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X射线平片、CT和MRI在检查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早期腕关节病变中的诊断效果

2019-10-19 08:24赵娟吕艳杰王秀丽辽宁省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辽宁大连11601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9期
关键词:诊断率平片风湿性关节炎

赵娟 吕艳杰 王秀丽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辽宁 大连 116011)

内容提要: 目的:探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早期腕关节病变中分别利用CT、MRI及X射线平片检查诊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8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早期腕关节病变)的临床资料,其腕关节检查诊断依次采用CT、MRI及X射线平片观察,将影像学数据分组整理,并比较3组间临床诊断效果。结果:A组腕关节病灶检出率及病变诊断率较高,与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早期腕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MRI检查,其检出率、准确度较高。

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临床常见疾病,目前病因尚未明确,据研究与遗传、性激素及感染等因素相关,主要以炎性滑膜炎为主,患者关节发生诸多炎症反应,如关节疼痛、肿胀,可伴发有关节外器官受累,严重影响患者关节功能及身体健康[1]。据相关文献报道,该疾病易反复发作,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若不及时诊断治疗,易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对患者生理、心理均带来严重伤害[2]。为此,应及早对该类患者进行诊断,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干预,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进而改善该类患者的生活质量[3]。该类患者早期病变以手、足小关节受累最为明显,为此本文特观察其早期腕关节病变情况,在检查诊断中分别利用X射线平片、CT、MRI进行扫描,以比较检查诊断效果优势,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2例为观察对象,均接受CT、MRI及X射线平片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分成A(MRI)、B(CT)、C(X射线平片)组。82例患者中男40例,女42例;年龄32~75岁,平均(56.32±7.01)岁;病程0.5~6年,平均(2.52±1.08)年。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经实验室检查均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腕关节病变的诊断标准,均伴有腕关节疼痛或肿胀或活动受限症状;②知晓本次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腕关节创伤史者;②近期有服用抗风湿药物者;③意识障碍者或患有精神类疾病者;④患有多发性骨侵蚀者;⑤临床影像学资料不全者。此外,本次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1.2 方法

本研究选取仪器为X射线诊断机(锐柯DR,型号:DRXEvolution)、核磁共振扫描仪(思瑞迪,型号:9DCELL)、螺旋CT机(西门子,型号:Emotion16),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A组予患者MRI检查,重点检查其双侧腕关节、近端指关节、掌指关节部位。在MRI扫描中,以冠状位、矢状位及横断位扫描;扫描参数设置:冠状位(SE-T1WI)TR/TE=600/26ms,FOV、间隔、矩阵及扫描层厚分别为120mm×120mm、0.2mm、256、2mm。矢状位(TSE-T2WI)TR/TE=4000/130ms,FOV、间隔、矩阵及扫描层厚分别为120mm×120mm、0.2mm、256、3mm;横断位(TSE-T2WI)TR/TE=2580/80ms,其FOV、间隔、矩阵及扫描层厚分别为120mm×120mm、0.2mm、512、3mm。另外结合动态增强扫描,造影剂采用扎如喷酸胺(广州康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231),相关扫描参数设置如上。

B组则予患者行CT检查,在固定腕关节的前提下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为尺桡骨远端的背部至帐腕关节的层面。C组予患者X射线平片检查,取患者双手腕正位,利用X射线诊断机进行常规X射线片检查。所有检查项目重点观察患者手腕骨是否发生骨侵蚀性病变,如骨关节间隙窄、骨质疏松及病灶积液等,影像学成片均交由本院临床阅片经验丰富的2名阅片师进行分析研究。

1.3 观察指标

比较3组检查病灶检出率、病变诊断率情况,以评估何种检查诊断效果较优。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同检查组别腕关节病灶检出率情况

注:与B、C组比,b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检查腕关节病灶检出率较高,与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检查组别腕关节病灶检出率情况(n=82)

2.2 不同检查组别腕关节病灶病变诊断率

A组检查腕关节病变诊断率较高,与B、C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检查组别腕关节病灶病变诊断率情况(n=82)

3.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系统性疾病,女性发病率较高,多发于潮湿、寒冷地区[4]。主要表现为关节炎症,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足、手等小关节受累,发生对称性、多发性炎症反应,早期关节病理改变多发生在滑膜,有滑膜水肿、充血及炎性细胞浸润等现象,导致关节出现疼痛、肿胀症状[5]。若不及时治疗干预,病情进一步恶化,滑膜将出现细胞增生,肉芽组织生长,将严重侵蚀关节软骨,影响关节功能;更甚者能引发诸多并发症,危及患者性命安全[6]。临床需及早对该类患者进行诊断治疗,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当前临床检查该类患者的方法有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其他特殊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影像学检查为重要的检查手段。因此,本文特研究在该类患者早期病变检查中分别应用CT、MRI及X射线平片检查,并分析各种检查诊断的效果。利用X射线平片检查,仅可观察患者腕关节软组织有肿胀、骨质疏松症状;CT检查可观察骨质侵蚀病变程度,不能清晰观察关节滑膜及软组织情况。本文研究显示,B、C组利用CT、X射线平片检查,病灶检出率及诊断率较低;而A组检查诊断均较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MRI检查属于无创检查,具有高分辨率、成像清晰的优点,对该类患者腕关节检查时,可早期发现关节滑膜炎及渗出积液改变,为临床医师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综上所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早期腕关节病变检查诊断中应用MRI检查,其病症检出率、病变诊断率高于CT、X射线平片检查,可有效地评估患者是否发生早期病变,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宝贵的影像学依据。

猜你喜欢
诊断率平片风湿性关节炎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左振素诊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思路与特点
颈椎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治体会
颈椎病病人应做哪些检查?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构成变化
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谈谈萎缩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