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童年

2019-10-18 08:30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9年36期
关键词:烧柴树墩伐木

童年如画,定格着无数精彩的瞬间;童年如歌,跳跃着无数欢快的音符;童年如河,翻腾着无忧无虑的欢乐浪花……那无数的幻想和傻傻的童稚拼凑成一件又一件趣事,想起来总会笑破肚皮……

【阅读训练一】

挂在墙上的蒲扇

逛街,偶见一地摊,摆在护城河畔,卖些杂七杂八的什物,有针头线脑、鞋垫淘米篮子啥的。在地摊一角,竟横七竖八地摆了些蒲扇卖,扇面上烫了画,小巧盈手,更像工艺品。

这是走了样的蒲扇,但到底是蒲扇,心底还是泛起久别重逢的欢喜。我停下来买一把。他问,买了作什么?我答,回去挂墙上。

记忆里,没有蒲扇的夏天,哪里叫夏天?

那个时候,夏天纳凉的唯一工具,是蒲扇。哪家少得了它?卖蒲扇的男人,担着一担子蒲扇,到乡下来。他手里擎把大蒲扇,大烈日下,边扇风边挡太阳。主妇们围拢过去挑,七嘴八舌着。其实有什么可挑的?都是一样的,簇新簇新的。新做的蒲扇,面容洁净,笋白一样。闻闻,有股类似于麦秸的味道。

买回的蒲扇,主妇们都用布条,把边子重缝上一遍。镶了边的蒲扇,有些沉,扇的风,不爽快。但耐用啊,即使天天摇,一个夏天也摇不坏,可以留着,待下一年夏天再用。

晚上,村里人自动组合,三五个聚一起,在空地上纳凉。人人手里一把蒲扇,不紧不慢地摇,摇出了不少的俚语笑话。孩子们是绝没有耐心摇蒲扇的,他们呼朋引伴,一窝蜂地钻草堆,蹲草丛,玩得汗流浃背。总有母亲,捉了自家的孩子,用蒲扇在他(她)的屁股上敲两下,怒斥,你能不能安生点?瞧瞧,刚洗完澡的,身上又淌汗了!

理她呢。撇撇嘴,嬉皮笑脸着,“哧溜”一下,如小泥鳅似的滑开去。草丛里的热闹,永远吸引着孩子。萤火虫装了大半瓶。真可怜了那些小虫子,它们若不是那么招摇,何至于落下被囚禁的命运?到最后,是如何安置那些“囚犯”的,孩子们已不理会了,那瓶子多半被随手扔了。第二天晚上,另找了空瓶子来,再捉。夏夜的天空下,萤火虫永远多得像天上的星星。

玩累了,一个个躺到自家搭在门前的门板上,安静下来。夜渐渐深了,四周的声音,渐渐隐伏于夜的深处。这个时候,稻花的清香,随着风飘来,一阵一阵。有鸡在梦中打鸣。天上的星星,繁密得像撒落的米粒。

祖母摇着蒲扇讲故事,重重复复讲的都是小媳妇遇到恶婆婆了。她摇着摇着,那速度就慢下来,嘴里的呢喃,终至消失。鼾声响起。我们抬眼看她,她坐在椅子上,头垂着,嘴巴微张。握蒲扇的手,也垂着。我们拉扯她手里的扇子,祖母惊醒,用扇柄轻敲我们的手,笑说,调皮啊。复又摇起来……

这样的景,再无处可寻。曾经一个个摇着蒲扇的人,都跟着岁月远去了。我的外婆走了,我的祖母走了。而我每次回乡下,母亲都要告诉我,哪个我熟悉的乡亲也走了。偌大的乡下,再不见了蒲扇的影子。家家都装电扇了,甚至蚊帐里,也挂上一台。仿佛这承载了三千多年历史的蒲扇,从不曾来过。

我把新买的蒲扇挂上墙。我指着它,告诉邻家三岁小儿,我说这叫蒲扇,是用来扇风的。

(选自《丁立梅精品十年精选集:暗香》)

思考

1.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

2.第七段中的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3.结合选文,简单分析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

【阅读训练二】

听,谁在伐木

白桦树被月光映照得如此的光洁,透明,看上去就像一支支白色的蜡烛。能够把这蜡烛点燃的,就是月光了。

雪花弹拨森林的时候,有一种声音会在苍茫中升起,它不是鸟鸣,而是伐木声。

伐木的有公家的,也有私人的。公家伐木是天经地义的,他们伐的是落叶松、樟子松这些上等木材,它们被运送到全国各地后,可以造房屋,建桥梁。私人砍伐的,被允许的只有风干了的树木——我们俗称“杖杆”的已无生长迹象的树木,以及那些不能成材的杂树,譬如水冬瓜、柞木、枫桦树、水曲柳等等。

我童年进山伐木,通常是跟着父亲。他很爱惜树木,喜欢盘树墩来作为烧柴。如果伐一棵高高的树,把它锯为几截,那么你会得到很多的柴火;而伐一个只有人的膝盖高的树墩,获得的只是一截烧柴,而你用的又是同样的力气和工夫。所以,我常常觉得父亲愚痴,别人家都伐树,为何我家要盘树墩而遭人耻笑?而且盘下的树墩因为散而不好装车,常常是拉着一车树墩朝家走,半途中就会因为颠簸而骨碌骨碌滚到路上,还得停下车来重新装车,费尽周折。

我最喜欢自己拉着爬犁上山拉烧柴。带上一把锯,不用走太远,就可以伐到水冬瓜。伐水冬瓜的声音非常好听,它不像松树,常常会因为身上漫溢的金色树脂粘了锯而发出喑哑的声音;水冬瓜和锯的关系如同琴弓与琴弦的关系,非常和谐。所以,我最爱听这样的伐木声,跟流水声一样清亮。水冬瓜很好烧,但它燃烧的速度很快,所以挥发的热量不足,青睐它的人就少而又少。除了水冬瓜,我还喜欢伐碗口那么粗的白桦树。不过,白桦树的枝条极有韧性,修剪起来比较费劲。我们喜欢把白桦树的皮剥下来,用它做引火的材料。当然,手巧的人还会用它做盐罐和烟盒。剥桦树皮的时候,手往往还能触着它身上漫溢着的汁液,那时我就会伸出舌头吮吸,天然的桦树汁清冽甘甜,喝了讓人的精神顿时为之一爽。

冬日月光下的白桦林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壮美的景色了。有的时候拉烧柴回来得晚,而天又黑得早,当我们归家的时候,月亮已经出来了。月光洒在白桦林和雪野上,焕发出幽蓝的光晕,好像月光在干净的雪地上静静地燃烧,是那么的和谐与安详。白桦树被月光映照得如此的光洁,透明,看上去就像一支支白色的蜡烛。能够把这蜡烛点燃的,就是月光了。也许鸟儿也喜欢这样的美景,所以白桦林的鸟鸣最稠密。我经过白桦林时,总要多看它几眼。在月夜的森林中,它就像一片宁静的湖水。

我曾因为给学校拉烧柴而冻伤了双脚。我大约那天穿的棉乌拉有些潮,又赶上天冷,把脚给冻了。回家后双脚肿胀,钻心地疼,下地走路都吃力。躺在滚烫的火炕上养着冻疮,听着窗外北风的呼啸声,看着父母一趟趟地进我的小屋嘘寒问暖的,心里觉得又委屈又幸福。

那冻疮最后虽然好了,但落下了疤痕。而且一到雨季的时候,冻疮的创面就开始发痒,直到如今。好像它们也如我一样,仍然怀念着已逝的寒风和飞雪,仍然忆念着那已不复存在的伐木声。

(作者迟子建,选自《课外阅读》2016年第22期)

思考

1.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填写。

选文主要记叙了童年的“我”跟随父亲上山伐木的情景。童年的我常常觉得父亲    ,脚冻伤的“我”因为父母的嘘寒问暖感到幸福,现在的“我”对童年的生活充满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品味第五段的画线句子。

3.选文以“听,谁在伐木”为题有什么好处?

猜你喜欢
烧柴树墩伐木
教师节
树墩
WE ARE伐木累 伐木累战队
烧柴垛
焚诗记
一比一千六百万
跟踪导练(三)等
伐木垒——户外墙体涂鸦 Family=家庭
会享受
赌场上的黑把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