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现状与展望

2019-10-14 16:36罗招等肖春光张家洪
种子科技 2019年7期
关键词:杂交水稻育种展望

罗招等 肖春光 张家洪

摘   要:水稻在我国粮食作物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水稻产量的高低对人们日常生活食物需求有着重要影响,同时水稻产量还事关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尤其是当前土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口数量逐渐增多,对于水稻的需求逐年上涨。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提升水稻杂交育种水平,增加水稻产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结合实践,在对我国杂交水稻现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探讨分析了当前杂交水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并对我国杂交水稻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杂交水稻;育种;现状;展望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对于粮食的需求逐渐提升。由于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就需要加强杂交水稻高产育种,促进杂交水稻高产育种研究进程,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从而保证人们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

1   我国杂交水稻发展现状

目前对于世界领域水稻研究发展趋势而言,水稻研究主要集中在高产、超高产水稻品种的培育方面。我国水稻育种有过两次重要的突破:第一次矮秆水稻品种的培育成功,大大提升了水稻的单产水平。第二次则是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特别是杂交籼稻的培育成功,使得之前的矮秆水稻品种产量又有了20%左右的提升。我国的杂交水稻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

2   目前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的主要问题

当前杂交水稻米质还较差,杂交水稻产量未得到新的突破且抗性单一,杂交早稻以及杂交粳稻育种水平还有待提升,两系杂交水稻育种存在很多难点等。我国杂交水稻育种方面还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如资金投入水平较低,研究力量不集中,难以实现抗逆性好、质量优、产量高精品水稻组合品种的研究。

3   杂交水稻育种发展对策

联合人力、物力与财力等力量,进一步加强杂交水稻方面的研究工作,提升米质和纯度,增进其产量优势。积极收集新的种质资源,在原来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打造优质的水稻种质资源库。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针对不同亚种与各生态型杂交水稻基因的创建,寻求新的突破,促进其利用和推广,并进一步加强高产抗逆性水稻的研究工作,积极培育新的杂交水稻品种。在杂交水稻育种工作中利用生物技术,突破杂交水稻的育种难关,增进育种工作效率,并将外源基因导入其中,对亲本的不良性状积极改良。将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以及形态改良技术结合运用,实现精品高产、抗逆性优质杂交水稻品种的培育工作。充分分析杂交水稻亲本特点对制种基地进行合理设置,合理安排时间,创建高产群体,促进异交结实率不断提升。对种子质检体系进行逐步完善,尤其应当加强分子检测方法的高新技术研究工作,实现杂交水稻的高效生产以及高效检测,推动杂交水稻产业实现产业化发展。依照杂交水稻本身特性,推广应用高产高效水稻栽培技术,才能实现水稻高产稳产,保证水稻生产质量。应加强各种生态类型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在水稻栽培技术与优质杂交粳稻产量和品质基础上,发展新的化控栽培技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种子生产企业对资金进行有效组织,进一步提升种子生产规模,依照相关规范要求進行科学生产,确保种子生产质量。

4   杂交稻育种的措施

应当将国内外优质的水稻种质资源进行充分收集与利用,在原来基础上融合发展,筛选其中的种质优势并加以利用,才能实现优质水稻资源的不断突破。不育系选育过程中,三系育种以及二系育种都是其中的重点。恢保关系不会对二系杂交水稻育种形成限制,应当对其种质资源取得先进成果进行充分利用,进行籼型两用不育系的选育,对优质的常规育种材料加大利用力度,并进行优质不育系转育。利用亲缘不同的恢复系开展杂交工作,对恢复系进行选育。在长期的育种实践中发现,基于籼型恢复系为前提,将粳稻血统依照一定比例加入其中,能够使杂交水稻的产量得到大幅提升。

5   我国杂交水稻育种展望

优质、高产、多抗育是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的重要目标,因此,需要进一步联合生物技术,提升杂交水稻的育种水平。更需要加强相关的研究的工作,共同协作,努力做好以下各方面工作:①基于种质资源为基础,对其中的有益基因进行大力发掘。②对聚合转移有益基因进行分子标记。

③实现有益基因物种界限育种突破,通过基因工程进行育种。④对亚种间以及亚亚种间优势及有益基因进行亚远缘杂交重组。⑤实现自由配组两系杂交稻育种的优势。⑥将各种有效的育种手段充分利用进行超级杂交水稻的育种工作。

(收稿日期:2019-07-04)

猜你喜欢
杂交水稻育种展望
迷你南瓜育种与栽培研究进展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水稻品种欣香优1068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华两优2890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