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园林绿化与苗木病虫害防治策略

2019-10-14 16:36王薇
种子科技 2019年7期
关键词:防治策略园林

王薇

摘   要:我国人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园林绿化业也不断兴起。绿化产业靠的就是环境的绿化程度和植物的选取,这其中遇到一些问题,比如选择的植物受到害虫的侵害,为了能更好地给环境换上绿装,必须解决这一问题,寻找有效有力的方法,来减少害虫对绿化植物的破害,最终使绿化有效进行。

关键词:园林;绿化环境;苗木病虫害;防治策略

1   园林绿化施工策略

1.1   根据具体地形条件制定施工办法

我国大部分景区的地势都相对比较复杂,进行园林绿化时,不敢保证能顺利进行。所以,在开始工作前需要观察景区的地势情况和周边环境,总结考察的问题并制定一个比较稳妥的实施计划。在去景区考察的时候,还要看景区温度、土壤情况等,以此来选择植物的种类。在进行考察时,有两方面需要注意:第一,要看景区的温度、土壤,适宜种植什么植物,而且可以生长良好;第二,选好要种植的植物,还要考虑如何种植,并且节约成本和人力、物力。

1.2   加强对景区园林绿化的现场实施计划管理

制订计划之后,还要在现场监督实施计划的进程。其中,在实施计划时一定要检查各项安全措施是否都做到位,能否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在现场监督还可以管理工作人员是否消极怠工,及时督促他们保证计划按规定时间进行。

1.3   对景区种植植物的合理分配

综合所有因素以后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植物进行种植。借助森林的结构模式,森林大部分都是以乔木为主,必不可少的还有灌木丛,在绿化时应适当加入灌木来作为点缀,不可缺少的还有草坪这类植物。这样的搭配对景区进行绿化,给人们一种绿色家园的感觉。在很多时候,绿化时选择的乔木有松柏树、橄榄树、梧桐树等,棕榈树、小黄桃树、山楂树、樱桃树等作为灌木来进行点缀;绿色的草坪和冬青以及各季的花是必不可少的。由于这些乔木和灌木会一天天长大,枝叶也越发茂密,种植在公路的两旁,位置一旦不合理的话,有可能对路上行人和驾车的人造成不便,遮挡前行的视线,所以在种植的时候要看好种植的位置。在种植植物时要合理安排空间,既不影响人们的出行,又要找到植物生长的最佳地方。

2  病虫害防治策略

2.1   综合性治疗法

在园林绿化中,要对害虫进行彻底性根除,一般采取的办法为综合性治疗法。其中治疗法包括3项:①种植幼苗的选择。在这之前应该选择一块很好的种植基地,要求土壤的条件很高,土质松软,土壤肥沃,适合种一些小的生命。如果选定一块地来种植植物,接下来需要准备的是把除害虫的药水喷在土壤表面,等10~15d,盡量减少土壤原来生存的害虫。第二就是在选择幼苗时,尽量选择粗壮的小苗,观察有没有虫咬的枝叶和根,若有,应该选择其他,选择好的是为了让种植的树苗更好地健康成长。②对树苗的保养。种完之后,在一段时间内要对植物进行保养,该进行修剪要进行修剪,该施肥施肥。③防御工作。防御是治理的前提,园林绿化的防御主要是对树苗害虫的防御,要预防虫子侵害树苗,除虫工作不能省,做好树干的涂白工作,提前杀菌喷洒和做好观察记录,根据结果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和制定治疗方案。

2.2   合理使用农药

喷洒农药能有效地防治苗木病虫害,但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对人们身体健康产生危害,还对城市的环境造成污染。一般的喷雾喷洒方式发挥的效果较低,可以采用熏杀注射等方式提高灭虫率,学会科学用药。

2.3   物理性治疗

随着我国生物医学的不断发展,对园林植物的物理性治疗有4种方法:①利用灯光来杀死害虫。有些害虫喜欢在灯光下运动和侵害植物,如蝶类、蛾类、金龟虫这些害虫,在这些害虫长大后期,可以设置灯光诱杀的方法措施进行防治,会产生较好的效果。②毒饵诱杀。许多的害虫喜好糖醋等液体,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它们喜欢的食物中加入素养剂,并做成毒饵,利用其习性来对害虫进行捕杀。③潜所诱杀。害虫在各个时期都对周围环境会产生一定的依赖性,人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设计类似的环境来对害虫进行捕杀,比如害虫在过冬时会在废旧的报纸或干枯的树叶下进入越冬,就可以对其报纸和树叶进行烧毁,消灭越冬的害虫。④人工消灭。工作人员利用市场上常见的灭虫工具来消灭害虫和病毒。

3   小结

总之,要平衡好园林绿化和消灭病虫之间的关系,需要学习和使用专业的技术,利用更加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和解决园林绿化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计划减少损失,助推我国朝着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城市不断进步。

(收稿日期:2019-06-20)

猜你喜欢
防治策略园林
《园林》
在园林里遇见自己
中国古典园林简史
中国园林“缀玉集”
高速公路桥梁病害的防治策略探讨
工民建筑施工中墙体裂缝的防治策略探讨
关于冷却塔的落水噪声及其防治策略探讨
探析生物入侵对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及防治策略
52例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建筑施工用电的安全隐患与防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