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视角下少数民族地区贫困户精准识别研究

2019-10-14 21:30聂茂娇夏悦赖浣峰许芷毓李磊胡艳
西部论丛 2019年31期
关键词:区块链

聂茂娇 夏悦 赖浣峰 许芷毓 李磊 胡艳

摘 要:扶贫工作已进入倒计时,扶贫的当下任务在于将有限的资源合理运用到所需之处,实现更高的精准性。宁夏地区一直以来都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在国家的重点关怀下,扶贫措施不断实施,扶贫成效显著,但是在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宁夏地区仍存在一部分“难啃的骨头”。在此,本文对宁夏地区贫困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从区块链视角提出扶贫新路径。

关键词:宁夏特困区;精准识别;区块链

根据宁夏统计年鉴2019统计,2018年宁夏域面积为6.64万多平方千米。辖5个地级市,22个县、市(区),年末全区常住人口667.88万人,其中回族240.74万人,占比36.05%,是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

一、宁夏贫困现状

宁夏地区贫困整体上呈现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的双重特征。宁夏22个县(市、区)中有8个属于国家重点贫困县,加上红寺堡开发区及中宁、中卫、灵武的部分山区和吊庄移民点,贫困地区占据宁夏的半壁河山,同时贫困人口的构成复杂,分布区域具有很强的边缘性,生态更具脆弱性,扶贫工作任务异常艰巨。[1]

2019年,宁夏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贫困地区“硬骨头”,100家国有和民营企业结对帮扶107个深度贫困村。通过一年的努力,宁夏预计有109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减少贫困人口10.2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去年的3%下降为今年的0.47%。宁夏脱贫攻坚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剩余的1.88万贫困人口基本都是老弱病残等特殊贫困群体,主要依赖政策性兜底脱贫,还有少数脱贫人口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存在致贫风险等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仍然较重。

二、精准识别工作现状

以宁夏贫困代表区银川市和吴忠市为例,举例说明贫困户识别采用的普遍机制。银川市兴庆区滨河家园村干部,严格按照银川市兴庆区的政策落实精准识别政策:先由村民小组里选出5-7名村民代表人,由村民代表进行推选,村民代表推选的名单上报村两委后,村民委员会召开会议确定人选,参选建档立卡户需经参会人数80%以上支持,方可通过。选兴产生建档立卡户后会对确定的人员进行7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结束后将名单上报兴庆区人民政府。

吴忠市扁担沟镇同利村由于建档名额较多,村干部压力比较小,前期没怎么宣传政策,也没有召开过村民大会,村干部与各队的队长商量后,直接将本村中非低保户全部上报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而对于村干部上报的名单,镇干部没有下来核实过,只有民政局人员挑着看了几户。

三、精准识别执行效果反馈

村民普遍反应对识别过程的参与度不高。一方面,建档立卡贫困户不明白自己是否符合要求,也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确定为建档户的。另一方面非建档立卡户均表示他们对于这一政策的参与度不够,都是村两委直接决定的,对村干部工作有意见,认为村干部在上报建档立卡户的时候存在人情户、关系户的问题。

四、精准识别执行偏差原因分析

从政策本身来看,扶贫政策本身就是牵扯到经济、资源、教育等领域,比较复杂。而中央制定的政策目标多具有宏观性,精准扶贫的政策通过中央、省、市、县、乡逐级下达最终到村级,而对建档立卡各村干部均反应没有明确的标准,而后期发现识别错误问题也没有具体对策,不能真正避免出现取伪错误。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各层级执行主体会利用各自掌握的信息资源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一方面各级政府对考核与资源分配的考虑侧重点不同导致上报贫困户名额有所不同,上级政府下发的分配名额也会受影响;另一方面村级组织成员的个人素质、价值取向、对政策的熟悉程度、执行方式及沟通方式都会造成精准识别的偏差。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宁夏政策执行区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多为文盲或半文盲,在扶贫过程中发现很多人对于普通话的理解能力都有限,因此他们自身对政策的接受能力不强。如果此时对政策的宣传方式不对,则会极大影响他们对精准扶贫政策的把握与理解,从而影响他们对精准识别的参与度。

五、提高贫困识别的准确率的路径选择

綜合以上分析,在执行精准扶贫政策的精准识别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对贫困户的瞄准错误。因此解决该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2]

1.规范精准识别执行主体的行为,降低各执行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上级政府官员与村干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部分村干部出现自作主张打包上报的情况。因此,可以从规范执行主体行为着手,选用乡镇比较熟悉的干部作为驻村干部,缩短精准识别执行者内部存在的委托,使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少受干扰。同时,用行政伦理来规范精准识别执行者的行政行为。

2.加强政策宣传、监督,降低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主要在于村干部对信息的封闭与把控,达到强化自己权威、保证集体稳定的目的。针对此,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方法主要有两点:其一,加强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宣传,使村民及时掌握、充分理解扶贫政策;其二,强化对精准识别工作执行的监督。政策监督有利于及时了解政策执行信息。

3.完善行政理念,消除村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村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精准识别过程中的“选富不选贫”现象。[3]因此村干部在精准识别工作中应主动了解情况,进行挨家挨户的贫困调查,使村民获得相同的信息,消除信息差距,从而提高贫困户识别的准确性。其次,要在细化贫困标准的基础上建档立卡,打破传统的名额上报后分配制度,对各村、各户、各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准确摸排,在此基础上建档立卡。

可以看出以上路径受人为影响的因素很大,在贫困信息搜集、上报过程存在信息取伪的可能性。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应合理有效运用区块链技术,利用其共识机制、去中心化网络、分布式账本等机制,达到数据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目的,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同时,利用区块链将贫困数据录入后,系统会根据贫困户贫困特性、贫困程度等,制定对应的智能合约,提高精准扶贫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2017宁夏系列蓝皮书[J].宁夏社会科学,2017(02):2+257.

[2] 范宝亮.我国农村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6.

[3] 张兰兰,信息不对称视角下我国政府成本偏高的原因分析[J],学理论,2009.02

基金:本项目来源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支持.

项目名称:区块链视角下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攻坚中贫困户甄别机制改革—以宁夏连片特困区为例 ,项目编号:X201910656001

猜你喜欢
区块链
区块链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塑与挑战分析
区块链技术在国内外金融领域应用动态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海上散装液体化学品运输安全监管方法
保险企业的区块链技术应用方向选择研究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与前景研究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区块链”发展现状评述及展望
“区块链”的苟且、诗和远方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辨析
智能合约与金融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