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气象科技新闻易读性研究

2019-10-15 18:06周雯赵清扬程卫疆
传播力研究 2019年13期

周雯 赵清扬 程卫疆

摘要:随着气象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气象科学知识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台湾学者杨孝濚的中文新闻易读性公式对《中国气象报》气象科技类新闻报道的文本易读性进行量化研究,得出《中国气象报》科技新闻报道的总体易读性状况,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中国气象报》科技新闻易读性的对策。

关键词:中国气象报;气象科技新闻;易读性

一、前言

易读性作为吸引受众接触科技新闻的直接原因、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一直都是新闻业务研究的重要议题。国内已经有了关于经济、医疗、教育等行业的新闻易读性研究,但是对于气象科技新闻易读性研究甚少。气象科技的进步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从科学传播的视角出发,研究我国气象科技新闻的报道,包括如何更好地报道气象科技新闻、如何更好地使受众理解气象科技信息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资料与方法

《中国气象报》是由中国气象局主办的中国气象行业报,自1989年创刊以来,在行业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是公众了解气象科学的一个重要渠道。“世界气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又称“国际气象日”是世界气象组织成立的纪念日,时间在每年的3月23日。(1)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都会确定一个主题,《中国气象报》会围绕世界气象日主题出版气象科技报道专版。因此世界气象日成为中国气象局集中刊载气象科技新闻的重要时间,抓住世界气象日的气象科技新闻能够窥探《中国气象报》科技新闻报道的总体易读状况。基于此,本文选取近两年世界气象日期间刊登在《中国气象报》的气象科技新闻为研究样本,通过对样本的研究来总体把握《中国气象报》科技新闻报道的易读性状况。

易读性公式是描述文本因素与易读性之间关系的代数方程。它的作用是可以较为准确的量化文本的易读性。国外关于易读性的研究已经有较长的历史,相关研究数量多、涉及领域广泛。以美国为代表,目前为止已经有数以百计的学者提出了自己的易读性公式。但由于英文与中文的语言特征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公式并不能直接借鉴来用以测量中文文章的文本易读程度。不过,国外的研究成果对于国内中文易读性公式的提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台湾学者杨孝濚针对中文文本的字体特性,提出了我们自己的易读性公式,这些公式被用于新闻文本研究、书籍评估、应用文写作改进等领域,受到了学术界的肯定。黄敏在期刊论文《汉语特质与中文新闻易读性公式研究》中认为,台湾学者杨孝濚第二次的易读性公式研究,是“完全以新闻文本为测试样本,以新闻受众为测试对象,因此是严格意義上的中文新闻易读性公式”。(2)鉴于此,本文决定采取杨孝濚的第二次易读性公式为测量方法,来对样本进行量化研究。

三、测量结果分析

杨孝濚设计的易读性测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用以量化文章难易程度;一部分用以量化文章容易理解的程度,这两部分分别被称为“理解指数”和“闭塞指数”。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两个易读性测量公式,分别是:

理解指数=3.5921+0.8826X1–0.0179X2;

闭塞式指数=0.3344+1.4593X3–0.168X4;(3)

其中,四个自变量分别指的是样本中的计一到十率、特殊词率、对称词率和难词率,这些自变量主要涉及文本文字及用词的特性,需要逐一从样本中计算,然后再带入上述的两个指数公式。得出样本的理解分数和闭塞式分数后,就可以通过杨孝濚中文报纸难易程度分布状况表(如表1)来得出结论。

接下来,我们以中国气象报2018年3月24日2版文章《智慧气象与它的好搭档-物联网》为例对测量进行详细说明。

(一)理解指数

根据理解指数公式可知,我们分别需要测算文本的“计一到十率”和“特殊词率”。“计一到十率”指的是文本中笔画为一到十画的字数,占文本总字数的比重。“计一到十率”越高,理解指数越高,文本就越易读。“特殊词率”指的是文本中所出现的特殊词,占文本总字数的比重。特殊词越多,理解指数越低,文本就越难读。

在“智慧气象与它的好搭档-物联网”这一报道中,我们测得文本总字数为479(标点符号及空格不计);一到十画的字共有440个;特殊词有“物联网”“中心计算机”“精细化预报”“地面观测站”和“海上浮标站”等,共计17词90个字。

把以上三组数字代入理解指数公式:

理解分数=3.5921+0.8826×(440÷ 479)-0.0179×(90÷479)=4.4027(不能被除尽的,得数均保留小数点后四位小数),将得到的理解分数4.4027在“中文报纸难易程度分布状况表”中对照可知,从理解指数方面出发,该报道的文本易读性为“易”。

(二)闭塞式指数

根据闭塞指数公式,我们分别需要测得文本完全对称词数和难词数,进而算出该报道的“完全对称词率”和“难词率”。

“完全对称词率”指的是文本中的完全对称中文词,占文本总字数的比率。一篇报道中的完全对称词越多,文本就越容易阅读。

“难词率”指的是文本中的难词,占文本总字数的比率。所谓的难词,指的是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字词,研究中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中收录的5253的基本词汇作为标准。不在基本词范围内的,被认为是难词,包括各类英文字母词等。难词率与文本的易读性呈负相关,难词越多,文本越难读,也越难以被理解。

在“智慧气象与它的好搭档-物联网”这一报道中,共出现完全对称词38个,分别是“网、普、单、来、中、人、大、景、未、来、一、个、全、义、天、言、一、品、未、来、个、人、一、基、大、土、品、大”等;难词有“地面观测站”“气象数据源”“海上浮标站”“精细化预报”等专业术语及名词,共计字数54个。

把所得数据代入闭塞式指数公式:

闭塞式分数=0.3344+1.4593×(38÷ 479)-0.168×(54÷479)=0.4691

对照0.4691在“中文报纸难易程度分布状况表”中所对应的文本难易程度,结果显示该报道文本的闭塞式分数为“难”。

依此类推,我们可以计算出其他样本内容的易读性程度。表2是对20篇样本的量化结果。

从统计结果来看,40个样本中,理解分数和闭塞式分数均为“易”的共有14條,占样本总数的35%,这14条报道易读性是比较高的;有10篇报道的理解分数与闭塞式分数均为“中等”,占样本总数的25%,这部分报道在文本易读性方面有提升的空间;剩余有16个样本,在测量中出现了两个分数不同步的情况,占到了样本总数的40%,进一步观察发现,不同步的情况中,闭塞性分数的表现更差,且两部分分数对应的易读性状况大多为“易 中等”和“中等 难”。

理解分数与闭塞式分数均为“中等”及其以上的占到总样本的一半以上,可见中国气象报气象科技类新闻的易读性总体状况良好;但闭塞性指数表现出一定的劣势,闭塞性指数的主要变量是“完全对称词率”和“难词率”,统计过程中可知“完全对称词率”文本与文本之间差异较小,闭塞性指数更多受难词数量影响,因此中国气象报科技类新闻存在对难词缺少解释或者解释不到位的情况。

四、问题及对策

经过上述研究,我认为中国气象报的气象科技新闻报道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第一,过于依赖文字报道

科技报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很多专业性的气象科学知识用单纯的文字描述具有一定的难度,无气象知识基础的受众就会很难理解。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可以便捷地使用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进行信息传播。然而,限于报纸这种媒介形式,我们虽不能使用视频、音频来报道,但可以多运用图片或漫画来反映。但现有的一些气象科技新闻报道却过于依赖文字,吝于配图。这样的报道形式不利于受众对报道内容的理解。

第二,特殊词、专业术语使用频繁

在对样本进行易读性测量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多数报道易读性分数都受到了“难词率”和“特殊词率”的影响。这些词语的大量、频繁使用给普通受众的阅读造成了负担。但科技新闻是无法避免出现这些词的。更好的办法是能够在报道中更多的使用注释来对这些词进行解释说明。

第三,报道注释率偏低

正如第二条问题当中提到的,对于科技新闻中不可避免要出现的特殊词、难词,应该使用注释来对特殊词和专业术语进行解释说明,降低受众解读信息的难度。然而,实际情况则是,多数传播者没有加注的意识。在本文研究的40篇样本中,没有发现一篇报道有针对文中出现的难词、术语的注释。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第一、丰富传播方式,整合媒介优势

不同的媒介类型具有不同的传播特点,科学选择和整合各类媒介优势,才能够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中国气象报》作为传统的纸质媒体,在传播方式上只能依靠文字与图片,因此,《中国气象报》适合逻辑较简单、理解难度较小的气象科技新闻。那些逻辑更复杂,理解难度大的可以更多在新媒体上报道,或者在纸媒报道后附上视频以及音频的二维码,让用户在感兴趣的情况下,有机会通过更多样的传播方式来读懂气象科技知识。

第二、调整版面结构,设计注释专栏

对于气象科技新闻专版,有必要设计注释专栏,用于解释本版科技新闻中的特殊词和专业术语。特殊词、专业术语的频繁使用,是限制读者理解的主要因素,但科技新闻无法回避这些有难度的词,对难词的解释如果放在文中,会增加新闻篇幅而且破坏文章结构,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设计专栏增加注释。

第三、加强受众研究、实现有效传播

学者黄时进曾说:“只有理解受众对科学技术知识的需求和期望,了解在传播过程中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5)易读性的研究也是从受众出发的,但易读性之外,受众对气象科技新闻还有许多其他的需求,这需要我们要重视受众研究,才能有方向地进行改变和调整,实现有效传播。

五、结论与讨论

经过以上研究,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气象报气象科技新闻报道的总体易读性状况良好,但仍存在过于依赖文字报道、特殊词、专业术语使用频繁、报道注释率偏低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对策是丰富传播方式,整合媒介优势;调整版面结构,设计注释专栏;加强受众研究、实现有效传播。

此外,在肯定易读性程式的优点的同时,也需回避其缺点。现有的易读性程式存在的一个缺陷就是它们仅仅涉及了与文本本身有关的一些因素,而忽略了可能对阅读理解产生重要影响的阅读者和阅读环境。这一点为下一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注释: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世界气象日.维基百科

黄敏.汉语特质与中文新闻易读性公式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04):93-97

杨孝濚.中文可读性公式[J].新闻学研究.

杨孝濚.实用中文报纸可读性公式[J].新闻学研究.1974:37-62

黄时进.哲学视野中的科学传播受众研究[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4

参考文献:

[1]翟杰全.国内科技传播研究:三大方向与三大问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 (8).

[2]黄敏.汉语特质与中文新闻易读性公式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 (04):93-97.

[3]杨孝濚.中文可读性公式[J].新闻学研究,1971 (8).

[4]杨孝濚.实用中文报纸可读性公式[J].新闻学研究,1974:37-62.

[5]黄时进.哲学视野中的科学传播受众研究[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