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杭州)赏石艺术节盛大启幕

2019-10-20 03:31孙永凤BySunYongfeng
宝藏 2019年11期
关键词:萧山观赏石赏石

文/孙永凤 By Sun Yongfeng

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观赏石协会创会会长寿嘉华宣布2019中国(杭州)赏石艺术节开幕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在这收获的季节,2019首届中国(杭州)赏石艺术节暨“钱江杯”全国观赏石精品盛典于10月7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中国花木城盛大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观赏石协会主办,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新街街道办事处、杭州市观赏石协会承办。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观赏石协会创会会长寿嘉华参会并宣布2019首届中国(杭州)赏石艺术节暨“钱江杯”全国观赏石精品盛典开幕。

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还有:原文化部副部长、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赵少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原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蒋忠良中将,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缪承潮,原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潘圣明,浙江省地勘局副局长徐刚,中国观赏石协会秘书长李志坚、副秘书长钟长海,中国观赏石协会高级顾问陈正明、陈民府、樊振寅,中国观赏石协会副会长毕崇毅、刘湛琛、沙凤英、张建升、崔志强,中国观赏石协会主席团副主席马文武,中国观赏石协会文化产业研究专委会主任徐文强,中国观赏石协会造型石专委会主任张立功,韩国寿石人联合会会长崔相镐,中共萧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文虎,萧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罗林锋,新街街道党工委书记汤卫,新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袁勇刚,上海市观赏石协会会长杜海鸥,杭州市观赏石协会会长张琼虎,钱江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戴云法以及中国观赏石协会第55期鉴评人员培训班的学员等嘉宾、学者、赏石爱好者10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李志坚代表中国观赏石协会在开幕式上致辞表示:中国观赏石协会以保护和弘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赏石艺术”为中心,以满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增强文化自信为宗旨,积极推动政府、企业、石友、市场共同发力,充分发挥赏石育民、健民、富民的作用。本次活动,我们组织了全国各省市主要石种,邀请各地专家、学者,动员各地赏石群体参与,开展了赏石精品盛典、赏石科普新书发行、赏石鉴评培训、专题论坛等系列活动,打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融科学、文化、艺术于一体的赏石盛会,与广大石友、各界朋友共享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

赵文虎代表萧山区委、区政府致欢迎辞,表示:奇石共欣赏,艺术薪相传。赏石艺术是一种“小而美”“少而精”的小众艺术,体现了自然美与艺术美相融合。随着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与文化消费日益增长。特别是萧山区一直以来致力于打造历史文化名区,坚持“文化强区”战略,对文化艺术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前有穿越“江湖”8000年的跨湖桥文化,后有风生水起的“萧山花边制作技艺”“南宋官窑瓷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养在深闺”的非遗项目——“赏石艺术”也来到了萧山,“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雅俗共赏的大众艺术。这将大大弥补赏石艺术在萧山的空白。

缪承潮代表杭州市人民政府致辞,指出: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和全省经济、政治、文化、科教中心,是世界第六大都市群——中国长三角都市群南翼的中心城市。杭州各类资源丰富,青山绿水之间天然雕琢了千姿百态、色彩斑澜的奇石,自古就有杭州昆石、昌化石等记载。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崇尚自然的理念得到传扬,传统文化回归,杭州赏石文化产业热悄然兴起。以石会友,其乐无穷。首届中国(杭州)赏石艺术节在这里举办,以石头为媒,以文化传情,必将有力推进杭州石文化的发展!

嘉宾参观花木城

嘉宾参观非遗展区

开幕式上,赵少华为杭州市观赏石协会成立揭牌,张琼虎上台接牌。钟长海为新街街道作为中国赏石艺术节永久举办地授牌,汤卫上台接牌。开幕式上还举行了科普图书《百石赏析》首发仪式,欧阳自远、蒋忠良、樊振寅、崔相镐、罗林锋共同推动启动杆。

杭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发展目标,有效地提升了城市空间品质和人文魅力,形成了涵盖非遗、文保的多层次、多类别的具有江南地域风格的文创体系,进一步丰富了杭州的文化内涵,提供了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取得了可喜成效。此次赏石艺术节花落“花木之乡”新街,花木为媒,奇石作伴,将有力地推动萧山区非遗特色文创产业的发展,拓展赏石领域的市场格局,助力萧山建设历史文化名区,实现文化强区之梦。

猜你喜欢
萧山观赏石赏石
飞龙在天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中国观赏石协会观赏石鉴评师业务评价办法
书画教师作品选登
第10个赏石日欢庆建党百年·唱响赏石之歌
观赏石鉴评专业人员名单公告
萧山瓜沥:打造“沥家园”智慧城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赏石谈艺录
打通千个发布端口 打造有X-IN媒体——萧山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若干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