一届国会大厦和林肯总统雕像都坐落在这里。走到街上,头上是摩天大楼林立,抬头帽子掉落,眼前是不宽的街道楼群相连,杂乱无章,拥挤不堪,行人如梭,匆匆忙忙,丝毫没有大气、宽敞的感觉,让人感到压抑、不舒服。

曼哈顿楼群的拥挤虽然让我有些不适应,但并未完全在我的意料之外。曼哈顿这个地方,在我的印象中总有几分奇特的色彩。想起这个地名,在脑海中蹦出的第一个词汇,就是有名的“地狱厨房”。地狱厨房是指曼哈顿的一个社区,这个名称的由来有着许多说法,但总归是逃不脱此处在当时的脏乱差环境,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在一起案件里,一名警察形容这一社区像地狱一样,而另一名警察纠正他说,这里比地狱还要乱,简直是地狱厨房。这一名称后来流传甚广,以至于提起这个地区,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四个字。现在的曼哈顿中城区早已摆脱了当年的窘境,不过与“厨房”的缘分并没有终结,在这里美食可是从来不缺的。

10点去河边乘船在东河上环岛游,这时云散日出,天气转晴,湛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东河上的布鲁克林大桥如长虹卧波,桥长1825米,是纽约最长的铁索桥。曼哈顿楼群屹立在海岛上,错落有致,排列有序。四周墨绿色的海水环绕映照着,楼群宏伟清晰,大都市风采一览无余。船走不远,大风陡起,把游船甲板的铁椅、铁桌子全都掀翻在地,幸好没有敲打到行人,正当我们全身贯注拍楼群时,有团员惊呼:“快看自由女神雕像。”我急忙往船头方向观望,久久渴望见到自由女神像终于映入我的眼框。我用24—70镜头拍几张之后,看到女神像个头太小,急忙换上100—400镜头拉近,把自由女神雕像从底座一下拍到头顶蓝天,自己认为满意才停止。

圣地亚哥军港

圣地亚哥军港是美国太平洋舰队最大的军港,海军第11战区总部就设在这里,是航空母舰和核潜艇经常停泊和出发的地方。早上8点30分,我们从洛杉矶乘车出发去圣地亚哥海港。公路上6+1的车道车流如潮,行驶缓慢。而最左侧的+1通道车辆稀少,原来美国规定公路上行车,坐车人多优先,可以在左侧超行,右侧则多是单人驾驶,慢慢排队缓行。10点钟到军港码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场雕塑“世界之吻”,也叫“胜利之吻”。这是1945年8月14日(纽约时间),时值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纽约民众纷纷走上街头狂欢庆祝胜利。一位名叫乔治·门敦萨的美国水兵在极度兴奋中,顺手拉住身边一个叫格蕾塔·弗里德曼的小护士亲吻,这一瞬间被《生活》杂志的摄影师阿尔弗雷德·艾森施泰特抓拍下来,成为传世的经典历史画面。

“世纪之吻”雕像右侧的海港里,海上霸王“中途岛”号航空母舰静静地停泊在墨绿色的海水里,任凭人们展望参观。“中途岛”号航空母舰曾是美国海军的一个重要标志,1943年开始建造,1945年下水服役,1997年退役。其舰长295米,舰宽41.5米,四台蒸汽轮机,功率155820千瓦,航速33节,标准排水量是45000吨。舰上可载机100架,舰上人员2500名,空勤人员1600名,建成时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舰。42年的军旅生涯,它参与了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六七十年代的越南战争以及90年代的“沙漠风暴”行动等多项美国海军的军事行动。现成为美国最大的专门展示航母以及海军飞行器的海上军事博物馆,上舰门票每人35美元,因为导游说可在游船上看到两艘正在服役的航空母舰和楼市风光,军人出身的我喜爱兵器知识,自然要看一眼真实在役的航空母舰,便放弃了上“中途岛”号,和其他8名团员各自费35美元在百老汇码头上了游船。哪知游船在海上往返漂流1小时,只远远看见商船和几只小型军舰,并未见到大型航母的踪影,只是在游船上为团友们拍了很多人像照片。

告别了楼群与军港,我所记录的人文风光也就在此告一段落,美景静静地停留在我的相机里,替我向每一位问询旅行收获的人诉说着旅途中的愉悦和那些存在于记忆角落的美好时光。

猜你喜欢
中途岛军港楼群
中途岛海战
军港之夜
军港,我的第二故乡
邱信明
人工湖清晨
鏖战中途岛
战后日本对中途岛海战失败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