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地清商乐舞的当代复现研究

2019-10-14 11:30李佳
艺术大观 2019年20期

摘要:吴地指中华民族历史长江下游的文化区域。南朝时期,清商乐南下与吴地俗舞相互交融,推动了吴地清商乐舞的大发展,在中华舞蹈上留下了精彩的一页。本文从分析清商乐舞的历史遗存、诗词曲赋等入手,在舞蹈内容、动作风格、服饰音乐等方面对吴地清商乐舞进行探讨和分析,为吴地清商乐舞的当代复现提供一些支撑。

关键词:吴地;清商乐舞;复现研究

吴地指中华民族历史长江下游的文化区域,南朝时期,这一带成为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这个时期,门阀特盛,追求新奇,吴地俗舞不同于中原歌舞的率真、自然、妩媚甚或妖艳的審美风格,成了门阀饮酒享乐时的形式。同时,在南北朝“给舞伎”制度的推动下,门阀投入更多精力培养舞伎,创造改进吴地俗舞,像吴兴郡名门望族沈充就创造了前溪歌舞,很好地推动了吴地清商乐舞的发展。虽然,吴地清商年代久远,但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文化背景、一些词曲歌赋中,复现出舞蹈的一些艺术特征。浙江音乐学院舞蹈系这几年创编了《白纻舞·在水一方》《前溪寻梦》等的作品,都很好地复现了吴地清商乐舞的艺术特征。

一、舞蹈内容的复现

吴地清商乐舞是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中原清商乐南下与吴地歌舞融合,魏晋玄学文化影响下的产物。从舞蹈表现的主题看,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表现追求爱情的主题,像《白纻歌舞》中的“双心一意俱回翔,吐情寄君君莫忘。翡翠群飞飞不息,愿在云间长比翼”,还有像前溪歌舞中的“宁断娇儿乳,不断郎殷情。”这些说明当时对爱情的表达并不含蓄,可能与南朝时期个体“性情”的张扬、个人情怀的回归有关。第二类是表现离别忧伤的主题,在战争年代,很多男子征战前线,而女性留守后方,这类主题尤为突出,像《白纻歌九首》中的“流叹不寝泪如丝,与君之别终何如”。前溪舞也表现女子念远怀归的主题。第三类是表现追求自由的主题,像白纻歌舞类似升天、乘风归去的感觉,都是受东晋时期玄学盛行的影响。在表现的情感上看,前溪舞具有藏摧而怀归的风格,在复现时应以悲情、相思、伤感为主,情感缠绵悱恻。而白纻舞,在复现时应更加注重唯美,表现爱情和对自由的追求。

二、动作风格的复现

吴地乐舞从原先的俗舞发展为宫廷舞蹈,整体表现为体态的轻盈和动作轻柔,呈现出清丽、飘逸、婉约、清秀的乐舞风格。其中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对舞袖的运用,从资料上看,至少有“掩袖”“拂袖”“飞袖”“扬袖”几种类型,在表现时注重各类袖舞的组合运用,在左右、前后、顿挫、跳跃中时上时下、时疾时徐,时而抛散、时而翻转,行云流水,以不同的袖舞表现不同的情感。考虑到清商乐舞从汉代而来走向唐代,在复现时可以借鉴汉唐的水袖技法,袖舞可以采用平圆、立圆、八字圆等运动路线。清商乐舞的舞步比较轻柔飘逸,像《白纻歌词》中写到的仙仙徐动、掺掺擢手、体如轻风等,都表现出这一特征。这与汉代那种古朴、凝重的动作特征是截然不同的。鸟型动作也是吴地一些清商乐舞像白纻舞的独有动作特点,这主要是吴地古有的对凤和鸟的崇拜,催生了清商乐舞的这种“鸟”的舞意和“长袖”的舞形,同时这种动作了表现出一种升天的意境。吴地清商乐舞非常注重眼神的运用,如《白纻歌词》中描写的转眄流精、如娇如怨,达到以目传情的效果。清商乐舞,最初为独舞,后来发展成多人和群舞。在舞美上,可以运用现代技术,以灯光和烟雾配合,营造唯美的意境。

三、服饰音乐的复现

吴地清商乐舞在表演时的乐曲可以采用类似清商乐的伴奏乐器,多采用丝竹管弦,而不应加入汉代那种钟鼓之乐的风格。在采用边歌边舞形式上,《白纻舞》采用的白纻歌辞,前溪歌舞现存主要是沈充创作的《前溪曲》:忧思出门倚,逢郎前溪渡,莫作流水心,引新都舍故。为家不凿井,担瓶下前溪,开穿乱漫下,但闻林鸟啼。前溪沧浪映,通波澄渌清,声弦传不绝,千载寄汝名,永与天地并。逍遥独桑头,北望东武亭,黄瓜被山侧,春风感郎情。黄葛生烂熳,谁能断葛根,宁断娇儿乳,不断郎殷情。黄葛结蒙茏,生在洛溪边,花落逐水去,何当顺流还,还亦不复鲜。逍遥独桑头,东北无广亲,黄瓜是小草,春风何足叹,忆汝涕交零。从吴地清商乐舞服饰来看,服饰可以采取江南丝绸服饰,如《白纻舞》顾名思义是穿着白色纻麻服表演,复现时采用丝绸材质,色彩以白色为主,质地细腻,清新素雅,衣袖比较宽大,长袖翻飞,如飘动的白云,更凸显轻盈飘逸之感。

综上所述,南朝时期吴地清商乐舞是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块瑰宝。各个时期有着不同的风格,本文只是介绍了复现中要注意的大体方向。在复现时应根据各个时期的发展演变,注重艺术内涵支撑,从现存的文物、词曲中分析出艺术特征,准确把握舞蹈的历史性特征,同时加以现代的理解,实现艺术的重塑和美的回望。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浙江省文化厅科研项目“吴地清商乐舞的当代复现研究”( 编号:zw2018096) 论文。

作者简介:李佳,女,硕士,浙江音乐学院舞蹈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舞蹈教育和舞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