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的记忆兴趣激发策略

2019-10-15 06:27洪薇薇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9年25期
关键词:记忆活动语文

□ 洪薇薇

记忆知识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最简单的事,但也是教师和学生最容易忽视、疏于探究的部分。学生是记忆的主体,甚至可以说是记忆过程的唯一参与者。因此,激发学生记忆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当记忆的主体具备了强烈的学习动机,记忆才能真正高效。

一、激励法:触发学习原动力

越是机械枯燥的学习过程,越需要学习动机的支持,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记忆这样的学习活动,用激励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记、主动记,往往比强制性的各种抽背、默写有效得多。

(一)示范激励

在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往往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特别是在背课文之类的学习活动中。在学生看来,背诵应该是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而不是教师自身需要完成的任务。在这样的心理定式下,教师的示范背诵往往能引发学生的背诵热情。因此,教师应抓住激励机遇,在适当的时机做好示范。

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麦哨》一课时,笔者特意安排了示范背诵的环节。该文的第四自然段是一段优美的景物描写,非常值得学生背诵积累。因此,在课文的导入环节,笔者就用这一段话作为这节课的导入语:“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多么美的乡村景色啊,能在这样的地方吹个麦哨玩,该是多么有趣的事儿!同学们,你们向往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好的乡村生活,跟随文字去体验乡村生活的快乐吧!”

最初,学生并不了解笔者的第一段话来自教材,直到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读到了这段话,才明白教师的导入其实是在背诵课文。当他们发现这件事时,笔者顺势诱导:“你们也能把这段话背下来吗?”学生兴趣大盛,当堂不到5分钟的时间里,大部分人都能把它背下来。若是放在课后布置这类学习任务,学生并不乐意执行,即使为了完成作业而背诵,往往也效率低下。可见,教师的示范背诵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有显著的作用。

(二)竞争激励

竞争是激发学生内驱力的重要手段,对小学生尤其适用。在知识的记忆学习过程中,合理引入竞争机制,往往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

竞争以比赛为主要形式。它能激起学生参与的热情。为获得比赛的胜利而做好赛前的准备,成为学生积极主动完成的事情。将记忆知识转换为赛前的自主行为,学生的兴趣更浓。而比赛的过程,能唤醒与重组学生赛前记忆的内容。这样一来,记忆就更加深刻了,记忆的效果也自然更好。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的教学,涉及一系列常识性知识,学生的记忆量比较大。为此,在梳理了本单元需要记忆的相关内容后,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有关汉字的知识竞答活动。

这个竞答活动在本单元学习之前就布置了,充分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各小组都有各自的准备计划,自主的小组合作、提优补差工作循序开展,分散了单元整组的记忆量,也将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的积累过程转化为学生自发的行为。学生兴趣盎然,斗志满满。这样的记忆和强制性的背诵、默写、测验相比,效果必然是不同的。

“遨游汉字王国”知识竞答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遨游汉字王国二、活动内容: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相关内容及汉字相关课外知识三、活动形式:1.分组参赛,每组10人。2.比赛分必答环节和抢答环节。必答环节以抽签决定小组必答题,每组5题。要求组内成员同时作答,答完1题统计答题结果,正确者得10分,错误者不得分。5题答完后统计小组总得分。必答题出题范围为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内容。抢答环节题目随机,共10轮。组内成员随机作答,抢到答题权后1分钟内作答完毕即可,组内成员可互相讨论,但作答者只有1人。抢答题答对1题得20分,答错不扣分。10轮抢答结束后统计各组得分情况。抢答题出题范围为汉字相关课外知识。四、活动时间:周三下午第二节课五、活动地点:五(2)班教室六、要求:1.每组成员赛前统一安排,不得自行更换。2.赛前准备各组自行安排,允许小组合作备赛,做到取长补短,分工明确,人人参与。3.比赛时禁止携带一切和语文相关的资料,否则做淘汰处理。

(三)奖励激励

奖励对于学生而言,是最好的激励方式。为了获得奖励,学生往往愿意付出努力。合理使用奖励机制,激发学生记忆的兴趣,也是一种必然选择。

生字词的记忆,是语文学习中一以贯之的内容。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于生字词的识记往往越来越倦怠。抄写、听写机制早已激不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进入四年级后,笔者对本班的抄写制度做了改进:抄写以三遍为起始。只要学生听写时全对,下次抄写就可以减少一遍,连续三次听写全对就可以免除抄写。只要能保持听写全对的成绩,学生就可以一直不用抄写。但如果一次听写出错,不管原先的抄写记录是几遍,都将重新回到抄写三遍的起点。

学生对这样的方法十分赞同,反响不错。自从实施新规,听写成绩一下子展示了新面貌,全对的人数屡破纪录。为了争取全对,学生会动脑筋琢磨记忆方法。课堂上,对教师强调的重点字词做记号,懂得在课上及时记忆。课后的复习中,很多学生也会总结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式,效率大增。即使要抄写,一遍也好,两遍也罢,总是认真仔细地完成,抄写的正确率也随之提高。无形中,抄写作业自然地开始分化。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逐渐摸到了门道,基本从抄写作业中解脱出来,凭借听写全对的纪录,学得越来越轻松自在;能力一般的学生开始慢慢摸索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甚至向同学学习取经,以减少抄写任务为目标;个别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也能借助偶尔几次听写全对振奋精神,学习的劲头更足了,每一次全对都会刺激他们产生保持好成绩的渴望,哪怕减少一遍抄写也好。听写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小。

教师只是小小改变一下惯常采用的方法,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高效。这个功劳,要归于奖励的合理运用。奖励对于学生的激励作用,可见一斑。

二、实践法:探寻学习内驱力

记忆知识让学生感觉特别枯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记忆的过程往往是相对静态的,这与他们好动的天性本就有违。因此,学习这些需要静下心来记住的知识,学生当然兴致索然。可见,要让学生喜欢做这件事,唯有顺应他们的心理,真正激发其记忆的兴趣。实践性活动是符合学生心理的学习模式,将记忆知识融于实践性活动中,也是激发学生记忆兴趣的好方法。

(一)游戏实践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将游戏与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对知识的记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也难。在低段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游戏教学是一种重要形式,它符合低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将游戏运用于生字词的记忆和巩固,效果更佳。下面以低段课堂最常用的“找朋友”游戏为例。

像这样的小游戏操作简单,无须特别准备道具和场地,在课堂上就可以完成。它们能有效帮助学生记住所学的生字和新词。相比于抄写和背诵,这样的方法更能充分地激发学生记忆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完成字词的识记,无疑更受学生欢迎。

(二)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形式,特别强调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综合性学习的形式往往比较多样,实践性活动是其最主要的形式。将语文知识融于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在实践中完成记忆过程,往往能激发学生记忆的兴趣和热情。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是故事主题单元,笔者安排了“故事会”作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在故事的内容上,笔者提出了要求:所选的故事必须是在课本中有所体现、有所关联的。学生分小组开始准备。在最终的“故事会”中,各小组都能根据自己特有的形式,讲述、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特别是在故事的选择上,主要围绕《一千零一夜》、古希腊神话故事和中国的民间故事《一幅壮锦》《猎人海力布》等展开,这正好与本单元课后资料袋的内容相吻合。这么一来,资料袋的内容不用通过背诵、默写等来巩固,学生经过“故事会”的洗礼,早已对其烂熟于心。同样的内容,用这样一种实践的形式让学生去记忆,他们记得轻松,记得顺利。

三、诵读法:挖掘学习持久力

记忆总归是有难度的,这也是学生对记忆知识学习兴趣不浓的原因之一。因此,教师要想办法降低记忆的难度,让记忆的过程变得更轻松更简单,学生的兴趣自然也就增加了。

传统教学中,对知识的记忆,总是更倾向于背诵。“背诵”两字,教师总认为“背”是重点,而忽视了“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事实上,“诵”比“背”更能帮助学生有效记住相关知识,“诵”也比“背”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原因在于“诵”比“背”更简单。因此,对于部分知识,教师不必要求学生非背不可,化背为诵,往往能获得更好的记忆效果。

语文学习中,对古诗词的记忆,便可采用“诵”的办法。“诵”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课堂上的诵读,古诗词教学大致可按照“自由诵读→理解诗意→情境诵读→熟读成诵”这样的路径展开。诵读,是学习古诗词的主要方法。另一种是课外的诵读,主要落实于晨诵和课前诵。学生利用晨诵时间和课前五分钟,反复诵读,以达到记忆的目的。

化背为诵,降低了记忆的难度,减轻了学生记忆的压力,学生记忆的兴趣也随之增加。同时,诵的另一优势在于心、口、眼的一致性,因诵而记比因背而记更能帮助学生准确地将记忆的知识落实到文字上,减少了错别字的发生率,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记忆是学生的主观行为,本不是外界可以干预的,学生记不住,教师也没有办法。然而事实是,没有记不住的学生,只有不愿记的学生,因此,从兴趣入手加以干预,扫除不愿记的干扰,能提升学生的记忆效果。

从策略实施的情况来看,以触发兴趣提升学生记忆效果的尝试,在某些程度上是有效的。在心理上,学生对记忆行为不排斥、不抵触,也不觉得有所负担,乐于记忆知识,并且感到愉悦。在行为上,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寻求记忆方法,实施记忆过程,对记忆活动有较大的参与热情,并能通过自己的记忆达到活动预期的效果。在成效上,有了记忆的兴趣以后,学生记得更轻松,用较少的时间就能获得比原先更好的记忆效果。

然而,实现学生记忆的有效性,光靠兴趣的激发显然是不够的。正确的方法引导,还有配合记忆的主观意愿等,都影响着学生记忆的效果。另外,任何一种策略的实施,都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创新。一个方法用久了,对学生的刺激往往也就没那么强烈了。因此,策略是可变的,只要顺应学生心理,总能发挥它该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记忆活动语文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