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情况探析

2019-10-16 02:40刘洪健满庆利蔺丽丽王秋举李永利曹永芬于胜利王得龙
中国水产 2019年8期
关键词:种养稻田吉林省

文/刘洪健 满庆利 蔺丽丽 王秋举 李永利 曹永芬 于胜利 王得龙

吉林省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起步较晚,随着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在吉林省进入新一轮发展阶段,养殖模式日趋成熟、养殖效益稳步提高,本文作者就吉林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基本情况、产业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建议进行探讨分析。

一、吉林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吉林省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起步较晚,2011年开始快速发展,为大力推进此项技术发展,吉林省水利厅从2015年开始连续印发《稻渔综合种养增收工程实施方案》,2016年将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列入《吉林省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同时作为渔业拓展的重点领域,吉林省渔业局每年安排500余万元水产专项经费用于“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示范推广”,推广规模迅速扩大,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引起了吉林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认可;2018年该项技术被省政府列为吉林省“五大农业技术”之一。

近两年吉林省3个基地获批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由吉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承担并主持完成的稻渔综合种养项目荣获了2016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三等奖”,同时该项目在2018年获得了吉林省水产技术推广奖“一等奖”。2016年~2018年期间,吉林省颁布的一号文件和相关的政策及规划均已提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重要意义,并明确表示要大力支持和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工作,促进吉林省农业的转型和升级。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在吉林省进入新一轮高效发展阶段,养殖模式日趋成熟、养殖效益稳步提高,已获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同时也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支持和农民的积极参与。

二、吉林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现状

(一)规模布局

1.产业规模布局

2018年吉林省共8个地区实施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全省稻渔综合种养的总面积已扩大至65.9万亩,其中以白城市、吉林市和松原市养殖区域最多,3市总面积占全省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的71.3%,分别达到30亩、10亩和7万亩的水平。

2.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2018年全省共完成稻田养鱼(蟹)总面积65.9万亩,鱼蟹总产量1007.9万公斤,总产值2.88亿元,总利润1.87亿元,亩综合增效1350.8元。与单种水稻亩相比,综合种养水稻田所产出的经济效益均翻一番,土地增收总利润达8.9亿元以上,农民收入得到显著的提升。

生态效益:从吉林省示范基地测产验收的结果可知,在所选的5个测产点中,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水稻田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均可减少30%以上。研究结果证明稻田中养殖的水生动物可以大量摄食水田中蚊子幼虫等昆虫,可有效减少害虫数量,进一步降低了部分传染病的发生,如血吸虫和疟疾病等。稻田中的鱼、虾和蟹等养殖动物的活动及摄食同样可以有效的减少杂草的生长,这样既可节省除草的人力,又能减少农药的使用水平,既促进了水稻的生长、提供了养殖动物的饵料,又减少了农业环境的污染。

社会效益:稻渔综合种养具有稳定粮食生产的作用。根据国家稻渔通则的标准要求,沟坑占有面积占总种植面积10%的条件下,稻和渔结合起来的“种”与“养”不仅对水稻产量没有负面影响,还可以解决稻田撂荒闲置等典型的农村土地问题,大大的提高了农民种稻的积极性,促进我国粮食稳产。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一些地区落实产业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途径。在2018年,吉林省针对白城、延边等贫困地区,分别开展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指导与培训工作,帮助稻田资源利用不充分的贫困地区农民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因地制宜的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以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二)主要技术模式

吉林省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主要模式有稻—鱼、稻—蟹和稻—鳅等3种典型模式。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技术有:水稻的栽培技术、水产动物的养殖技术、田间工程技术、水质调控技术、施肥技术、病虫草害防控技术、捕捞技术、质量控制技术等8个方面。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在不同地区进一步本地化,因此区域特色较为明显。

稻—蟹共作:该模式主要集中在吉林省的白城、吉林、松原、四平、长春、东辽、延边等地,吉林市已形成典型的吉林“围田暂养”、“环沟暂养”等技术模式。

稻—鱼共作:该模式的优势是操作相对简单、工程量较小,目前是吉林省白城地区最受欢迎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已形成了独有的白城“稻—鱼共作模式”。

稻—鳅共作:该模式主要集中在通化地区柳河县、镇赉县、东辽县等。目前只有“稻—鳅共作模式”。

(三)技术创新和推广情况

为进一步规范吉林省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健康发展,吉林省渔业主管部门组织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及相关科研院校技术人员先后制定了《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成蟹技术规程》、《稻田泥鳅养殖技术规程》、《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苗种技术规范》、《中华绒螯蟹扣蟹池塘越冬技术规范》、《稻田扣蟹围田暂养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为项目的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政策扶持方面

2015年吉林省发布《吉林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稻渔种养增收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2016年~2018年,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连续三年将稻渔综合种养纳入省委1号文件。2016年吉林省发布《吉林省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吉林省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实施方案》。吉林省渔业局连续三年,每年安排500余万元水产专项经费用于“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示范推广”。建设了3个国家级示范区,13个省级示范区和4个扣蟹养殖示范基地。2018年吉林省水利厅发布《稻渔综合种养增收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年)》。

(五)产业融合发展情况

自2017年以来吉林省3个单位被评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白城弘博农场(第一批)、松原万亩良田(第二批)、辽源鴜鹭湖(第二批)等单位在发展第二、三产业的同时,还促进了产业之间的融合,推动了吉林省稻渔综合种养与休闲渔业、旅游业有机结合,由原来的单一产业,转变为多产业共同发展,不仅延长产业链,还起到提升价值链的作用。

通过在多方媒体的广泛宣传下稻渔综合种养在“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让社会各界全面了解稻渔综合种养,意识到这种生态的种养模式具有的良好发展前景,以及它所发挥的重要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此外,吉林省积极地宣传推介“吉林大米”品牌,不仅提升产业品牌价值,还扩大稻渔综合种养优质稻米、水产品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通过品牌建设,大幅增加了经济效益,促进了放心农产品生产,目前吉林省通过稻渔综合种养技术项目打造的“永行蟹田米”、“鴜鹭湖”、“三莲”、“丑丑米”、“蟹满田”、“吉蟹”等品牌大米在全国各地超市得到消费者广泛的认可,为“吉林大米”品牌建设增光添彩。

三、吉林省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目前,吉林省农业从业人员整体的专业素质不高,稻渔综合种养类职业农民数量严重不足。二是具有水产养殖技术的渔民不掌握水稻的种植技术和管理能力,保证综合效益较为困难。三是经营生产人员普遍缺乏必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技术,对种植的水稻与水产养殖的产品安全把控和质检能力不足。

(二)投入较少,效果受限

尽管国家和地方对项目给予了一定资金扶持,但相对于投入较高稻田养蟹(防逃工程、苗种投入大)项目仍显得资金不足,致使在项目示范落实、培训、指导上及扩大推广面积存在困难。

四、吉林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建议

吉林省稻田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明显优势和潜力。在政策支持方面,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2016年~2018年连续将稻渔综合种养纳入省委1号文件,渔业管理部门先后制定《吉林省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吉林省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实施方案》,将稻渔综合种养列为重点工程,规划到2020年最低实施高标准示范面积80万亩以上。

在资源条件方面,吉林省现有稻田1200余万亩,随着《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的顺利完成,特别是吉林省西部河湖连通,预计未来稻田面积可增至1500万亩,其中约500万亩可供综合种养。而目前实施综合种养的稻田仅为十分之一,仍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另外,种养技术成熟、农民积极性高也是稻渔综合种养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力。

在资金投入方面,吉林省渔业管理部门2018年度支持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项目资金510万元,吉林省各渔业管理部门也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已把稻渔综合种养列入县级产业发展规划,把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已作为地方渔业生产的重点工作。总体看,吉林省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基础条件好,开发潜力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扶持

吉林省根据科学测算,已提出到2020年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要突破80万亩。在全面分析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宜鱼则鱼、宜蟹则蟹、宜鳅则鳅形成地方特色。同时,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避免一哄而上,突出适销对路,突出三产业融合。此外,还应制定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规划,确保产业有序发展;积极参与农田水利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相关项目,大力扶持与稻渔综合种养相关的公益性、基础性设施建设;全力促进各类社会资本融入吉林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中,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二)强化典型带动和融合发展

在稻田综合种养推广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建立项目示范区,发挥辐射功能,逐步建立起“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农户”的产业体系,加速形成集约化、科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稻渔综合种养经营管理体系。这样为促进吉林省稻渔综合种养项目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创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奠定基础。

(三)加大服务保障和完善经营体系

行业主管部门要为稻渔综合种养提供可靠的服务保障。在技术支撑方面,要做好技术培训,做好典型示范,带动农民提升相关技术;在市场支持方面,要为生产者提供良好的市场信息服务,使生产者及时了解苗种、产品的市场行情;在管理服务方面,鼓励相关科研教学推广机构集中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力争取得新的突破。将有关企业和示范区做为技术创新的重要依托和载体,重点开展农技农艺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动稻渔种养技术的推广与发展。同时,推广部门也要加强农业新技术的引进,比如将信息化物联网技术应用在稻渔种养中,提升稻田综合种养的科技元素。此外,还要加强开展农质量安全保障技术研究,重视水产良种选育培育、疾病的防治、后期育肥。总之,水产技术机构应全面承担起项目技术服务的职能,加大培训力度,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让广大种养户无后顾之忧。

猜你喜欢
种养稻田吉林省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稻田摸鱼记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2月份吉林省原煤产量53.67万t 同比下降49.92%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