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背后的隐性失实

2019-10-18 02:41奎开
新媒体研究 2019年16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防范

奎开

摘  要  在新的媒介环境下,虚假新闻的传播渠道多样,传播内容呈现扑朔迷离的面貌,尤其是隐性失实新闻,识别、规避更为困难。在传统媒体向新型媒体发展的过渡阶段,传统媒体要守住新闻专业主义的品格,做好“把关人”,网络新闻媒体也要净化自有平台UGC内容,提升内容审查水平,制定健全的补救制度。

关键词  电视新闻;隐性失实;扩散机制;防范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6-0130-0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的本质要求。从《新闻记者》历年来对虚假新闻的统计年报来看,在政治、社会、文化、健康、食品、科学六个领域,后三者是假新闻爆发的重灾区①,涉及媒体有传统媒体也有新媒体,后者在数量上要“更胜一筹”。

1  何为隐性失实

虚假新闻大致可分为虚假报道和失实报道。虚假报道就是纯粹的假新闻,后者根据失实的情况分为显性失实报道和隐性失实报道[1]。虚假报道和显性的失实报道一般来说容易被发现和规避,能在第一时间将假新闻传播带来的恶果扼杀,而隐性失实报道往往难以识别,而且对新闻的真实性伤害难以预料,尤其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采编播已经不适应快节奏的信息消费,虚假新闻来去匆匆,生命力短暂,隐性失实新闻在这种情况下会像迷雾一样蔓延,并且对社会造成深层的逆向影响。如2018年8月22日证券日报社旗下微信公众号“上市公司文娱头条”发布标题为“《读者》快发不出工资了”的文章,澎湃向相关单位负责人求证,得到的回复却是“读者杂志社员工400余人,资产优良、负债极低,现金充足,怎么会出现发不起工资的现象”。“近来纸价大幅上涨,《读者》没有调价,降低了利润,公司在经营上有波动属于正常现象”[2]。显然,这是一则为了引发网友注意的“标题党”,是对读者传媒2018年的营业报表的误读,但是读者传媒确实存在净利润下降的客观事实,而文章标题则是夸大了这一事实,让理性的数据成为感性的想象。即使假新闻被快速证实,“上市公司文娱头条”在8月22日晚10时许就发布了《致歉声明》,但这则隐性失实新闻对一家上市公司带来的股价伤害不是暂时的,如果追责的话又无从量化,因而隐性失实新闻如同慢性病,难发现、难根除、影响久远。

2  虚假失实新闻如何粉墨登场

2.1  信源:无序的自媒体“公民新闻”

便捷的网络传输和拍摄设备成就了“全民记者”,王石在美国波士顿爆炸事件的现场报道就证实了这一点,但在互联网上活跃的“全民记者”更多的是作为“拍客”记录,并不具备客观报道的能力,这就导致了“公民新闻”质量的参差不齐,甚至一些网络舆论引导者自身素质较差,会煽动无知网民引导网络舆论向恶性发展。作为新闻的“信源”,信息在经历上万次的转载、下载、上传之后,原始素材较难追溯首发源头,这也是网监部门头疼的问题。并且社交平台上的网络记者往往是匿名,缺乏专业的新闻素养和操作规范,为了“吸睛”而捏造事实、搬弄是非,以耸人听闻的标题带来点赞、转载量的狂欢,虚假新闻一旦迎合了当下受众的需求,便会一发不可收拾,呈现核聚变式的传播。虽然大部分社交平台都实行实名注册,相关部门也发布了传谣的法律法规,但虚假新闻的上传和转发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再者是看似公正实则暗藏玄机的网络投票。不乏权威媒体会在微博、微信等终端发起民意调查,且不说议题设置的客观、科学、严密性,仅投票人的资质、意图就难以揣摩,重复投票、恶性水军等问题难以规避,而且數据是掌握在平台方,所谓调查也成为了一场结果已定的游戏。

2.2  闸口:虚置的“把关人”

业内也把“把关人”叫做“守门人”,是新闻准入传播的一道闸口。传统媒体的记者在采访或引用互联网信源的时候,一般会追溯到信源的负责人,考证信息的真实性,新闻专业主义加之时间成本的付出,传统媒体的公信力长期居于优势地位。互联网的新闻聚合平台对新闻的审查就没有这么严格了。多个聚合新闻平台由于传播虚假新闻被相关部门闭门谈话,甚至停业整顿。以今日头条为例,2017年12月29日,网信办就传播色情低俗信息、违规提供互联网新闻约谈今日头条,责令整改。今日头条针对网信办的要求,在当日暂停更新6个频道,并且新增规模在2 000人的内容审核编辑岗位,加强内容审核。今日头条猛增审核编辑引起业内的注意,同样新闻聚合平台的腾讯新闻、网易新闻等也存在严重的内容审核问题,新媒体平台的审核编辑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把关人”,审核编辑每日要对1 000条左右的信息说“Yes or No”,只是泛泛地看一下是否有程序难以检测到的“黑词”,或色情低俗内容,难以对虚假新闻进行甄别。而传统媒体的“把关人”从新闻的议题设置到成片,一路跟随,把关新闻的方向和质量。两者工种相似,却一个粗放生产、一个匠心打磨。况且,传统媒体的“把关人”也有湿鞋的时候,所以说在内容审核方面,网络媒体做的还远远不够。

2.3  渠道:折戟的权威媒体

新闻聚合平台和社交平台是充斥虚假新闻的主要渠道,传统媒体在忙着辟谣,但真实的数据统计显示,主流媒体在传播虚假新闻这一块要比网络媒体力道更猛烈。如《新闻记者》2018年度虚假新闻的典型案例的涉事媒体分别为重庆青年报、鲁中晨报、上市公司文娱头条、华商头条、呼和浩特晚报、新浪娱乐、河南商报、凤凰新闻客户端、重庆青年报、北京青年报、环球网报道、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2],其中新媒体只占两席。而且传统权威媒体开设的“两微一端”成为传播虚假新闻的重灾区。传统新闻媒体在规避虚假新闻方面也如此不堪么?权威媒体在真是新闻报道的折戟有多方面原因,一是记者被第三方权威机构蒙骗,造成采访材料的虚假,比如2018年7月19日《鲁中晨报》刊发《淄博从未进过长春长生生物生产的疫苗》,记者实地采访了淄博市食品药品监督局的负责人,当局确实提供了当地没有进过问题疫苗的信息,那么《鲁中晨报》基于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如实报道,却没有料想到被政府部门欺骗的尴尬,其实问题所在还是媒体本身,过度信任单线信源,造成片面地了解情况。二是对同行的过度信任。比如2018年9月12日“华商头条”发布《米脂“4·27”故意杀人案凶手赵泽伟昨日被执行死刑》,随后这一假新闻被央视新闻、人民网、新京报网等重量级媒体纷纷转载。这是由于第三方媒体并没有考证信源是否属实,未经审核直接转载,导致在短时间内传播广泛。

3  如何扼杀虚假新闻

3.1  加强监管与法律警示

虚假新闻在互联网的生产与传播的重要原因是造谣者的不可追溯和犯罪成本低。要严格管理网络媒体,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不论是一级媒体还是二级媒体,都要严格审核内容后再上传至平台,依法惩戒网络造谣的相关主体。要提升虚假新闻的传播的惩戒力度,譬如医疗、经济等特殊类型自媒体平台,对其内容的分发要严格管制,一经发现虚假失实,马上法办。推进实名注册平台,对于粉丝量有一定规模的自媒体进行备案和监管,对于转载量形成规模的文章进行严格审核。

3.2  建设第三方监管机构

对于虚假新闻的监管单靠政府部门和权威媒体是不够的,要组织和建设第三方监管机构,发动广大网民和民间社会组织,赋权于第三方,使其拥有足够的知情权、调查权,并且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使得对虚假新闻的检举、揭发得到落实。2018年8月29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在北京上线,这是官方辟谣、打击虚假新闻的重要一步。

3.3  制定健全的补救制度

虚假新闻防不胜防,一旦出现如何处理?只靠政府和权威媒体来“擦屁股”是远远不够的。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都要认清虚假新闻的危害,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惩戒机制,对应虚假新闻出现后的处理程序。比如,网易新闻在上传一条虚假新闻后在一定时间内造成了10万+的转载量,处理程序除了删帖和澄清之外,是否要对澄清信息的转载量和阅读量提出一定的要求?是否要对澄清信息的停留时间做出量性规定?如果发展到自身难以收拾的局面,如何联系上一级媒体来自证清白?等等,这都是补救制度应包含的具体内容,所有的制度的建立,都是基于媒体对于社会责任的重视,以及对新闻的尊重。

注释

①相关内容来自: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http://www.piyao.org.cn。

参考文献

[1]丁柏铨,周楠.新闻报道中隐性失实的成因及规避[J].新闻与传播,2005(2):57.

[2]年度虚假新闻研究课题组,白红义,江海伦,陈斌.2018年虚假新闻研究报告[J].新闻记者,2019(1):4-14.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防范
从功能语用角度解析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策略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电视新闻慎用“谐音”词
SQL注入防护
浅析防范电能表串户的重要性及方法
也谈国际贸易合同欺诈
从工商管理角度谈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试论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现象
电视新闻也要有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