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风险评估方法降低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发病率

2019-10-15 00:28孙宝惠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风险评估

孙宝惠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风险评估方法对高风险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某院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全院及科室层面的医院感染管理风险评估,筛出高风险科室及其高风险环节,针对性进行干预。2017年4—6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7—9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结果:通过全院层面风险评估,重症医学科为风险最高的科室,通过科室层面评估,筛选出重症医学科高风险环节为接触隔离患者诊疗时未穿隔离衣、置管时未采用无菌大铺单、手卫生正确率低。针对性进行干预,接触隔离患者隔离衣配备率由0上升至100%,医护人员穿隔离衣执行率由0上升至97.62%;深静脉置管使用无菌大铺单执行率由72.50%上升至100%;手卫生正确率由85.00%上升至96.59%。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由5.90%下降至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机构实施医院感染风险评估管理,针对高危科室高危环节有效指导医院感染防控,可提升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关键词】风险评估;医院感染;重症医学科;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12-049-02

引言

重症医学科是对危重症患者实施抢救或延续性生命支持,对多器官功能发生严重的障碍的患者提供器官功能支持及治疗措施的科室。重症医学科的患者由于疾病或治疗措施的影响,身体抵抗力较差,极易发生感染,与其他科室相比患者感染率较高,因此实施有效的感染护理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全院层面评估:全院临床科室均作为本次医院层面评估对象。科室层面评估:评估出极高风险科室2017年4—9月收治的所有患者作为此次科室层面的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4—6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7—9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干预组。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模式,并且由患者家属负责照料患者。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指导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模式。

1.2.1 计划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进行质量控制,对管理小组成员进行感染预防与控制质量的培训,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积极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由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并不是单一的存在,而是渗透于医院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贯穿整个护理操作过程,故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感染管理的理论知识,以及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具体要求,提高其积极参与十分重要。在医院年终总结大会上,分析上一年度的工作情况,找出医院感染管理中较弱的环节,在此基础上制定下一年度的医院感染管理计划。

1.2.2 实施

制定规范的医院消毒效果监测,明确各科室、管理科和检验科的感染监测工作,从而有利于加强监测以及规章制度的实施,与此同时,还要制定规范的监测流程,主要包括各科室的自行检测以及管理人员的采样检测。另一方面,医院要细化管理职能,明确各个管理人员的责任,使管理人员能够各尽其责各司其职。同时医院还要注重抗菌药物的使用,定期由各科室管理人员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综合评价中。

1.2.3 检查

定期召开医院感染管理会议,以便能够更好地解决在感染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同時,医院的管理科还要不定时的对各科室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并进行反馈,以便及时发现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及时解决,及时改正,每月要进行书面汇总反馈。医院每个科室的感染管理控制小组还要定期进行自查,同时还要检查本科室的医院管理情况,从而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医院还要实行感染管理科与其他科室感染控制检查的双向反馈,将被动参与变为主动管理,能够有效避免工作中出现的漏洞。

1.2.4 处理

在对反馈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找出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正,同时,还要将结果在医院内网上进行公布。除此之外,还要将每一个季度的检测结果向医院领导以及医院的每个部门进行反馈,针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严格按照检查标准进行扣分,检查结果还要与绩效工资挂钩。

2 结果

2.1 风险评估

2.1.1 高风险科室评估

重症医学科为极高风险等级首位科室,确立为本次研究目标控制科室。

2.1.2 高危因素评估

重症医学科前3位高危因素分别为:为接触隔离患者进行诊疗时未穿隔离衣,置管时未采用无菌大铺单,手卫生正确率低。

2.2 风险评估对照组及干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及干预组患者年龄、性别、气管切开、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日数、留置导尿管、留置导尿管日数、深静脉置管、深静脉置管日数、住监护病房日数及平均病情等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明对照组与干预组两组病例具有可比性。

2.3 干预措施成效

重症医学科高危因素对照组及干预组各项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落实情况为:接触隔离患者隔离衣配备率、穿隔离衣执行率从0分别上升至100%、97.62%;干预前后置管时采用无菌铺单、手卫生正确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4 风险管理效果分析

比较重症医学科对照组和干预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干预组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2.64%,低于对照组的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多合并基础性疾病,病情复杂且危重,身体免疫力差,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近年来,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积极地对易感因素进行预防和处理,是防止医院感染的关键。常规的护理管理方法较为形式化,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风险管理意识差,难以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不能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导致整体临床护理效果欠佳。近年来,PDCA循环管理在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得到一定的应用,PDCA循环管理是一种通过对医院感染相关的项目进行不断分析、总结,再分析、再总结一系列循环管理后,去掉劣势,保存优势,然后提出最优化的解决方案的过程。一方面,加强重症医学科临床护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护理水平;另一方面,定期评估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医院感染类型,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改进措施,以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确保临床诊疗安全。

医院开展医院感染风险评估管理工作,通过风险识别、评估、评价筛选出重症医学科为风险评估管理科室,并明确感染高危因素。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与评估管理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共同分析感染高危因素产生原因并拟定干预措施。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周观察两次各项措施落实情况并完成各观察表的填写,每月进行干预效果评价,实现医院感染防控质量的持续改进。临床科室参与感染高危因素筛查、防控措施制定及过程干预的整个过程,有效调动了科室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好地保证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

参考文献:

[1] 董卫国,陈静,史登平.建立医院感染风险评估机制预防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2):2865-2867.

[2] 李六亿,徐艳.医院感染管理的风险评估[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7):441-445.

[3] 文进,谢瑜,高晓凤.美国飓风风险管理的循证评价及其对我国医疗风险管理的启示—医疗风险系列研究之三[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3(6):209-21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管理办法[S].北京,2011.

猜你喜欢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风险评估
系统化管理对ICU失禁患者罹患失禁性皮炎的影响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危险程度分析与护理措施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风险评估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局限性及其对策研究
血浆置换在ICU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