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研究

2019-10-14 16:36李艳娟
种子科技 2019年7期
关键词:玉米种植防治栽培技术

李艳娟

摘   要:玉米是我国目前最不可或缺的粮食种类,我国粮食生产的安全以及玉米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推进都受玉米产量和质量的直接影响。所以一定要用先进的科学栽培技术和预防虫害的方法来种植玉米,确保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达到稳产稳收。

关键词:玉米种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我国玉米的产量较低,种植范围虽然很广,但是相对于我国大量的人口需求,仍然难以满足。提高玉米种植产量,不仅可以满足我国国内的需求,减少对国外粮食的依赖,同时还能够增加玉米种植户的收入。但玉米病虫害现象较多,玉米对于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较弱,当发生大规模病虫害时,极易造成玉米大量减产。为此,必须提高玉米的栽培技术和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这也是现在玉米种植所要面临的关键问题。

1   玉米高产栽培的技术要点

1.1   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水资源丰富的地块,实行秋翻或秋深松、秋耙、秋起垄,将上一茬种植遗留在土壤里的塑料薄膜和朽根等杂物清理干净,避免其对玉米出芽造成不利影响。玉米地对前茬要求不嚴,宜实施轮作,尽量避免重茬。

1.2   选种

玉米品种的优良是玉米高产的保证,只有选择品种优良的种子,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才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基础,才能够在后期的培育过程中通过给予其他的生长条件让其发挥最好的生长特性。要根据本地的气候特点、土质、栽培管理水平及种植习惯等因素,选择籽粒饱满、大小色泽一致、高产、抗病的优良品种。

1.3   种子处理

首先将种子放到阳光下翻晒,目的是激发种子内的酶活性,促进发芽,以达到出苗率高、幼苗粗壮的目的。然后进行浸种和药剂拌种,药剂浸种的目的是促进种子发芽,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以避免病虫害发生。

1.4   适期播种

只要低温能够稳定在12℃以上就可以进行最早期的播种,日期为4月中下旬。而最晚的播种期限则要使采收期达到18℃以上,5月10日之前播种完成。根据玉米品种的特性来酌情对播种量进行增减[1]。目前,全部采用机械进行播种,不仅方便快捷,而且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在播种过程中要确保播种深浅具有一致性,控制好行距,掌握好种植密度,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玉米的质量,实现玉米的高产。

1.5   田间管理

(1)查苗补苗。播种后10d左右对田间出苗情况进行调查,在断垄处及时补种或补苗。

(2)间苗。在玉米生长到3叶期开始间苗,5叶期定苗。拔除废苗,每穴只留l株壮苗。同时,在缺株处附近留2株。

(3)中耕或深松。在生育期间结合追肥进行中耕或深松,这样有助于促进玉米根系的良好发育,减少玉米倒伏现象的发生等。

(4)科学施肥。基肥:在播种前结合整地,施用含有机质8%以上的农肥2~3t/667m2、尿素5.0~7.5kg/667m2,三元复合肥(15-15-15)20~25kg/667m2、硫酸锌复合微肥1.5~2.Okg/667m2。种肥:施用磷酸二铵5.0~7.5kg/667m2,保持与种子间隔3cm以上。追肥:在玉米拔节期前追施尿素10~12kg/667m2;喇叭口期施尿素15~20kg/667m2、氯化钾15kg/667m2;在玉米开花授粉前后,施用尿素5~10kg/667m2。根据玉米的生长情况,因时因地、定期科学合理地分层追施。在施肥时要注意氮、磷、钾等微量元素的科学搭配,以为玉米茁壮成长提供保障[2]。

(5)除草。除了传统的农业措施之外,还可以利用除草剂除草。玉米除草剂有很多种,但是普遍使用的是莠去津和嘧磺隆这两种,有时候这两种也可以混在一块用,效果也比较显著。注意在喷药时不要损伤植株。

2   玉米虫害防治方法

2.1   预防大斑病

玉米叶片是大斑病主要的发病部位,而大斑病严重的时候可能会让玉米的叶子根部和苞叶发生病变。玉米大斑病最开始发病的时候,会有很少的小灰点出现在玉米的叶子上,小灰点会随着玉米的叶子叶脉一点点扩散到整个叶子,由于小灰点太多会导致玉米叶中间的位置出现黄褐色,并且玉米叶的边沿部分会出现褐色的大斑点[3]。如果有严重的湿气侵入,这些大的斑点会逐渐连成一片,并有黑色的霉状物出现,这些黑色的霉状物会让叶子变黄枯萎,同时果穗和苞叶也会被传染。半知菌亚门真菌是导致这种病发的根源,地区湿气太重、本地温度太高、天气多雨雾均会导致这种病状产生。大斑病最有效的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是玉米品种的选择,一定要选择抗病性强的玉米。第二是在种玉米之前要把种植玉米的土壤细致地翻一翻,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大斑病发病的概率。如果还是不小心染上了大斑病,那么在大斑病发病初期要做好防护,把一些病态的叶子除掉,减少传染的概率。一定要选择好玉米种植的时间,然后加大肥水的灌溉,其实最好的防治大斑病的方法就是适当地进行药剂喷洒。

2.2   玉米病毒病的预防和整治

矮花叶病在整个玉米的生长周期中都有可能会感染上。在玉米从刚发芽到长出7片叶子期间很容易就会感染矮花叶病,而玉米最为关键的生长阶段就是这一阶段,也是病害的高发时期。玉米一旦感染这种病毒,花的叶子上就会出现绿色的条纹和小点,渐渐地会扩散到整个叶子上面,而叶子会由原来的绿色变为黄色,并且会伴随着黄绿色的条纹出现。感染这种病的玉米在高度方面比健康的玉米有明显的差距。

对于玉米病毒病的主要防治方法,可以采取提前施用药剂喷洒,在蚜虫和灰飞虱迁飞到达玉米地之前进行有效的防治,提前做好一切防御工作。现在玉米生产农业区大部分都会采用氧化快乐果或者一些抗蚜可湿性粉剂稀释后,对玉米苗进行喷雾式的驱虫方式,最后要加强玉米栽培的管理,提高玉米植物的抗病能力。

2.3   玉米螟侵害防治

玉米螟是一种钻蛀性的害虫,如果发现种植的玉米苗上面有一排排整齐的小孔,那么这肯定就是受到了玉米螟的侵害,玉米螟主要是在玉米苗的心叶上面进行蛀穿,当玉米抽穗之后,玉米的雄穗会被该害虫直接洞钻,造成一定危害,然后导致了雄花的基部会被折断。这种虫病的幼仔可以食用雌穗内的花丝和刚长出来的苞叶,而且刚有的籽粒也会被幼仔吃掉,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害虫吃掉玉米的颈部以后,遇到大风这样的天气很容易就会被吹断,以至于籽粒不足够饱满,有的玉米甚至都没有籽粒,正因为如此会影响秋收时玉米的产量。

对于害虫,首先应该了解其特性和习性,在过冬之前把害虫提前除掉,必须要减少过冬的害虫;玉米抽穗的时候,一定要喷洒药物来进行防治,对玉米螟进行有效的药物预防和治理;再者,玉米品种要选择抗虫性比较强的,还有玉米螟的天敌和克星是赤眼蜂,如果玉米螟出现在玉米种植生产区,可以引进赤眼蜂来对抗玉米螟,从而抑制玉米螟的数量,这样不但不用用药物,降低了成本,而且效果非常显著。

3   小结

综上所述,玉米是我国很多贫困农村地区不可或缺的经济作物,也是我国不可或缺的粮食来源之一。提高玉米的产量既能够解决我国面临的粮食短缺问题,又能够带动农村地区的收入。当然在提高玉米产量的同时,也应注意对病虫害的防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玉米的产量,让更多的人受益。

参考文献:

[ 1 ] 邓华.浅谈涡阳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5(14):70.

[ 2 ] 周红忠,林金龙.浅议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5(02):110.

[ 3 ] 杨春燕.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J].种子科技,2019(03):39.

(收稿日期:2019-06-06)

猜你喜欢
玉米种植防治栽培技术
玉米夺丰产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