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体系下中国制造业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2019-10-20 03:25姚远庞铭
辽宁经济 2019年6期
关键词: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制造业

姚远 庞铭

[内容提要]数字经济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产业发展动能和方向。本文总结了数字经济体系下中国制造业受到的三个影响,即生产要素数字化、数字红利新动能和重塑生产价值链。为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发展提出了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注重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技术驱动创新三个发展对策。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制造业 产业发展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发展衍生了一种新的经济体系,即数字经济体系。中国政府在2017年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快数字经济建设,以帮助企业发展。数据显示,中国数字经济规模逐年上涨,2014年总体规模达到16.2万亿元,占GDP比重的26.1%,到2017年已经上涨到27.2万亿元,占GDP比重的27.2%,对GDP的贡献高达55%。由此而见,数字经济对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数字经济使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在生产型服务业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当中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发挥数字经济在制造业产业的助推作用,将有利于提升实体经济的发展,并加快“中国制造2025”的进程。

一、数字经济体系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

1.生产要素数字化。生产要素数字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制造业的生产方面。智能生产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实现了智能生产、网络化协同生产和个性化生产。二是信息流通方面。生产数据趋于数字化平台化,即时的信息传递有利于实现产业的协同创新和集群化发展。三是物流方面。云计算实现了按需生产,节省了仓储成本。智能仓库能够根据数据对货物进行数字化管理,提升其运营效率。另外,生产要素数字化实现了万物互联,将制造业的生产、信息流通和物流串联在一起,以数据和智能设备作为触点对制造业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追踪和优化。

2.数字红利新动能。随着数字经济的规模逐渐上涨,传统行业受到数字红利的影响开始形成“数字化+”传统行业的新发展业态。中国制造业在数字红利的影响下,引入了数字化生产技术,数字化智能管理系统,网络化服务平台。以数字红利作为产业的驱动力和发展标识,推动了中国制造业形成数字化新技术,发展数字化新业务,构建云端数据流,并衍生数字化新商业模式。以往中国制造业长期陷入发展缓慢、创新活力不足和产业结构低端等发展困境。数字红利为制造业转型提供了发展路径,提升了产业整体的创新活性,发挥制造业对于国民经济的提升作用,有利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将中国制造业助推到参与国际竞争环境的制造业强国发展规划中。数字红利对中小型企业的转型驱动尤为明显,中小型制造业能够通过数字化平台对生产数据进行共享,并通过平台减少价值链的中间环节。以此大大降低生产环节和商业流程中的成本流失,同时提升對有限资源的使用效率。中小型制造业的快速成长将有助于产业整体实力的提升,并加快实现集群化发展的效用。

3.重塑生产价值链。数字经济的发展为中国制造业生产价值链的重塑带来了机遇,随着中国在信息通信技术上的进步,制造业开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数字经济一方面向制造业提供信息通信技术,帮助其提升生产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为制造业吸引了技术型人才和服务型人才。数字化生产流程可以对生产数据进行精准处理和传输,在保证生产质量的同时实现个性化制造,从而提升服务质量。信息化企业和工业企业的融合也改变了投资模式和价值链取向,形成了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制造业创新生态,改变了生产流程,有利于中国向高质量制造业发展。数据显示,数字经济在2016年为中国制造业带来的就业比重达到87.5%,制造业就业的51.1%来自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服务业就业中有75.3%来自于生产型服务业。由此说明,数字经济为制造业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型岗位,同时也将大规模生产向服务型生产转变。

二、数字经济体系下中国制造业发展对策

1.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中国国务院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将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对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赋能。工业互联网是将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下的产业新生态模式。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三大核心内容为:网络建设、平台搭建和安全保障。中国工信部在2019年为工业互联网建设提供指南,强调在网络建设中要围绕标杆式网络,以5G和Ipv6技术作为核心内容。在平台搭建中,设立节点标识以帮助制造业企业进行节点解析,另外加强外网服务以帮助中小型企业使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在网络安全保障方面,政府需要加强法律监管来提升平台的安全性。另外,新兴技术如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也可为其提供安全技术支持。目前,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微型互联网平台,即工业APP也开始被广泛应用。但是,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当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和管理标准,使得各平台的信息技术系统差异性较大。数字经济体系在为中国制造业产业发展提供指向性的同时,为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提供了数字红利下的协同化发展捷径。实现工业化互联网平台的标准化管理将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操作的便利性,更易于实现中小型制造业企业赋能。

2.注重产业高质量发展。自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始,中国制造业开始向中高端迈进,并以“中国制造2025”中的质量效益竞争优势为发展的战略目标。数字化生产要素作为产业发展的新兴内容,为中国制造业的产业价值链提升提供了发展契机。中国制造业在数字经济体系下要坚持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数字化作为产业发展的根基,摆脱人口红利和大规模制造的固有思想,将数字红利和高质量发展作为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快从生产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制造改革。为了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制造业要注重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产业要制定高质量标准,以对产业整体生产提供生产质量指标。二是要加强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和网络平台,推动智能制造和协同创新。三是加强产业跨界融合,鼓励制造业与第三方信息产业的合作。四是引进数字化人才,实现产学研合作范式,推动数字化转型。

3.实现技术驱动创新发展。技术创新战略是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技术创新一方面来自于数字红利下的助推作用,另一方面来自于企业自身的数字化发展能力。中国制造业在接受数字技术红利的情况下,要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实现自身技术突破,形成“技术应用一技术创新—技术扩散”的技术驱动发展格局。因此,需要推动产业的数字化技术应用,鼓励产业中企业的数字化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内企业间的数字化技术扩散。以此同时,数字化技术也将有利于中国制造业的价值链曲线重塑,拥有技术领先优势将使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占据更多的主导权。面对数字经济体系的庞大规模,中国制造业要以数字化技术创新作为战略发展核心,扩大数字化生产要素的使用范围,发挥数字红利的影响效用,提升自身的产业链价值。

三、总结

中国的制造强国之路,开始于产业改革,表现为创新发展。数字经济体系对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制造业在搭乘数字红利发展快车的同时,要强调自身创新发展。在积极响应并建设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同时,加强产业整体的高质量发展和数字化技术创新。数字经济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发展新格局,并重塑了制造业价值链分工,中国制造业需要抓住机会,以完成制造业强国的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制造业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应对数字经济下的BEPS现象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