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策略探讨

2019-10-18 15:25郭世辉王作芬滕波臣
环境与发展 2019年8期
关键词:环境问题环境治理

郭世辉 王作芬 滕波臣

摘要:所谓垃圾,指的是城市中存在的各种固体废弃物的简称,包括各种固体状态的未用、无用、被抛弃物品等。基于此,本文将从垃圾填埋带来的生态问题出发,对其主要治理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更好地治理因垃圾填埋而产生的多种生态问题。

关键词:环境治理;环境问题;垃圾填埋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08-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08.112

Discussion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landfill

Guo Shihui, Wang Zuofen, Teng Bochen

(Zhejiang Zhonghuan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Wenzhou Zhejiang 325000, China)

Abstract: The term “garbage” refers to the abbreviations of various solid wastes present in cities, including unused, useless, abandoned items in various solid state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main governance strategies from the ecological problems brought by landfill, and hope to provide some help and suggestions for relevant personnel to better manage the various ecological ecosystems. problem.

Keywords: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Environmental issues; Landfill

伴随城市化的不断加深,工业垃圾与生活垃圾不断增多,垃圾填埋场使农村、城市在处理垃圾时更加方便,但是依然有很多问题存在。据统计,垃圾平均每年的增长率高达百分之十,未处理的垃圾不断累积、垃圾焚烧厂超负荷的运行、垃圾填埋场的满负荷等逐渐变成国内城镇在处理垃圾方面的困境。因此,研究垃圾填埋带来的生态问题与主要治理策略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 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1.1 研究背景

温州市在2019年的相关政府报告中提出,应建设更高标准的生态文明,塑造出全新的美丽温州形象,并对处理垃圾的设施进行统筹建设,构建一个城乡垃圾分类处理、运输、收集、投放的综合系统,这使得垃圾处理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从这个角度上讲,对垃圾填埋场进行一系列检测、采样、深入研究的工作,并对深层填埋物的性质与成分展开全面分析,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利于解决各种垃圾填埋带来的生态问题。

1.2 研究现状

近些年,关注垃圾填埋场产生气体浓度的国家不断增多。Parker与Hurst等学者提出填埋场的硫化物含量较多且贡献的恶臭量较大,包括CH3SH、H2S等多种硫化物气体。研究还指出,由于季节与地方的不同,填埋场存在不同的化学组分,从这里不难发现,导致垃圾填埋场具有不同恶臭浓度的原因是不同地区的气象差异性与生活垃圾的成分差异性所致。观察以往的各种垃圾填埋文献,研究温州地区填埋物的内容与结果较少,而温州特色的气候条件、垃圾种类等方面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填埋物化学组分,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其生态问题与治理策略。

2 垃圾填埋带来的生态问题与主要治理策略

某公司在2019年的1月,前往杨府山填埋场进行了深层垃圾采样,借助PID仪器在现场開展快速VOC的填埋物检测工作,检测后发现VOC数值约为20ppm,在地面放置该填埋物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测,发现依然具有约19ppm的VOC数值,表明该填埋物中可挥发性的气体含量较多、持续时间较长。下面将通过分析垃圾填埋相关生态问题,提出有效的治理策略。

2.1 生态问题

2.1.1 垃圾填埋的气体问题

当填埋场集中处理垃圾以后,垃圾填埋场中的各种微生物会借助厌氧降解活动让大量有机垃圾向气态转化,这些填埋气体以二氧化碳与甲烷为主,由于这两种气体的存在,使得填埋气体对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与影响[1]。

首先,填埋气体让温室效应加重。在人们已知的几十种温室气体化学成分组成中,一氧化氮、甲烷、二氧化碳最为重要,从这里可以看出垃圾填埋场的各种填埋气体会让地球温室效应变得更严重。其次,填埋气体让大气污染加重。填埋气体会对垃圾填埋场周围地区的空气质量产生巨大影响,为人的健康与安全留下较大的隐患。再次,填埋气体易破坏附近的植被。填埋气体能够影响植被根系附近的氧气,让垃圾填埋场周围植被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容易出现生长困难、无法生长等多种问题。最后,填埋气体会对地下水产生污染。很多垃圾中都存在具有较强挥发性的有机污染物,在气体流通过程中或多或少地或迁移至地下水周围,从而使地下水受到影响与不同程度的污染。

2.1.2 垃圾填埋的渗滤液问题

垃圾渗滤液一般是垃圾填埋场各种垃圾自身携带的水分及雪水、雨水等其他水分,排除覆土层、垃圾的持水饱和量并经历覆土层、垃圾层后产生的高浓度废水。填埋场污水的渗透通常是降雨所导致,有时垃圾原本会自带水分,而还有一些水分是垃圾降解过程中产生的。多种垃圾渗透液使得周围水源受到了严重的威胁,附近生长的植被、土壤也被其严重影响。此外,要想恢复垃圾渗透液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具有更高难度。

2.1.3 垃圾填埋的其他问题

除气体问题与渗滤液问题外,垃圾填埋还会造成其他生态问题。首先,垃圾填埋场对于土地资源有一定需求,减少了人们可使用的土地面积。其次,一些垃圾具有爆炸、火灾等安全隐患。最后,垃圾填埋会导致地面沉降,人们填埋垃圾以后,地下的垃圾将会持续发生降解,若填埋时未均匀压缩垃圾,那么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后,垃圾的降解将会相对稳定,并引起地面的沉降现象,这样一来,既对附近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还提高了恢复生态环境的难度[2]。

2.2 治理策略

2.2.1 减少气体的填埋量

用构建一个导排气的系统,使气体的填埋量减少。通常来讲,垃圾填埋场填埋气多与少的情况主要由填埋时间长与短来决定,若填埋时间长,那么垃圾中填埋气体含量变越少。相关实验研究显示,垃圾填埋场附近植物被填埋气体影响以后会使生长受到阻碍,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使气体的填埋量尽可能减少,通过构建一个导排气的系统并将其设置于垃圾填埋场,为周围植被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生长环境。

2.2.2 减少渗滤液的污染

为了减少垃圾渗滤液造成的污染,应在设计处理的工艺方面多下功夫。针对渗滤液问题,相关人员应积极使用全新防渗技术,使垃圾产生渗滤液尽可能减少,因此,处理工艺成为问题关键所在。要想让产出的渗滤液减少,最有效、科学的方式就是回灌渗滤液,采用该方法能够让垃圾内的微生物活性大大提升,使垃圾填埋场不断朝着稳定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相关人员还可以在处理城市污水的同时一起处理垃圾渗滤液,不过该方法要求污水处理厂规模和垃圾渗滤液水量水质相符,防止衍生出其他的问题。整体来看,精心设计垃圾处理工艺有利于减少垃圾渗滤液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污染。

2.2.3 恢复填埋场附近植被

要想将使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将垃圾填埋场附近生态环境缓解与恢复,相关人员对于已关闭填埋场应恢复附近植被生产。为了做到这一点,相关人员应从以下几点入手[3]。首先,应合理、科学的规划垃圾填埋场。整体规划垃圾填埋场时,应按照具体的垃圾填埋场状况对开发的用途进行最终确定。不可任意规划,否则难以实现理想效果。其次,应对填埋场最终的覆盖层进行充分改良。常规情况下,人们会将最终覆盖层盖到已关闭填埋场上,若想确保恢复的植被可以健康成长,应在系统的分析最终覆盖层后,改良其基质。再次,树种的科学选取。除很多已经影响植物生长因素外,垃圾填埋场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未知因素,因此相关人员需要合理筛选树种,既要对树种适应周围污染、气体的能力进行充分考虑,确保植被的存活率,又要使该树种具有一定抗旱性。最后,草本植物优先种植。恢复植被的过程中,需要先将草本植物种植于垃圾填埋场,经过一段时间种植以后在进行乔灌木的种植。需要注意,若填埋场的气体相对较多,要想避免树种遭到填埋气体侵蚀,可将木屑洒到种植以前的表层。

3 结语

总而言之,研究垃圾填埋带来的生态问题与主要治理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关人员应对垃圾填埋带来的气体问题、渗滤液问题等多种生态问题有一个全面了解,积极采取减少气体的填埋量、减少渗滤液的污染、恢复填埋场附近植被等治理策略,从而不断改善处理垃圾的方法,使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云敏,刘晓成,徐文杰,等.填埋生活垃圾稳定化特征与可开采性分析:以我国第一代卫生填埋场为例[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9(02):199-211.

[2]杜超,關勖,王鹏波,等.西北半干旱区乡镇生活垃圾填埋场不同渗滤液处理情形对大气环境影响对比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18,47(10):28-33.

[3]胡宝富,杜文利,田娟,等.非正规生活垃圾填埋场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以东莞市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为例[J].环境卫生工程,2018,26(05):21-24.

收稿日期:2019-05-23

作者简介:郭世辉(1986-),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监测、场地环境调查与评估等。

猜你喜欢
环境问题环境治理
社会资本与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绿色转型战略需要更明确的路径选择
浅析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保护
建设现代高效生态林业工程
探索小秦岭金矿环境治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火力发电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及成效研究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可采取的环境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