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研究生支教长效机制的对策研究

2019-10-16 04:45吴聪聪文烁棋王学超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长效机制对策

吴聪聪 文烁棋 王学超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山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静乐服务地区的实地考察,以及对其他高校支教活动的深入观察,发现支教现行机制存在支教服务全程监管不严、服务地区帮扶深度不够、支教活动宣传广度不足等问题,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支教长效机制的措施。要完善选拔机制、培养机制和考核机制;拓展帮扶深度,完善“支教+扶贫”模式;建立专业的宣传团队,加大宣传力度。

【关键词】 研究生支教;长效机制;对策

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从1998年开始组建,1999年开始派遣,21年来,在岗志愿者、实施规模、服务地区不断扩大。仅2018年,就有2100多名志愿者参与。

“研究生支教团”采取自愿报名、公开招募、定期轮换的“志愿+接力”方式,每年在全国部分重点高校中招募一定数量具备保送研究生资格、有奉献精神、身心健康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到国家中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志愿服务,同时开展力所能及的扶贫工作。

山西大学自2003年起开始在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设立支教点,迄今已16年,共百余名山大学子参与支教活动,志愿者们除了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还要参与当地扶贫工作。自2017年起,山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开始在段家寨中学增设服务点,并派遣两名志愿者前往该中学支教,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支教服务现行机制面临的挑战

1、部分志愿者参与动机功利化,服务意识淡薄

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热情、工作投入度、工作成效与参与支教动机和服务意识有直接关联。调研发现,大部分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做得比较到位,和学生沟通交流多,对学生带来了积极影响。但仍然有部分志愿者本著“支教保研”的初衷投入支教工作,把支教工作当做继续深造的“跳板”,这导致他们服务主动性不强,服务热情不够。这种情况既不利于志愿者本身的综合发展,也不利于支教团队建设,更影响了支教工作的服务成效。

2、服务地区教育现状严峻,支教服务难以改变大环境

支教服务地区大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家庭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尽管国家对这些中西部农村学校进行了集中化整改,并提供资金扶持以更新教学硬件设施,但由于师资力量缺乏、学生家庭贫困、家长教育观念缺失等问题普遍存在,教学软设施一时难以跟上。甚至在一些地区,学生家庭单亲率过半、留守儿童占多数、高龄化入学、低龄化退学等现象普遍存在。这极大地影响了学校的学习氛围、学习风气,很多学生都有一种“混完初中去打工”的心态。研究生支教团的支教工作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开展,往往很难在短时期内改变教育现状。

3、高校与服务地区协商不够,支教接力存在断层

研究生支教团采取公开招募、自愿报名、定期轮换的“志愿+接力”方式,这种做法确实保证了每年都有稳定的志愿服务供给,但部分高校在招募志愿者之前,由于与服务地区协商不够,不了解服务地区的师资缺口,未能因地制宜派遣支教队员,容易出现支教接力断层。以山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为例,2017年度,山西大学第19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薛德涛在段家寨中学担任美术老师,在此之前,段家寨中学多年来都缺乏专业美术老师。但薛德涛志愿服务期满离开后,段家寨中学再次面临缺乏专业美术老师的问题。这表明支教地与高校服务点缺乏沟通,导致教师岗位的接替环节缺乏延续性和稳定性,出现了“人走课无”的情况,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4、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关注及资助缺乏

研究生支教团的主要工作是支教扶贫,但如果研究生支教团宣传工作做得不到位,必然导致支教团工作的社会影响不够,支教服务的精神弘扬不够,支教工作的社会关注与社会支持不够。调研发现,目前,许多高校研究生支教团的宣传平台主要立足于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博平台,发布内容主要是各个分队的日常活动,如募捐活动或支教感悟等,关注这两个平台的用户主要是支教活动参与者或与之相关的人,社会人士比较少。如山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段家寨中学“丁香暖情,志坚远行”的图书捐赠活动中,由于他们的活动宣传力度不够,因此活动缺乏社会关注及社会资助,活动的预期目标没有达到。这反映了形式单一的内容加之缺乏广泛关注度,必然导致社会的传播效果相对较弱,既对研究生支教团开展公益活动造成障碍,又难以引起社会对西部教育现状的广泛关注。

二、支教服务现行机制面临挑战的深层原因

1、对支教服务全程监管不严

志愿者支教动机不纯、服务意识不够既与支教者本身相关,又与对支教者的选拔标准、培养力度、考核机制等全程监管息息相关。在对支教者的选拔标准方面,存在过分看重参选者在学生组织工作经验的情况,这极大地缩小了选拔范围,不利于鼓励广大有志愿服务精神的学生报名,不利于优中选优。在培养力度方面,前期存在对志愿者志愿服务精神的思想教育力度不够、志愿者对服务地情况了解不够、志愿者心理准备不够等问题,后期存在对到达服务地的志愿者的跟踪培养力度不够的问题。在考核机制方面,对志愿者在服务地区的工作情况缺乏一个明确、民主、公开的考核体系。

2、对支教地帮扶深度不够

目前,支教接力断层、支教服务难以改变大环境的现象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和志愿者对支教地区帮扶深度不够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高校未能与服务地区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联系机制来及时了解服务地区教育情况。同时,高校对服务地帮扶深度不够还体现在对研究生支教团在服务地区的工作支持力度不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的工作热情。志愿者对服务地帮扶深度不够,主要体现在志愿者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方式上,部分志愿者存在服务热情不够、服务方式因循守旧的情况。

3、对支教工作宣传广度不足

对支教工作的宣传广度不足主要体现在志愿服务精神弘扬不够、志愿活动社会支持不够两方面。在当代媒介环境下,信息的数量呈爆炸式增长,用户对于信息的选择也更自由、更多元,这对于当下研究生支教团的宣传工作的要求也就更高。目前,参与研究生支教团的一百多所学校都有独立的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传播平台,虽然平台众多,但运营者主要是支教者,由于缺乏专业的传播经验,存在着传播内容缺乏新颖性、传播对象较少、传播力度远远不够等问题。

三、建立研究生支教长效机制的措施

1、完善选拔机制、培养机制和考核机制

作为高校,要严格进行招募选拔,确保后期跟踪培养,完善考核评估体系建设,确保在选拔端、培养端、评估端等三方面对支教者进行全程追踪。在选拔培训方面,高校要提前对支教学校的师资缺口状况进行评估,提前做好成员的岗位对接工作,落实专业知识的对口培训,落实志愿服务精神的高效传达。在跟踪培养方面,在志愿者赴服务地区之前要让志愿者对服务地的情况充分了解,做好心理准备;在志愿者服务期间,高校要和当地团委保持联络,对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加大支持力度,鼓励他们在服务地区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考核机制方面,高校还应推动建立志愿者的考核问责制度,在志愿者志愿服务中期和志愿服务期满后进行督察,并对支教服务期间表现优异者进行表彰嘉奖,对表现较差者加以批评教育。

2、拓展帮扶深度,完善“支教+扶贫”模式

在扶贫接力计划中,各个服务地都存在经济发展落后、教育发展滞后的问题,作为下到基层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一定不能因为条件艰苦而产生懈怠。相反,作为扶貧接力的青春力量,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应当以高度的服务热情投入教育,和孩子一同成长。在教育方面,志愿者要从“扶智”到“扶志”,从“扶学生的志扩展到扶家长的志”,多与家长进行沟通,用新的理念激发服务地的内生力量。同时,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还应充当高校和服务地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及时把服务地区的支教和扶贫工作的情况反馈回学校,以促进高校与服务地信息流通,使高校对服务地的扶贫工作更因地制宜。

3、建立专业的宣传团队,加大宣传力度

除了要求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脚踏实地做好志愿服务,更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扶贫接力计划,了解支教团工作,让更多的社会力量汇聚到一起,去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宣传机制方面,要推动“化零为整”,汇聚各高校研究生支教团的宣传力量来共建一支影响力更大的专业宣传队伍,运用微信公众平台、新浪微博、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以及报纸电视等传统传播平台进行广泛传播。除大力发展线上宣传以外,还要与线下讲座、大型公益活动等方式相结合,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扩大支教服务工作以及支教团精神的影响力。

四、结语

教育是最好的扶贫,教育扶贫的目的在于扶志育才,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是教育扶贫的重要方式。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支教服务地区和参与高校三方加强协作、共同努力,建立和完善研究生支教长效机制,不仅能促进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个人的发展,促进支教服务地的教育水平提高,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更对我国脱贫攻坚、全面实现现代化意义重大。因此,建立研究生支教长效机制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实施青年志愿者支教扶贫接力计划有关政策的意见 [EB/OL].[2017-06-11].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htmlfiles/moe/s3265/201001/80101.html.

[2] 林丽丽,王韦唯,尤添革,傅玮韡.“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的倦怠成因分析——以新疆、四川为例[J].南方论刊,2018(10)72—76.

[3] 欧小军.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刊,2006(3)33—35.

[4] 盛旭.大学生社会实践系统分析与优化:以研究生支教团宏观体系为例[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6(2)108—111.

【作者简介】

吴聪聪(1997.3—)女,四川达州人,现就读于山西大学新闻学院,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

文烁棋(1998.10—)男,陕西咸阳人,现就读于山西大学新闻学院,研究方向:新闻学.

王学超(1997.4—)男,山西晋城人,现就读于山西大学新闻学院,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

猜你喜欢
长效机制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家校社”一体化的德育协同长效机制探究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正在制定,房价会降吗?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实践与体会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