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

2019-10-19 06:25王蕾
企业文化 2019年18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增长

王蕾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的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为了达到经济增长这一宏观目标,经济发展方式也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前行和发展,经历了由增长到发展的跨越。经过三个历史阶段与時俱进的经济改革,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了和谐统一的关系,能够使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我国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关键词:经济改革;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方式

四十年前的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排除了思维模式和体制上的障碍,让社会生产力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解放出来,焕发出勃勃生机并取得了重大成果。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态势仍然不容乐观,此前的经济改革释放出的潜动力正逐步减弱,经济增长速度正在由高速增长逐步减缓,现在正急需新一轮的经济改革。面对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与条件的显著变化,我们应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平稳高效的制度体系,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强大动力与制度保障。

一、经济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条件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经济改革从国情实际出发,不照搬任何现成的理论,摸索出自己的一条道路。为最大限度的维护经济社会的稳定,采用了渐进式的转型模式。在西方社会普遍不看好的氛围下,我国经济转型取得巨大成功,取得的成果也令世界为之惊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建立,经济保持高速增长。

面对新世纪的新挑战,继续深化经济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中之重。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改革的关键问题。政府层面应该更加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制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升级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为方针,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调动各方积极参与到经济改革中来。以经济增长为目标,全力推动经济改革向更为全面更为深刻的方向迈进。从而最终增加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现今经济改革的重点是要建立平等、有效、系统、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政府在市场的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好的作用。为参与市场中的各主体创造更加有序公平的竞争环境,实现共赢,切实保护市场中各主体的合法合理利益。

二、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

经济发展方式就是国家或者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过程与方法。即为了实现经济发展而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党的十七大第一次以文件的形式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概念,并且把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上升到一个战略的高度对待。中共十七大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人们生活富足,要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并且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战略目标。

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包括经济结构的、地区结构的、运行质量、经济效益、收入分配、环境保护、城市化程度、工业化水平和现代化进程等诸多方面的内容。经济发展方式正逐步由单纯注重经济效益增长到注重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经济增长方面来看,在经济改革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体量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逐步达到小康水平。

但是我们还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上的诸多问题:

(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这与我国管理体制不公平有很大的关系,政府国有企业的过分爱护,金融、电力等行业实行垄断,拒绝外来企业竞争,这就导致了我国企业有时过分依赖政府,管理体制的不公平是无法为我国企业提供创新支撑。

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申请意识尚未形成。数据显示,我国企业中只有不到万分之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而其中的99%都没有申请专利,甚至很多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和品牌。由于我国教育模式固化,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行政体制化致使学术科研与教学相混淆,致使我国在国际上科研成果不足。学术科研一旦与市场脱节,往往也就缺乏了创新精神,从而迷失方向。

(二)区域发展的不均衡

经济增长的另一个问题是资源分配不平衡和区域发展不协调。有些地区享有很多优惠利好的政策,如东部沿海地区;有些地区发展却严重滞后,如西部偏远山区。解决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加快构建全国性的统一市场,大力推行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体制改革、区划体制改革和财税制度改革等。从而促使人口在不同地域间无障碍的相互流动和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政府区域发展战略规划中指出,持续发展“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要打破经济社会中的区域差异和利益分割,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各地区根据自身的优势,明确和落实今后工作重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东部发展、中部崛起等发展战略必须坚持有效落实实施。各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导致经济增幅呈现放缓态势。虽然我国区域经济正在逐步走向均衡,但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依然还是不均衡的。

(三)过去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忽视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使得动物生存的生态环境被大量破坏,许多动物甚至成了人们饭桌的选择。同时大气污染也十分严重,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中国大多数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超过中国规定的标准。耕地面积的急剧减少,土地沙漠化日益严重,水土流失情况严重,地面地下淡水资源污染严重,水资源浪费现象随处可见,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大量物种面临灭绝。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助力经济增长

(一)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国家机器和宏观调控的辅助加以实现。制定国家层面的长远技术创新战略,加快国际性的创新体制建设,增加对高端技術、核心竞争力技术的支持和投入。

政府引导产业结构向全新领域偏移,加大在科研方面的引导,成立主管领导负责制的专门的科研管理部门,专注高新科技产业方向的研究和追踪,并对相关领域占有优势的科技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形成核心技术的科研成果转化系统,促进全社会创新能力的稳步提高。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结构中的主体,在技术创新中的占据重要地位,提高自身自主创新的科研能力,将创新能力作为考核的标准,加大科研投入,强化促进产、学、研相合,缩减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真正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消费者所需的产品。

推动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国家对传统产业结构进行改造,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工业技术,大力发展服务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发展。提高农业发展质量,促进现代化农业向机械化、生态化、科技化方向发展。

(二)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区域产业布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地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我国经济发展处在经济生产方式的转型时期,各个地区发展清况有着巨大差异,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区域产业的经济转移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要过程。建立我国跨区域的协调合作机制,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有层次、有计划、有步骤的地推进区域产业转移,发挥区域发展优势,如东部地区的地理优势,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等。规避区域发展不足,取长补短来优化我国区域产业布局。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应探索通过各地区的政府、企业或团体的协调合作,来推动跨区域的产业合作,促使生产要素在区域间流通共享。利用政府政策,统筹制定跨区域的协调合作目标。

(三)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增长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体现,能够为人们提供客观审美对象,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一,建立国家层面的最严格的防控制度,在耕地、水、森林等资源保护过程中,实施严格的红线标准,加强环保风险防控。要制定相应的统计体系和核算制度来作为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衡量指标。从长远出发,用环境产权制度来全面协调环境保护全局。

第二,社会中污染物乱排和超排的现象要出重拳打击。建立严格的监管体系,增强执法力度,形成环境保护部门与公安、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联合活动,对环境污染行为形成严密的“监控网”。

第三,建立完善的定价机制、税收机制,形成环境保护的奖励和惩罚机制,促使社会经济和谐健康有序发展。

第四,建立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过新闻媒体、舆论宣传、平等协商、社会信息公开等手段来唤醒公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实现全民全程参与,逐渐形成公众对环境保护主动参与的和谐氛围。

四、拒绝急功近利,构建平缓发展新常态

经济增长目的不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也不是单纯地为了数量增长,而是要促进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我国国情决定了,当前经济增长是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内的长期目标。经济增长有赖于经济改革不断深入,而这又要求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创新。近年来,政府在经济宏观政策上更为细腻,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增长率较为平缓的“新常态”。中国经济的增长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实现连续几年的高增长。中国政府更多地着力于经济改革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急功近利,不急于硬推经济增长,尊重各自的发展规律,才能真正的实现“保增长”。

五、结语

我国经济改革经历了承认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地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的三个重要阶段。现今应持续深化经济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变迁研究[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2016.

[2]张治栋,吴迪,周姝豆.生产要素流动、区域协调一体化与经济增长[J].工业技术经济,2018 (11):58-66.

[3]李章忠.我国经济体制改革40年的主要特点[J].理论与改革,2018 (6):76-85.

[4]任晓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优化我国收入分配体制研究[J].中州学刊,2016 (3):26-32.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法互动研究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驱动机制研究
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FDI、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