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

2019-10-15 00:37李军
读写算 2019年28期
关键词:发现问题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李军

摘 要 《新课程标准》把“解决问题”的内容按不同层次划分到不同的学段中,低年学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寓问题于生活,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信息收集,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通过教师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实践尝试、合作交流、应用拓展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发现问题;实践尝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8-0066-01

只有掌握了一定解题策略的能力,才会在遇到问题时,找到问题的思考点和突破口,迅速、正确地解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适当加强数学解题策略的指导,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解题能力。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对学生解题问题能力培养的尝试,获得了一些初步的体验。

一、结合实际、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收集信息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创设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乐趣,激发他们对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课上,教师可以借助主题图或教学课件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主题图或教学课件上的信息在一定意义上是为学生思维提供线索的。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并进行整理,也可以通过观察汇报为解决问题提供认知的基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体意识,为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营造氛围。具体如下:(1)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师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写的是什么,你又发现了什么?”(2)让学生独立观擦、认真思考,然后分组讨论和交流,讨论和交流中教师要下位指导并强调人人参与讨论与交流,让学生知道怎样讨论与交流,并让学生学会汇报交流获取的信息。

二、联系实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中有疑,才会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才会产生兴趣,形成动力。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起点。小学生数学问题的提出直接体现他们对生活中数学的思考能力。教学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是,由于小学生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课堂表现为“怕提问”或“提不出问题”。因此,要学生提问,就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勇气、胆量和爱动脑的好习惯。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言行、态度,给学生一个安全、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实现自主提出问题的学习行为。生疑是思维的开端、创新的基础。这时,教师要保护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即使有的学生的提问是可笑的,甚至是荒谬的,也不能进行批评或挑剔,可以通过评比“最佳提问”等形式使学生获得心理的安全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其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状态。

三、在尝试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当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后,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让每个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策略,还可以通过小组内的共同探究和交流,并形成初步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到小组中去及时获取信息,适当加以引导和调控。具体如下:

(1)个人或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可以采取讨论、实验等方法自觉矫正错误,逐步得出结论。(2)教师启发点拨。引导学生回顾探索过程,指导解题策略。例如: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一)”。先引导学生结合图文,分析所收集到的信息:“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球,还有几人没来?”当学生发现有3个已知条件,不知道该用哪两个已知条件计算时,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要解决还有几人没来与哪两个条件有关。通过交流,学生会发现要求还有几人没来的问题与总人数和来了的人数有关联,与进球的个数无关。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或者教师的点拨,让学生知道多余的条件是不能参与计算的。

四、交流评价内化策略

交流评价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结合的关键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恰当地评价学生的想法,注意激励学生外,还要组织小组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开展积极有效的评价。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进一步归纳整理算法。最后通过集体交流,明确算法。教师要合理地指导学生选择快捷、有效的解题方法。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自己所经历的解题活动有正确的分析。在遇到困难时,能正视困难,不轻易放弃;在顺利的情况下,能保持谨慎的态度,善于发现被自己忽略的问题。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束之后,还应完整地回顾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过程,反思自己的结果是否合理,还有没有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渐内化为成熟的解题策略。

四、结语

总而言之,解决问题的教学作为新课程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重要目标,其贯穿了教材始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发展,学生才能自觉地走上创造性学习之路。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关键,教师的点拨是保证。教师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从多角度、多侧面地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每一个学生成长。“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让我们从低年级开始,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好数学,最终达到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知识技能共同进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肖林元.怎样提高数学审题能力[J].数学通讯,2003.

猜你喜欢
发现问题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基于人事档案审核工作的思考
如何加强技工烹饪专业一体化课堂教学管理
科学课的生活性与科学性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