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儿科协同发展中心同质化教学模式探索

2019-10-16 02:21焦莉平王利平王雨嘉王爱华
中国医院 2019年9期
关键词:首都医科大学儿科成员

■ 焦莉平 李 哲 谷 奕 王利平 王雨嘉 王爱华

依托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医学学科协同发展体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以下简称“北京儿童医院”)牵头成立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儿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儿科协同中心”)。作为儿科协同中心教学工作牵头单位,通过资源整合和横向联络,充分发挥成员单位优势学科的教学辐射及带动作用[1],以实现儿科协同中心在教学资源、人才培养方面的通力合作,达成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水平提升、儿科人才梯队建设的协同发展模式。

在落实儿科教学协同发展工作过程中,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北京儿童医院在儿科协同中心范围内开展关于教学需求的问卷调查。通过了解各成员单位儿科基本情况,包括成人单位的儿科理论课程和临床操作的教学资源需求与优势、以及相关儿科教学培训等建议,以便后续开展符合实际需求的教学活动,最终实现同质化协同发展。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儿科协同中心18所成员单位的儿科主任以及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主管教学工作且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

1.2 调查方法

采用立意抽样方法,于2018年11、12月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经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发放调查问卷20份,回收问卷19份,有效问卷19份,回收率95%,有效率为100%。

1.3 调查工具

采用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专家咨询后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在北京儿童医院进行预调研,经过小组讨论,对问卷内容和条目进行修改,最终确定《北京市医管局儿科协同发展中心教学需求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儿科门诊及病房的常见专业、儿科理论课程需求、教学培训类型的需求、住院医师培训、师资培训、临床技能培训等内容需求以及优势课程等。

1.4 质量控制与统计分析

经检验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使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双录入;采用SPSS 22.0和Excel软件包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排序题进行多重响应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成员单位基本情况

参与问卷调查者来自儿科协同中心17所单位的19名人员。其中,包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共计15所成员单位的儿科主任15人,以及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和北京儿童医院教育处4名从事教学管理的临床医师。

2.2 协同成员单位儿科门诊、病房情况

2.2.1 儿科门诊接诊、病房收治的常见专业。协同成员单位儿科门诊常见接诊专业前3位分别是呼吸、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病房常见收治专业前3位是呼吸、新生儿、神经系统疾病,详见表1。

2.2.2 儿科病房设置及床位数量。17所协同成员单位中,13所医院设置有儿科病房;4所未设儿科病房。拥有100张床位以上的有2所,51100张床位有2所,3150张床位有2所,1130张床位有6所,10张以下有1所。

表1 协同单位儿科门诊、病房治疗常见专业排序

表2 协同成员单位各项教学需求情况

2.3 协同成员单位教学需求

由表2可以看出,成员单位对于教学方面开展师资培训的需求最强烈;而教学查房是师资培训的重点开展方向。理论课程最需要开展儿科学新进展课程、科研培训课程;对于住院医师培训内容,应着重开展临床思维训练、临床技能操作培训;心肺复苏、影像片判读、心电图判读是临床技能首要开展的培训。

2.4 协同成员单位的教学优势及教学活动建议

通过调查统计可知,儿科协同中心的教学优势在于病种丰富、典型病例充足;成员单位各有教学强项,例如儿童心血管疾病、儿童传染病、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产房内新生儿窒息复苏、儿童口腔医学、儿童血液肿瘤、儿童颅内肿瘤综合治疗、中医儿科学以及儿科人文沟通等专业。同时,成员单位针对各自教学需求提出建议:教学查房的规范化培训、临床技能操作及辅助检查判读培训、儿科理论课程的学习、师资培训、临床思维能力训练、疑难病例及罕见病例分享课程、本科生临床教学(包括接诊患者、技能操作等)考核标准的制定;研究生临床及科研工作的要求及协调安排;通过网络平台途径进行课程的学习,定期举办各类培训。

3 讨论

3.1 整合儿科协同中心教学资源,实现共建共享协同发展

根据各成员单位的优势学科和不同专业的教学需求,充分挖掘教学优质资源,发挥学科在教学、科研的引领作用;利用内部的丰富资源开展成员单位之间一对一、一对多等形式的教学互助活动。通过优质临床资源整合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在儿科协同中心范围内达成共建共享协同发展,提升市属医院儿科整体教学水平及人才培养能力。

3.2 依据实际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培训

通过调查结果可知,结合协同成员单位门诊、病房的常见专业及教学培训需求内容,在儿科协同中心教学活动中,将着重开展呼吸、新生儿、消化、感染、神经专业的师资培训;尤其是教学查房环节,增加常见疾病专业的教学查房、典型病例分析等活动。其次,针对住院医师培训,将以专业专题形式、甄选典型病例开展临床思维能力训练课程。开展各类教学培训,儿科协同中心将依据实际需求,发挥其成员单位的优势学科共同组建典型病例库以及课程师资团队,形成优势互补、协作组织、动态管理的儿科协同中心教学发展模式。

3.3 针对临床技能薄弱专项,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在调查中发现,儿科协同中心成员单位对于临床技能操作以及辅助检查判读等技能的需求较强烈。此外,通过分析前期儿科协同中心在2018年岗前培训临床技能联合考核、北京市临床技能大赛的考核成绩,发现儿科协同中心住院医师对于心肺复苏、体格检查、心电图以及影像片判读等方面的技能有待提升。因此,儿科协同中心将针对薄弱项目开展协同师资教学规范培训课程、住院医师临床技能训练课程,包括专项培训活动、联合专项技能大赛等[2]。此外,儿科协同中心将针对专项技能进行教学视频录制供成员单位共享。

3.4 创造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协同教学同质化

由于各成员单位临床工作繁忙、时间压力较大,加之实体课堂需要大量的交通时间成本,大多数成员单位建议希望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高效、便捷、可反复使用的培训系统。因此,儿科协同中心着手通过网络平台、在线教学等数字化教学模式开展各项教学活动[3]。这将有利于提升儿科协同中心教学课程的利用率、参与度、随机性,也将极大程度地缓解繁忙的临床工作对教学培训的冲击,最大限度地实现北京市儿科协同发展中心人力资源的同质化培训。

4 小结

通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儿科协同发展中心成员单位的临床资源、教学优势、教学需求及建议。依据实际情况,对儿科协同中心内部资源整合和横向联络,充分发挥成员单位优势学科的教学辐射及带动作用,形成儿科协同中心优势互补、协作组织、动态管理的同质化教学模式,达成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水平提升、儿科人才梯队建设的协同发展效果。

猜你喜欢
首都医科大学儿科成员
睡前一杯奶,到底好不好?睡眠专家告诉你真相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