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创作中的角色意识及创作体验分析

2019-10-20 16:13王亚锋
艺术大观 2019年28期

摘要:针对强化戏曲创作中的角色意识及创作体验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能够深入理解人物戏曲中人物的特点,彰显人物情感内涵,获得更多观众的情感共鸣,提升戏曲创作的质量。戏曲创作需要加强剧本的研究,走进人物世界,增强自身的戏曲表演技巧掌握能力,进而更好的呈现戏曲人物,使戏曲表演能够做到恰如其分、生动演绎。

关键词:戏曲创作;角色意识;创作体验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以独特的美学思想、表现形式,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中,彰显出中国艺术的魅力及特色。中国戏曲艺术中融合了文学、武术、美术及杂技等艺术表现手法,既严谨,也自由,既丰富,又个性鲜明。任何一部艺术作品均离不开人物,人物可谓是表达艺术特色、情感内涵的重要核心。戏曲创作中需要加强人物角色意识的分析,在创作中增加感情体验,在故事情节中渗透情感内容。文章将针对戏曲创作中角色意识与创作体验进行分析,基于人物性格特色剖析戏曲创作特点,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带来参考意义。

一、强化戏曲创作角色意识与创作体验的必要性分析

(一)深入理解人物特点

戏曲创作中强化角色意识,能够真正走到人物的世界中,理解其情感特点、思维变化原因,做到知戏情、懂戏理。站在戏剧中人物的角色角度上,去体验其感受、状态,在不同事情发生后的心理变化等。

(二)获得观众情感共鸣

戏曲舞台中演员主要是为观众述说故事,其自身需要在理解人物的基础上,展示人物的特点,做到清醒与真实的双重意识,进而为观众带来作品人物的真实体验,但是不能到失控、忘我的境地[1]。加强戏曲创作中角色意识与创作体验的分析,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戏曲内容与情感,为观众灵活展现出来,使人物内心活动、情感等细致呈现出来,增强戏剧表演的感染力,进而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获得观众的情感共鸣。

二、戏曲创作中角色意识及创作体验强化的方式分析

(一)熟读剧本内容,走进人物世界

演员与所扮演角色之间,在生活经历、性格特点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区别。熟读、全读戏曲剧本,能够根据人物经历的事件、情感的变化等,灵活展现不同阶段人物的特点,走入角色中,强化角色意识,增强创作体验[2]。

以锡剧《珍珠塔》为例,方家世代为官,但是因为参奏而满门被贬。方卿投奔姑母求助,然而姑母势力,冷嘲热讽,若能得中高官,跪接方卿,方卿离去。锡剧创作中,在这一阶段,需要表现出方卿家庭没落时期的情感特点,展示在投奔姑母前眼中的希望,和受到姑母冷嘲后的失望等情感。

“按點玩意儿”则是戏曲演员创作的角色特点。戏曲表演常见的手法为“三化”法,使用外化、物化及对象化的方式,在生活中自然流露,呈现出难以使用逻辑语言表达的情感。在熟读剧本的方式下,则能够借助多样化的方式,更好的呈现人物心理特点、精神世界,达到形神兼备的作用。戏曲创作中需要提升剧本研读的重视程度,不但需要了解角色的基本经历、故事的内容等,还需要加强对角色气质、心态、言谈举止等细节的分析。在创作中寻找与角色相似的情感且予以扩大,以真情实感去塑造角色,激活戏曲中人物。

(二)增强表演水平,灵活展示变化

戏曲中人物的情感变化,需要通过演员扎实的功底和表演技巧予以呈现。在经验丰富且掌握较多戏曲变化节奏、技巧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加丰富、准确的呈现不同戏曲中角色的特点,满足情绪发展及变化的需求,展现戏曲的魅力。

以锡剧《拔兰花》为例,演员梅兰珍所呈现的作品中,“东方日出照窗纱”为王大姐的出场唱段,原本使用“开篇”和“簧调”,表达哀婉、思念及怨恨等情感。在转变为“铃铃调”为主的旋律后,由散唱转人“慢板”,期间唱了四句“簧调”进入“行路快板”,且在“我的心中常想他”“对不起赠花的蔡旭斋”两句中,以深情的拖腔手法延长,彰显出王大姐的怀念与不平情感。锡剧为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声腔、语言,还是服饰表演等,均具有明显的江南地域特点,对吴文化的发展及传承能够产生重要影响[3]。锡剧表演期间,需要加强锡剧表演特色的分析,增强自身的表演技巧掌握能力。以锡剧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文化脉络的发展。

三、小结

戏剧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具有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底蕴,彰显出民族特色。加强戏曲艺术创作中的角色意识与体验分析,能够增强戏曲艺术表现的能力,加深对戏曲中人物思想及情感的理解效果,在戏曲表演中将环境、人物及情感相互融合,使观众获得更多的艺术享受,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晴滟.从“中国新歌剧”《孟姜女》的创作谈“戏曲交响化”的流变[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9(06):125-139.

[2]张艳萍.经典文学形象的戏曲化重塑 豫剧《王熙凤》表演创作谈[J].中国戏剧,2019(10):79-81.

[3]陈渝林.关于地方戏曲舞台美术的思考和实践——谈衡州花鼓戏《喜盈门》《父亲》舞台美术创作体会[J].艺海,2019(10):34-35.

作者简介:王亚锋,宜兴市锡剧艺术传承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