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规范化、标准化到信息化、智能化
——外高桥二发电公司标准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9-10-15 07:35上海外高桥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朱建跃
中国电业与能源 2019年9期
关键词:机组标准化智能化

上海外高桥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朱建跃

公司主持编制的行业标准《塔式炉超临界机组运行导则》。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随着创新驱动发展的推进、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化,标准化作为一种系统、科学的管理手段,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加快推进标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是企业深化规范管理和科学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提升综合效益和竞争能力的手段。建立起适应形势变化、满足发展需要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用标准化管理来固化有效管理措施,夯实生产管理基础;提升生产管理效能,拓展效益增长空间;促进技术、管理创新,增强核心竞争优势,持续推动企业稳健、高效、可持续发展。

作为国内首次建设、运营百万千瓦等级机组的火电企业,上海外高桥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建成投产以来,建立完善各项业务流程,制定形成企业标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体系贯标整合,依托信息化手段积极推进标准化系统建设,结合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主动探索生产、管理智能化,形成了一些具有发电行业特点、外二自身特色的标准化管理经验和方法。

公司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历程

公司建设、投运之际正值第一轮电力体制改革,随着电力工业部等部委的撤销、改组,以往沿用部颁统一标准的传统被打破,公司着手开始自行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公司按照生产、经营和管理全覆盖的要求,结合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特点,对原有的管理标准和流程开展了全面梳理,建立、健全和完善公司各类标准,逐步形成了相对规范、系统和全面的企业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立足于提升风险危机意识、增强应急管理能力,编制、发布各类预案55 项。

目前,公司标准体系共有四大类,分别是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应急标准,覆盖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各方面,共计483 项,其中管理标准244 项、技术标准78 项、工作标准106 项和应急标准55 项。我们根据生产管理实际加强标准动态管理,及时做好标准修订和调整,规定至少每3年复审一次,每5 年修订一次。近五年来,已修订标准573 次,预案55 次,新增制定标准73 项,取消标准27项。

纵观公司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历程,比较突出的亮点是公司作为国内首家建设、投运百万千瓦等级机组的火电企业,在没有任何现成经验可循的情况下,逐渐积累百万千瓦等级超临界火电机组运行、检修和维护经验,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备的机组运行、设备管理规范体系。

尤其是,公司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主导下主持编制了《塔式炉超临界机组运行导则》的行业标准,填补了我国火电行业超临界机组运行管理制度空白,为国内超临界机组提供了示范性、标准化的运行指南,为国内后续建设的大容量火电机组的生产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与时俱进,持续完善,实现体系贯标整合

标准化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支柱,标准化建设的规范化和体系化程度越高,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也越强。为此,我们积极开展体系建设和贯标认证工作,按照体系凡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人负责、有据可查”的管理理念,于 2011 年依据 ISO14001 标准和OHSAS18001 标准完成了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贯标认证,于2012 年依据ISO9001 标准完成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贯标认证(简称“三体系”)。

三个管理体系分别运行一段时间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显现出一些问题。三个体系依据ISO 和OHSAS 两个不同的标准体系单独建立,单独运行,单独认证,使各个体系独立运转、联系不足、缺少融合。管理文件、流程增加,体系文件交叉重叠,造成工作内容重复、管理成本上升、管理资源浪费。为此,有必要开展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整合。

2014 年,我们以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为基础,将“三体系”按照系统化原则进行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三个体系合并,也不是让三者相互替代,而是对三体系的差异进行分析,保持相对独立部分,整合体系共有要素,融合现有管理模式,以《管理手册》为纲领,编制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相关标准及记录表式三个层次的体系文件,形成相互统一、相互协调和相互兼容的管理体系。

我们还将“三体系”文件纳入公司已有标准体系,通过推动管理体系与企业标准化体系并轨,实现了体系管理与企业现有管理模式的有效融合,建立起一个系统化、科学化、结构化、一体化的自我管理、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生产管理的过程是持续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体系管理的过程也是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我们依托每年组织开展的体系内审、管理评审和年度监督审核,查找标准、流程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强化和提升管理。对发现的问题深入查找原因、落实整改措施,并加以固化,进一步增强标准化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公司智能化建设规划架构

依托信息化手段提升标准化建设水平

信息化是提升标准化建设成效的有效途径。实施标准化管理的关键是要按标准要求规范管理行为、管理流程,从而达到防范风险、强化执行和提升效率的目的。依托覆盖生产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标准化管理的固化和优化,将管理步骤借助信息化系统变成标准流程,使各项工作要求、规范和过程固定下来,每一名员工都能明确执行的标准、程序和时限,每一步工作都能实现可控、可核和可追溯,保证工作质量不因人员的流动而波动,工作效率不因认识的差异而降低,工作流程不因人为的因素而改变,从而进一步减少管理的随意性,提升管理的实效性。

我们坚持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主动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积极践行“两化”深度融合要求,依托信息化系统建设大力推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形成了一批成效显著的信息化成果。公司先后完成了SIS 系统、OA 系统、文档管理系统、教育培训系统、任务督办系统、巡点检系统、经营报表指标平台和生产移动应用等建设,其中智能图形操作票系统是国内发电行业首家开发运用,实现了操作票逻辑闭锁智能化、移动作业操作强制规范化、操作票执行流转无纸化、实时操作票管理档案化等功能,在保证操作票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了操作票的开票效率,在国内发电行业中取得了良好反响,有效提升了生产管理水平。

我们在实现体系贯标整合的基础上,又深入开展了生产、管理标准化系统建设,以信息化手段推进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构建覆盖安全环保、生产运行、检修维护、企业管理等多业务领域的全过程标准化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以生产运行管理和设备资产管理为主线,以“安健环”体系及风险管理、标准化作业为手段,对生产运行、规程规范、安全维护等生产过程和业务领域加强管理,从而提高公司安全生产水平,为建立安全高效型企业提供保障。公司相继完成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一、二、三期项目建设,一期包含发电部运行分析、交接班管理、生产报表等16 个模块,覆盖发电运行、指标管理等各个方面。二期以设备管理部为中心开发了缺陷管理、计划预算、设备台账等13 个功能模块,涵盖了设备全寿命周期和检修维护全过程管理。三期主要面向安环部,包含安全检查、外包管理、风险管控、应急管理、职业健康、环保管理等20 个功能模块,建立起生产运营安全、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一体化管理平台。

管理标准化系统,在整合现有各类相关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建设共享数据中心、身份认证中心、管理知识库、通用统计汇总工具等基础模块,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固化已经建立的工作标准和管理流程,从业务流程、工作督办、知识库积累和统计分析四个维度实现管理流程的信息化。同时,依托手机移动应用(企业微信号)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和及时性,双通道共同提升管理标准化水平。目前,公司管理标准化系统已覆盖公司7 个管理部门25 个专业,共形成管理功能模块156 个。

标准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标准化建设是优化企业管理、提升竞争能力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公司健全企业标准体系,实施体系贯标整合,推进标准化系统建设,通过一系列管理标准化工作的开展,管理的规范性进一步提升,管理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管理的系统性进一步提升,管理的科学性进一步提升,管理的流畅度进一步提升,管理精细度进一步提升,管理的体系化进一步提升,管理的信息化进一步提升,使公司的本质安全建设进一步深化,设备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技术经济指标进一步优化,环保减排成效进一步突出,经营管理业绩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标准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安全生产上,机组实现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累计实现818 天无非停纪录;设备健康水平逐年稳步提升,连续多年检修后十日内各类缺陷小于10 条,近3 年来设备年缺陷总数下降近1000 条,日均缺陷不足2 条,无缺陷成为常态。

节能减排上,供电煤耗、厂用电率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在国内同类型机组中保持领先;公司环保排序位列上海地区火电机组第一档。机组启动过程持续优化,启动煤耗、油耗显著下降,机组启动的经济性和环保性进一步提升。

经营管理上,公司单位千瓦获利能力、净利润在股份系统、上海火电行业中保持领先。审计、体系内外审中发现的问题逐年减少,管理规范性、有效性和科学性进一步提升。公司连续多年被评为“上海市卓越绩效管理先进单位”。

公司智能化建设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资料图

智能化是未来标准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步入“大数据时代”,云计算、互联网+、移动应用、人工智能等信息化前沿科技,正改变着时代,改变着社会,也改变着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了智能化的高级阶段,不仅的将来各行业领域都将实现从信息化到智能化的升级,所以智能化也将成为未来标准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智能化”较之“信息化”更进一步的地方,一方面在于能够更好地固化各项制度规范和管理流程,固化各项定期工作和日常工作,减少人为因素对执行质量的影响;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利用大数据的分析、筛选和研判,能够对生产经营的趋势做出预判,能够更好地提升我们在工作中的跨前谋划和协调应对的能力,比如借助“智能化”手段可以实现智能安全监管、设备寿命管理、状态检修、精密点检、故障预警、运行异常分析、指标对标管理、安全库存管理、技术监督管理、经营分析管理、生产管理决策支持、智能燃料管理、企业管理综合优化等一系列生产、管理工作。

通过建设覆盖公司生产管理全业务、全层级、全过程的信息数据平台,将先进信息技术、电力生产技术和现代企业管理深度融合, 将智能化管理覆盖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以及党建等各个方面,未来期望能够实现形势研判科学、市场响应迅速、生产运营高效、风险识别及时、决策管控智能的目标,形成更为系统、科学、高效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智能化管理模式,达到风险受控、管理最佳、效益最优的企业发展状态。

近几年,我们在智能化管理方面已经开展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如煤场智能管理系统建设、皮带机智能巡检项目建设、物联网创新应用等,也从中感受到了智能化管理对企业生产管理所带来的改变和提升。

近年来,在重视标准化管理、推进标准化建设、运用标准化成果的基础上,公司标准化管理逐步实现从规范化、标准化,到信息化、智能化的持续深入。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标准化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使企业管理更规范、更科学、更高效、更先进,为企业增强竞争实力、发挥竞争优势、提升竞争效益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机组标准化智能化
《大众标准化》2022年征稿启事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双馈式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运行控制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热连轧机组粗轧机精度控制
标准化简述
660MW亚临界机组清洁疏水系统节能改造
住宅小区弱电智能化工程建设实现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