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便携式呼吸机在院前急救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10-19 08:24鲍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天津300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9期
关键词:血氧心肺体征

鲍琨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 (天津 3000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于院前急救中应用便携式呼吸机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院前急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选取的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将人工气囊辅助呼吸方式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实施院前急救,将便携式呼吸机应用于观察组患者中实施院前急救,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以及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结果:与对照组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显著较高,其中对照组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10.00%,观察组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30.00%,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收缩压、舒张压等生命体征指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将便携式呼吸机应用到院前急救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提升了心肺复苏成功率,且提升了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收缩压、舒张压等生命体征指标水平,临床价值显著。

院前急救属于医院重要的组成部分,所包含的疾病类型可分为多种,比如急诊类型、中毒以及创伤等。临床中在面对院前急救患者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目前,对危急病症患者实施治疗时,其最为主要的抢救方法主要为心肺复苏,可对多种疾病予以治疗,并且可有效提升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升了重要保障。为进一步提升心肺复苏的治疗成功率,在本文中就主要从本院挑选院前急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便携式呼吸机的应用效果予以了探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院前急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22~62岁,平均(43.18±10.78)岁;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1~63岁,平均(43.27±10.78)岁。在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人工气囊辅助呼吸方式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实施院前急救,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的心率、血压以及呼吸等多项生命体征予以检查。其次,当确诊患者存在呼吸困难症状时于患者口鼻部位罩上人工气囊面罩,按照急救相关操作规范实施人工面罩辅助呼吸,并持续按压气囊以确保呼吸效果理想[1]。

将便携式呼吸机应用于观察组患者中实施院前急救,具体步骤如下:首先,于急救准备工作过程中,检查便携式呼吸机的安全性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其次,在患者到达医院后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是否存在神志不清的情况,若不存在神志不清,则采用PEEP模式展开辅助呼吸,连接呼吸机和呼吸面罩,于患者口鼻部位罩上人工面罩,以确保呼吸效果理想。当患者存在神志不清的情况时,则采用气管插管的方式进行辅助呼吸,插管情况可利用听诊器进行判断,同时与呼吸机连接以进行辅助呼吸。最后,于呼吸模式设置好以后将温度设置为36°C,且将潮气量设置为18bit/min,连接氧气瓶和呼吸机[2]。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和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心率、呼吸频率、血氧保护度、收缩压、舒张压)予以比较分析[3]。

1.4 统计学分析

本论文所涉及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 心肺复苏成功率比较分析

与对照组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显著较高,其中对照组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10.00%,观察组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30.00%,统计学意义显著(χ2=6.250,P<0.05)。

2.2 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比较分析

心率、呼吸频率、血氧保护度、收缩压、舒张压等生命体征指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见表1。

表1.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n=50,±s)

表1.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n=50,±s)

组别 心率(次/min) 呼吸频率(次/min) 血氧保护度(%)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对照组 63.13±10.37 12.68±2.37 89.28±2.20 89.13±10.29 51.81±8.24观察组 86.13±11.17 16.17±3.62 93.30±2.68 103.24±11.28 73.13±9.83 t 10.671 5.704 8.198 6.535 11.753 P<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近几年来,医学相关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临床中应用呼吸机的情况越来越常见,且呼吸机属于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在多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具体而言,呼吸机能够对患者的通气功能起到改善作用,充分满足了患者的氧气需求,最终实现了改善患者症状的作用。为此,于患者院前急救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呼吸改善措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4]。

便携式呼吸机是一种由传统人工气囊改革而来的呼吸机类型,其优点主要可体现为不需要气体做动力、耗气量少、方便携带、功能完备、适合运用范围广,且具有完善的自检功能,为呼吸机的精确度提供了保障。此外,院前急救往往决定了患者生命是否能够得到延续,所以还需加强医护人员的急救反应能力,比如院前急救物品的准确与管理工作、积极实施严格的急救培训工作,在通过培训后才能够任职上岗以及定期保养维护急救测量和相关仪器设备,并使其处于备用状态[5]。从本文的研究结果中可获知,与对照组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显著较高,其中对照组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10.00%,观察组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30.00%,统计学意义显著(χ2=6.250,P<0.05)。柯道[6]通过研究得到了与本文类似的结果,进一步证明了便携式呼吸机在院前急救中的效果,常规组与观察组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分别为12.00%、28.00%。

综上所述,将便携式呼吸机应用到院前急救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提升了心肺复苏成功率,且提升了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收缩压、舒张压等生命体征指标水平,临床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血氧心肺体征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Pathological abnormalities in splenic vasculature in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 Its relevance in the management of portal hypertension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胸外科中的应用
基于无线技术的医用血氧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