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供给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2019-10-14 21:30马丹
西部论丛 2019年31期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问题策略

马丹

摘 要:在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必须要加强对国际金融形势的认知,做好金融风险的防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金融时要平衡好风险,加强金融开放以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推动我国金融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当下而言,我国的金融行业速度发展非常快,但是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并不强,我国的民营企业仍然存在融资难以及融资贵的问题,影响了整个经济的发展。本文就供给侧改革的含义进行阐述,分析当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的几个普遍性问题,提出深化供给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策略。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问题;策略

我国在很早以前就提出了金融和实体经济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明确要不断地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但从近几年发展的情况来看,小微型企业的贷款增速在不断的增加,利率也在下降。但是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仍然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不仅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金融的风险。因此,必须深化供给侧改革,将金融回归本源,合理的配置资源,调节好社会经济发展的薄弱以及重点环节,发挥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一、供给侧改革的基本阐述

供给侧属于经济学上的术语,主要是指供给方面的内容,国民经济之所以可以獲得平稳的发展,就是因为平衡好供给以及需求的关系。所谓的供给侧改革即是调整经济结构,合理优化资源要素,提升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质量。供给侧要素通常包含土地、劳动力以及资本,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有人也将供给侧融入了创新成分。供给侧改革主要包含几大内容,第一人口政策的完善,为供给夯实基础。第二改革土地制度,将供给的活力释放。第三促进金融体制的改革,降低金融的抑制作用。第四加强创新,推动发展。第五加强制度的变革以及创新,深化简政放权。通过以上措施,进一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策略,提高供给的灵活性,合理的调控社会资源,提高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1]。

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不科学的信贷结构

虽然,我国鼓励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可从各个地区金融行业发展的形势来看,还是以银行业为主,银行业担负着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重要职责。从其内部的管理、结构以及发展定位进行分析,仍然还处于转型期间。在利用信贷的手段对实体经济进行服务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在贷款中供需矛盾比较突出。比如江苏省是一个制造业为主的城市,但是从银行的贷款结构来看,其在制造业贷款中的比重不高。其次,并未着力服务三农以及小微企业,纵观当下小微企业发展迅速,对融资需求也较高。但是在很多农村银行内部仍然存在融资难且贵的现象。尤其是针对三农的信贷,金融服务缺乏创新。还有个突出的问题则是在总体信贷中绿色信贷不多,大多数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开展的时间较短,在内部发展的速度也较慢。很明显一些中小型金融机构内部缺乏绿色信贷的服务意识。

(二)资本市场不完善

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融资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具备要素集成、培育企业、放大资金以及降低风险等作用,属于产业以及金融创新并结合后的产物。就当下而言,大多数的地区内部的资本市场在不断的完善,内部也涌现出很多的金融机构。但是这样的多层次市场总体发育并不成熟,这样导致了金融难以为实体经济服务。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点是直接融资比例在总融资中的数额较少,通常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规模仅有中长期贷款的百分之15。第二点融资结构不平衡,比如股票以及债券,首发以及再融资等存在不平衡。第三点银行内部所设置的创投资金并不能满足“双创”的需要,银行在选择贷款时更偏向于成熟的企业,其风险会更小,缺乏对初创企业的支持[2]。

(三)金融缺乏创新

金融创新是金融行业可以不断发展的动力,其可以为银行内部提供更多的金融工具,为客户提供满意的金融服务,以达到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但是纵观当下的银行内部缺乏产品的创新,尤其是和实体经济之间拥有联系的产品不多,并不能够实现企业资金的有效流通以及资源的合理化配置。首先,投贷联动整体进展比较缓慢,除了几个公布的试点的地区之外,其他地区银行仅仅开始了尝试,规模也较小。其次,产业链金融服务发展的速度较慢,使得重点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内部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的融资受限。除此之外,在银行内部并未对云计算、区块链以及大数据等技术的研究,这也使得最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大大降低,无法有效的对客户的信息进行评级。

三、深化供给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策略

(一)加大对社会经济薄弱点的金融支持

以供给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就应该从社会实际出发,找到需要服务的点,加大对其薄弱的环节进行金融支持,平衡好社会各个经济之间的关系。就当下而言我国经济的薄弱环节是小微型企业以及“三农”问题,对此就应该加强金融的改革以及创新,构建多样化以及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以解决农村的三农问题。另外,建设资本市场,为小微型企业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鼓励社会中的创业以及股权投资机构研究适合小微型企业的产品以及信贷机制,加大对小微型企业的投资。

(二)鼓励民间资本设立中小型金融机构,引导其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握好金融的本质,提高对金融的认知,深化供给侧改革,平衡好经济发展以及风险之间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的改革在有序的推进,金融的风险也在逐步降低,金融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我国的金融行业还表现出一些问题,比如,市场机构不完善,这就需要鼓励民间资本设立中小型金融机构,保证实体经济可以得到更多更好的服务。首先,要对民间金融进行引导,保证民间金融可以更好的为当下的环保型、创新型企业服务,推动我国小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其次完善内部的金融信息平台,加强建设中小型企业的征信,降低民间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和中小型企业出现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帮助民间金融更好的了解所需要贷款的企业的资产的质量,继而降低其在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另外,民间金融除了要不断的加强创新,提高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做好监管之外,还应该立足于市场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完善内部的风险防控能力,促进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完善多层次股权投资体系,将更多的闲钱流入实体经济

股权类投资具备较多的功能,比如其具备要素集成、培育企业以及进一步分散风险等。通过对股权投资链进一步的完善,则有利于对企业不同阶段进行支持,鼓励其进行创新。首先,发展天使投资家的队伍,可以依靠政府以及区域文化的力量,发挥资金杠杆作用,同时,营造区域的创新文化,将天使投资平台进一步完善,加强政府的法律法规的引导,促进其有效的发展。其次为了对参与的主体结构进行培育,优化投资的结构,可以采用引导方式,或者跟进投资的方式,降低在投资环节中的急功近利的行为,同时鼓励其加强对创业企业的投资,实现长期投资的思想和氛围。最后为了进一步拓宽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可以设立风险投资基金,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加入[3]。

(四)加快金融产品以及金融服务的创新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率以及汇率等要素即将迎来市场化,在这种形势之下,金融机构必须要拥有一定的危机意识,以为客户服务为中心,不断的创新内部的产品,以便于更好的为实体经济服务。具体需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的开发相应的金融产品。也可以吸取国外的先进的创新的经验,创新出适合本国市场的产品以及服务。另外技术的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技术的创新有利于帮助金融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有效监督实体经济的发展,降低服务过程中的风险。总而言之,在金融行业内部应该形成一个较为开放的创新竞争机制,不断的提高银行内部的活力,打造属于银行自身的品牌,发挥出各自的创新优势。

(五)加强对金融行业的监管,降低系統型风险

我国的金融市场在不断的完善,与此同时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在进一步加快。这是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一大机遇,内部也纷纷加强产品的创新,此时金融市场出现的波动率以及风险就会逐步加大,对于金融监管而言也遇到了重大的挑战。我国在强调以供给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时,也应该做好监管,降低金融监管的真空现象,做到对金融市场以及活动范围的全面监管。就目前而言我国国有金融机构仍然占据金融行业市场的主要地位,因此就要针对这类金融机构建立监管机制,避免主体性的金融机构出现风险问题,影响整个金融行业的秩序。其次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为金融监管提供了渠道,在金融监管环节建立预警模型,一旦大数据监测的数据自动报警,就要及时的去核查,降低金融活动的风险,促进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其有利于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促进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在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近几年来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状况作出了阐述,其认为我国在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以及监管方面在不断的加强,但是整体的市场结构、创新能力以及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因此,在未来的金融行业内部应该以供给侧改革出发,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有效地协调好社会的各项资源,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志来.严监管背景下金融供给侧改革、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路径选择[J].现代经济探讨,(02):17.

[2] 董珂.供应链视角下实体经济发展中金融服务需求调查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纳税,2019(04):198.

[3] 洪涵.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视野下的安徽高质量融入长三角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9(04):12.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问题策略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