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价值论与方法论看精准扶贫思想人与自然关系

2019-10-14 06:50胡仁豪李国光廖炬灿
西部论丛 2019年31期
关键词:方法论

胡仁豪 李国光 廖炬灿

摘 要:本文阐述了精准扶贫思想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介绍了精准扶贫思想正好体现了人与自然审美的价值关系以及精准扶贫思想人与自然关系的方法论分析等内容。我们认为,通过精准扶贫思想使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实现精准脱贫,这种劳动成果不仅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人民情感的结晶;不仅实现了人民物质生活的需要,也满足了人民审美价值的需要。

关键词:哲学价值论;方法论;精准扶贫思想;人与自然关系

一、引言

在人对自然的认识与实践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是反映人的需要和对象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主要表现为人自身的主观需要与客观对象的多种属性的一种复杂关系,是主客观因素相统一的产物,即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人作为价值的主体一方面可以按照人的尺度,另一方面又可以按照物的尺度来认识和改造自然。

二、精准扶贫思想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

精准扶贫思想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概念可以从经济学和哲学两个角度来把握,从经济学的数据上看,甘肃省陇南市是全国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自2015年成为全国电商扶贫首个试点城市后,到2016年,网店带动了15万贫困人口的增收;河北涞水县依靠自身显著的地理位置,进行旅游脱贫,2016年该县33个贫困村60%以上的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贵州盘州市盘关镇贾西村,石漠化面积达20%以上,贫困发生率高达33.8%,村民立志摘掉"贫困帽",通过发展当地产业走脱贫道路,如今的贾西村已退出一类贫困村;从整体上看,从"2013年至2016年的四年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个百分点。"从哲学的意义上看,"一定的外界物是为了满足已经生活在一定的社会联系中的人的需要服务的","‘价值这个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的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的"价值"概念是一个关系范畴,表明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内在关系,这个关系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们的需要;二是具有某种属性的外界物;三是人的需要和外界物的属性发生了现实的关系,即外界物以自己的属性满足了人们的需要。另外,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还表现为一种审美的价值关系,它超越了人与自然的功利性,是人与自然之间独特的价值关系。学者邓晓芒教授对于"审美价值"曾经谈到,"按美的规律塑造"的过程,也就是情感的对象化过程,"对象化的情感"就是美。由此可见,人可以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对象,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对象时人独特的能力,其中体现着人与自然特有的审美价值。

三、精准扶贫思想正好体现了人与自然审美的价值关系

精准扶贫思想正好体现了人与自然审美的价值关系,特别是在精准扶贫思想的"生态精神"中突显出来,尤其是在"五个一批"措施中强调的"生态补偿脱贫一批",这里不仅是只通过人的力量采取措施去保护生态环境,而且重要的是其中体现出建设美丽乡村,是跟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把乡村美丽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的发展融合起来。由此可见,精准扶贫思想一方面重视人的主观能动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也把人的情感对象化到自己的劳动对象上,这个过程实质就是创造"美"的过程,也是人与自然的审美的价值关系的反映。我国目前的贫困地区大多都是地理因素导致恶劣的生态环境,人无力根据自身的需求去改造自然,最终造成人与自然相对立。扶贫工作要取得成效,首先要应该从自然环境入手,一方面科学地整合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改善贫困地区的自然环境,发展生态、美丽的乡村产业;另一方面,要想法子提高困难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和生产能力,自力更生,自主创业,真正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全民的小康,从而更好地促进乡村精准脱贫和绿色发展。这样,通过精准扶贫思想使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实现精准脱贫,这种劳动成果不仅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人民情感的結晶;不仅实现了人民物质生活的需要,也满足了人民审美价值的需要。

四、精准扶贫思想人与自然关系的方法论分析

精准扶贫思想人与自然关系始终是随着人民自身的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的,具有鲜明的历史辨证法的底蕴。辩证法在马克思那里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革命的改造了的,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实践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思想,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就是在肯定中看到否定,承认矛盾的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即矛盾的对立统一之中,因其否定因素不断战胜肯定因素而不断产生、发展,最后走向自己的反面。

精准扶贫思想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从过去扶贫的"大水漫灌"转向为"精准滴灌",改变了"输血式"扶贫方法和贫穷群众的"等靠要"的思维,最终没有导致真正的脱贫,反而出现返贫数据上升的趋势。领导人还指出:"抓扶贫开发,既要整体联动、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又要突出重点、加强对特困村和特困户的帮扶。"由此可见,精准扶贫思想充分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抓住扶贫工作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点,找到贫困的根本,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与此同时,从中央到省、市、县(区)、乡(镇)、村六级层层落实精准扶贫工作的责任制开展精准施策的治理格局。在这样的重要方法因素指导下,保证了地方"四个切实"、"六个精准"的执行力度,使扶贫、脱贫的工作进度更加精准而有效。

五、结语

精准扶贫思想还体现了整体与局部的辨证法。领导人强调的扶贫是多维度的扶贫,除了在经济上进行产业扶贫,还有教育、科技、文化、医疗、金融多方面的联动扶贫,既发挥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又调动社会各方的力量参与扶贫工作,齐心塑造美丽乡村。同时,精准扶贫思想把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作为"三农"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并着重强调"不让任何一位少数民族同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掉队",总之,我们可以看到精准扶贫思想既有国家的大局观和整体观,又有要素观和局部观。

参考文献

[1] 许博.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总书记精准扶贫理论的哲学意蕴[J].经济研究导刊,2019,(29):1-3.

[2] 胡振英,曹应梅.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精准扶贫观阐释[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40(8):1-4.

[3] 杨华强.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论述的哲学意涵[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9,40(7):24-28.

猜你喜欢
方法论
接诉即办改革的方法论价值
如何构建系统的方法体系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起源及发展探究
A Literature Review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构建
本科法学课程案例教学法实施探析
用社会矛盾的方法论分析中国存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
数学方法论在数学学习中的运用
2015~2016年中国国际政治学研究热点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