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熊家长”吗

2019-10-18 08:04潘翠兰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公共场合言行阶段

潘翠兰

“熊孩子”通常被认为是缺乏教养、缺乏是非观念、自律能力低的儿童。孩子还没有成熟的是非观、荣辱观、善恶观,当他们犯错时,如果家长不正确加以引导,而是心存侥幸,认为孩子长大了就好了,这样的做法往往容易导致孩子更“熊”,而不是更好。

孩子之所以会变为“熊孩子”,最主要的原因是家长先在教育上犯了“熊”。那么,到底怎样的教育是好的,怎样的引导方式是正确的呢?

读懂孩子的“熊”

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家长不能顺应孩子发展的需求,给予适当的引导,会导致孩子的认知与行为偏离本位,从而影响其健康发展。

比如,有些孩子会无缘无故对别人发脾气。想要判断孩子是否被宠坏了,可以观察孩子是否会没有缘由地在任何公共场合发脾气,甚至对着外人发脾气,如果是,那家长就要引起注意了,因为孩子心中只有自己,不再考虑他人感受。

又如,孩子总是喜欢以命令的口吻要求父母,说明孩子想要通过控制家长来证明自己的重要,对于这样的孩子,如果家长不加以教育、引导,将来步入社会很容易因为受到他人忽视而产生落差,走向极端。

所以,孩子表现出来的任何言行都能反映其心理的诉求,需要家长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去读懂他们,然后加以正确引导。

爸爸妈妈这样做

以身作则

正所谓言传身教,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孩子的言行。

如果家长自身做得不好,那么孩子在公共场合调皮捣蛋,你训斥他的时候,他会觉得不服气,因为你在家里便是如此,甚至与家人争吵不休,毫不相让。很多时候,孩子的认知就是在家长各种“熊”行为的潜移默化下形成的。因而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养,就是家长以身作则。孩子会变“熊”,正是因为他们对自己行为的分寸拿捏不准,而家长的责任,便是导以行为的合理标准。

赏罚分明

有时候,孩子只是调皮并没有犯错,但家长狠狠教训一通,认为不及时管教以后会无法无天。有时候,孩子真的犯了错,家长却以“孩子小,不懂事,不用与孩子斤斤计较”为理由,不指责不引导。

著名的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曾提出道德发展的“六水平三阶段”。他认为0~9岁的儿童属于前习俗的道德发展阶段,这也是孩子形成道德觀的重要阶段。这阶段的孩子已能辨识有关是非好坏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要求,但他们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不懂是非善恶,只能根据行为的结果进行评判,比如被惩罚的就是坏事,被奖励的就是好事或满足自己需求的就是公正、公平的。所以,对于孩子的行为要赏罚分明,可以通过一定的奖惩机制来引导孩子的正确行为。

导以规则

在家里,父母要给孩子设立明确的行为界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如果触犯了界限,应该作出公正的判定。家长要教给孩子一些社会行为规范,如,在公共场所不应大声喧哗;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去别人家做客不要乱拿东西,等等。家长要铭记“导以规则、教有智慧、爱无条件”12字原则,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猜你喜欢
公共场合言行阶段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锐词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菲律宾·马尼拉
公共场所的英语翻译拾零
言行就像种子等
语录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
“我为裸奔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