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于海底的“瑰宝”
——海洋中药(四)

2019-10-19 06:55中日医院中西医结合心内科主任医师杜金行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高毅洁
中老年保健 2019年10期
关键词:瑰宝药理明目

文/中日医院中西医结合心内科主任医师 杜金行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 高毅洁

四、矿物类

1.珍珠

珍珠来源于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蚌科动物三角帆蚌或褶纹冠蚌等双壳类动物受刺激形成的珍珠,因其形圆似珠、少而珍贵,故名珍珠。珍珠不仅是名贵的珠宝,更是一味广泛应用了2000 多年的可治病祛疾的良药。中医认为,珍珠味甘、咸,性寒,归心、肝经,具有安神定惊、养阴息风、明目消翳、解毒生肌等功效。内服可用于治疗高热惊痫、心悸怔忡、烦热消渴、头晕耳鸣、失眠等病症,外用还可治疗疮疡不敛口、目赤生翳、口腔溃疡等,是中医外科的常用药物。近年来药理研究发现,珍珠富含多种氨基酸、生物钙和微量元素等成分,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抗菌消炎、增强免疫力、抗氧化、补充钙质、延缓衰老等药理作用,广泛地应用于营养、保健及创伤修复等方面。此外,珍珠还被称为“眼科圣药”,现代相关研究表明,珍珠水解液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晶体氧化作用,临床上常用的具有清热泻火、养肝明目作用的珍珠明目滴眼液的主要成分之一即为珍珠,对于缓解视力疲劳、治疗慢性结膜炎等眼疾均有不错的效果。同时,珍珠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延缓衰老、养颜美容之佳品,多用于治疗黄褐斑、痤疮等面部疾患,是高级保健品和化妆品的重要原料之一。

但是珍珠虽好,由于珍珠品种繁多,生长环境又有海水生及淡水养殖之分,不同产地的珍珠,其水解液中氨基酸含量、含氮量以及金属微量元素含量等会有一定的差别,疗效亦有不同。消费者在购买时还应注意辨别真伪。

2.海浮石

海浮石来源分为海浮石和海石花两类,海浮石为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所形成的石块,海石花为胞科动物脊突苔虫或瘤苔虫的干燥骨骼,两者均可入药。中医认为,海浮石味咸,性寒,归肺、肾经,具有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痰热喘咳、痰稠色黄、咯血、瘰疬、瘿瘤及血淋、石淋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有效成分有促进尿液形成及祛除支气管分泌物的作用。

3.珊瑚

珊瑚来源于红珊瑚科动物红珊瑚、日本红珊瑚、巧红珊瑚、皮滑红珊瑚、瘦长红珊瑚等多种红珊瑚的骨骼。自古以来,珊瑚被认为是祥瑞神奇之物、海中珍品,在珠宝市场占有重要的地位,有“中国国宝”、“红色黄金”之美称。不仅如此,珊瑚作为中药材入药在我国也有悠久的历史。中医认为,珊瑚味甘,性平,归肝、心经,具有去翳明目、安神镇惊、敛疮止血的功效,可治疗目生翳障、惊痫、吐衄、烧烫伤等症。此外,蒙医常用珊瑚入药,认为其能通络、开窍、止痛。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珊瑚除了含有大量的高镁碳酸钙等无机成分外,还含有人体所需的甾醇类和萜类物质等成分,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和调节内分泌的功能。

因海洋生态环境的特殊性,使海洋中药在药性、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均差异于陆地上的植物、动物及矿物类中药,让海洋中药成为中药大家族中独具特色和不可替代的组成成分。虽然目前海洋中药的相关研究及文献记载较少,限制了海洋中药的临床应用,但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海洋资源的持续开发、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海洋中药一定会带给人类更多的惊喜。(全文完)

图片来源于: www.baidu.com(2019.8)

猜你喜欢
瑰宝药理明目
明目养胃食荠菜
千年灵渠 世遗瑰宝
清心明目上清丸中9种成分的含量测定
黄芩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
黄芩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
大型学术著作《药理研究方法学》出版发行
海洋中药秋茄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使用针灸配合明目汤剂治疗的效果观察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于浩瀚历史长河中寻觅恢宏灿烂的陇原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