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双因素理论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10-19 03:08杨静
考试周刊 2019年71期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激励小学教学

杨静

摘 要:本文基于管理学中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分析小学教学中可能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并归类为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进而探讨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双因素理论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小学生的学习行为。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小学教学;学习兴趣;激励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作为一种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被广泛应用,近年来教育管理者也将其应用到学校、班级以及教师等管理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励管理还不够完善。本文将用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来分析影响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并探讨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一、 双因素理论概述

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赫茨伯格研究发现,促使组织成员在工作中产生满意或良好感觉的因素与产生不满或厌恶的因素是不同的。保健因素是指与工作环境或条件有关的、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意感的、外在的因素。赫茨伯格认为,当这些保健因素恶化到员工不能接受的程度,会使员工对工作产生不满意,然而,即使这些因素都处在最佳状态,也只能预防不满情绪的出现,并不一定促使正面情绪的产生。激励因素则是指与组织成员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有关的、能促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内在的因素。当激励因素得到满足时会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满意度,且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当激励因素没有得到满足时也不会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赫茨伯格经过广泛的研究还归纳出影响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的具体因子,即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工作条件、工资、福利待遇等;激励因素包括工作成就、工作责任、对工作的赏识、个人成长等。要注意的是,两种因素都能满足员工的需要,但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带来企业期望从劳动力资源中得到的那种工作满意度进而工作绩效的改进。

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要调动和维持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首先要注意满足员工保健因素方面的需要,以防止不满情绪的产生;其次更重要的是利用激励因素去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为只有激励因素才会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感;最后要善于运用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注意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相互转换。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同时激励因素是有生命周期的,一开始是激励因素,但到一定时期就演变为保健因素,如工资是保健因素,但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使员工产生满意的结果,进而变成激励因素。

二、 影响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双因素分析

当前我国仍有不少小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缺乏学习兴趣的现象,认为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就客观因素而言,单调的教学方式、压抑的课堂氛围、沉重的作业负担、频繁的大考小考、无效的奖励和惩罚等,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影响甚至降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小学生本身而言,成就动机水平偏低、自我效能感不足、对学习自卑、学业成绩不良、注意力分散等,这些因素也会导致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影响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众多,其中教师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从教学内容到教学设计,从课堂提问到课后作业的安排,从成绩考核到反馈评价,从课堂互动到课下的师生交往,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会涉及小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虽然是在企业管理的基础上提出的,但是如果把课堂看作企业,把老师看作管理者,把学生看作被管理者,同样面临着老师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双因素理论作为管理学中的激励理论,不仅可以为老师的教学策略带来启发,还可以作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工具。因此,小学教师想要有效地在教学中运用双因素理论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清楚哪些因素是课堂教学中的保健因素,哪些因素又是可以影响和提高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励因素。

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原理及上述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分析,本文将这些因素归类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在归类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保健因素多是外部因素,如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具体表现为师生关系、课堂氛围、期末成绩、教学设施、教学设计等因素,这些因素从外部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因素虽然可以消除小学生的不满意情绪,但在激励方面没有特别显著的作用,比如小学生不会因为教室整洁而选择认真学习,但是整洁的教室会消除不满情绪,为激励因素发挥作用做好铺垫。此外,我们还发现教学中的激励因素,多是小学生学习本身和学习过程中的内部影响因素,具体表现为学习能力的提升、成就感、学习的乐趣、认同感、学习的责任感等,这些因素激励小学生自主自觉的学习。处理好激励因素,小学生就会真正感受到学习本身带来的乐趣与成就,产生满意情绪,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根据双因素理论的观点,只满足小学生保健因素方面的需要并不能真正激励小学生学习。因而教师应当从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方面着手,来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内外部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双因素理论在小学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一) 小学教学中保健因素的应用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观点,首先要确保保健因素。保健因素作为外部因素,虽然不能真正地激励学生提高其学习兴趣,但保健因素是激励学生的重要基础,为激励因素发挥作用提供了保障。

1. 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心理抗压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比较薄弱,过于严肃、压抑的课堂氛围或过于宽容的课堂氛围都不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弱化竞争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自然型和情感型的教学风格,让学生在宽容、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对小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与学生互动,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教师采用恰当的方式与学生平等交往,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以一种比较轻松的情绪状态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表现,针对性地与学生交流,增加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同时也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猜你喜欢
双因素理论激励小学教学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河南省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分析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细读的运用探讨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双因素理论在我国企业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