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休闲渔业存在问题及可行性建议

2019-10-16 02:40陈水胜
中国水产 2019年8期
关键词:渔村观光渔民

文/陈水胜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粤港澳大湾区休闲渔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本文作者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休闲渔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可以通过加强粤、港、澳三方合作与融合,发展休闲垂钓、打造休闲观光渔业,完善渔港渔村基础建设等措施,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休闲渔业健康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前言就阐述了“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纲要》第六章第四节中提出“要坚持陆海统筹、科学开发,加强粤港澳合作,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共同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进一步发展海上旅游、海洋科技、海洋生物等产业”。《纲要》第八章第三节中提出“促进滨海旅游业高品质发展,加快‘海洋-海岛-海岸’旅游立体开发,完善滨海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

一、休闲渔业发展概述

(一)休闲渔业发展背景

休闲渔业早在2001年《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年)》中就提出“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发展技术、资金密集型的工厂化养殖,发展休闲渔业”。2003年5月,国务院发布《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渔业资源增殖与休闲渔业结合起来,积极发展不同类型的休闲渔业”。2006年6月,农业部发布《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出“要引导和推动有条件地区发展都市休闲渔业”。2019年1月,农业农村部等10部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传统水产养殖场生态化、休闲化改造,发展休闲观光渔业”。根据《纲要》,粤港澳大湾区中,休闲渔业作为一种新的产业,需要进一步的发展。

(二)休闲渔业产业化发展意义

休闲渔业是通过游乐垂钓、观赏鱼养殖与欣赏、渔家美食、渔事体验、渔家文化、涉渔科普等涉渔形式,将涉及渔业相关要素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与有机结合,实现多产业融合的复合渔业产业形态。在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引领下发展休闲渔业,聚集大湾区相关要素,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有机融合、提高人员互流互动、深度发展广东腹地的渔业资源、提升大湾区居民生活水平、增加涉渔产业的附加值、增加渔民收入、提升发展渔业质量和效益以及全面建设渔区小康社会具有十分实际又重要的意义。

二、国内外休闲渔业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休闲渔业国内外现状

70年代时,日本就开始发展休闲渔业,并开始整治沿岸和近海渔场,着手采取相关措施改善渔乡、渔村的环境,建造安全、基础的游乐场所,发展健康休闲渔业,开展捕鱼游钓、坐船观光、休闲娱乐、品海食鲜、海洋文化知识普及等形式多样化的活动,从而推动渔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渔民收入,优化了渔业与生活环境。日本现有3700多万钓鱼爱好者,约占其总人口的30%左右,冠有世界“钓鱼王国”之称。而美国、澳大利亚也早在2000年初期开始发展休闲渔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成为渔业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我国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自主创新,发展各具特色的休闲渔业。休闲、观光渔业的发展在为渔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为社会提供升级消费产品,增加渔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沿海地区休闲渔业的发展基础主要是海洋渔业,因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造不再从事捕捞作业的渔船,增设必要的安全和娱乐设施,开展海上旅游观光和渔民生活体验等休闲活动,兴建专业休闲渔业场所,提供海上游钓、渔船观光、海鲜品尝、渔村风俗文化展示等娱乐项目。

但粤港澳大湾区的珠三角九市中的沿海地区与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的休闲渔业相比较,具有规模的休闲渔业没几家。

(二)休闲渔业发展趋势

从国内外休闲渔业发展过程看,都经历了从分散、无序、对资源破坏性强到集中、有序、规模化、对资源养护性强的阶段,部分国家和地区在休闲渔业方面发展也红红火火。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的增加,各国各地区都开始重视休闲渔业的发展,纷纷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粤港澳大湾区的休闲渔业发展,需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以保护当地渔业资源环境为主,以发展渔业生产力、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推动区域经济为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海洋、江河等有利基础条件,吸引社会、协会等多方投资,建设高标准的休闲渔业设施,密切配合各地的原生态自然资源优势,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全方位新型休闲渔业景区。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珠三角九市,要向着健康、安全、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重视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相结合、注重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品牌高端化、形式多样化、经营市场化、技术现代化、管理规范化与标准化的现代休闲渔业将成为休闲渔业的发展趋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

(一)粤港澳大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9年2月18日印发了《纲要》,但本文研究的粤港澳大湾区对休闲渔业发展重视不够,对休闲渔业产业融合不够深入。粤港澳大湾区各地休闲渔业发展还是相对分散,活力不够,品牌结构、经营结构、产业结构还不够相互融合发展。目前,在实施渔村振兴战略,发展渔业经济带方面,将渔业经济纳入城乡整体战略规划的实施方案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在依法用海的前提下,还需加大政策力度扶持休闲渔业保障用海,休闲渔船审定有待加快与加强,大力支持休闲渔业的发展。在打造人文渔业、观光渔业、主题渔业、建设特色渔乡村镇方面,没有深入挖掘特有的渔业特色文化、观光旅游资源,来提升渔业文化软实力,没有去探索休闲渔业的建设和发展。由于没有什么特色和创意,在实现休闲、娱乐、观光于一体中还缺乏集聚力和吸引力,没有真正做到以休闲渔业的特色带动渔民增收,形成带活一片的渔业新型产业发展的新形势。

(二)推进休闲渔业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粤、港、澳三方合作与融合

粤、港、澳三方涉及休闲渔业的渔业主管部门、科研单位、技术推广部门、企业、相关协会等就休闲渔业发展开展深度调研与科学分析,结合海洋牧场构建、人工鱼礁建设、海洋生物增殖和海洋牧场渔业资源监测等方面内容,在粤、港、澳等地实现各地资源的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实现休闲渔业在渔村建设中的有效转化和高效应用,推进在休闲渔业三地的深度合作,通过港、澳的出口与高端消费,带动在粤的休闲渔业的发展。

2、发展休闲垂钓渔业

可将现已有一定规模的海洋牧场、人工鱼礁等相关休闲渔业区划定为休闲海钓区,配套建设海钓基地、开辟舟钓、矶钓钓场等场所,在休闲垂钓集中区定期举办由渔业主管部门、科研单位、技术推广部门、企业、相关协会等多部门参与的海上垂钓大赛和海岛生态游等渔乐垂钓活动,扩大休闲垂钓的影响,指引科学垂钓。在专业海水养殖网箱和海水养殖池塘放养各种海水鱼类,相应的淡水养殖池塘放养适合的淡水鱼类,配套设施齐全,配合开展以垂钓为主,集娱乐、休闲、餐饮为一体的垂钓与尝鲜一站式的休闲垂钓渔业。

3、打造休闲观光渔业

利用渔港、浅海、岛礁等优美、原生态的海洋自然生态景观资源,在较为集中的旅游区域,一体化设计海上休闲观光渔业布局。建立海上休闲观光旅游基地,配套建设旅游观光渔船,易于人手可拉的小型渔网,救生衣、救生圈、救生艇等救护设施,护手套、太阳帽保护装备等。还可以组织游客参加海上捕鱼、潮间带采集鱼贝、海景观光、海上冲浪与游泳等休闲观光渔业活动,开展体验式休闲观光旅游。

4、完善渔港渔村基础建设

结合渔港渔村实施环境整治的同时,加强规范化管理与标准化运行,配套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鼓励渔民和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渔家乐,促进渔民走向多元化经营投资渠道。充分利用渔区、渔港、渔船等设施和村舍条件以及专业渔民与渔业合作社的技能,安全组织游客进行赶海,让游客直接体验张网、捕鱼,和渔民一起坐渔船、拨渔网、尝海鲜、住渔家,亲身体验当地渔民生活,领略渔乡、渔村风俗民情,进而推进渔村振兴。休闲渔业旺,则渔村旺;渔村旺,则渔民致富。

猜你喜欢
渔村观光渔民
小渔村的变迁
意大利五渔村
夏日小渔村
贫困渔村焕发新生机
秘鲁渔民的生态平衡智慧
我国商务观光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荡秋千
宣扬渔民一家 鼓励渔民互救 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竭力打造“渔民之家”
坐小火车去观光
“实验与探究”的变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