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浙西南革命胜利的必然性

2019-10-20 08:14田春来
大东方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丽水革命

摘 要:浙西南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历经长达23年的浴血奋战,浙西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彻底胜利,本文在梳理、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四个角度分析了浙西南革命胜利的必然性。

关键词:浙西南;革命;丽水

一、浙西南群众基础好

早在鸦片战争时期,浙西南人民就投入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中,具体表现在1841年,1200名处州兵奔赴抗击英军侵略;处州革命党人追随孙中山先生,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战斗;1911年,建立处州军政分府。

五四运动爆发后,浙西南各界民众积极响应,丽水、缙云、青田等地师生纷纷举行集会、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抵制日货,支援五四运动。六三工人运动后,1919年6月5日,浙西南各县民众罢工、罢课、罢市声援工人运动。

五卅惨案发生后,丽水、缙云、龙泉等县纷纷集会,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打倒帝国主义”口号撼动全城;1927年1月,浙西南地区最早建立的中共地方组织,中共遂昌支部成立;2月,龙游支部建立;4月,浙西南建立直属杭州地委支部;9月,青田支部建立;10月,遂昌支部建立;11月遂昌支部建立,然受左倾盲动错误,上述支部相应解体。

1928年9月,中共缙云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建立中共缙云县委和共青团缙云县委;10月,成立缙云县农民协会常务委员会;12月缙云县委改属省委领导。

1930年3月,建立浙南红军游击指挥部,带领浙南农民开展武装斗争;1932年,中共党员朱金宝奉中共永康中心县委指派到遂昌、宣平、汤溪发展党员;1933年,缙云县工委成立;1934年,缙云、永康籍组建浙西红军游击队,带领农民开创浙东游击根据地;1935年,组建挺进师,进入浙江开展游击战争,创建苏维埃根据地,带领农民积极作战,战略上配合主力红军行动;1935年8月,以松阳、龙泉、遂昌、江山、蒲城为中心,建立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共建立五十多个支部,拥有党员五百余人,引领当地青壮农民踊跃参加红军;1936年8月建立中共浙东南特委,创建浙东南根据地;1937年12月,重建中共浙西南特委,发动民众开展抗日救亡;1938年9月,刘英担任浙江省委书记;1939年2月,“台湾义勇队”在金华成立,宣传动员民众参加救亡;1939年3月,中共浙江省委机关从温州迁驻丽水,在丽水全城领导农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7月,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平阳召开,党员人数从1937年的1219人发展到1940年的4888人;1940年12月,建立中共龙泉、云和边县委和龍泉、庆元边县委;1942年5月,组建浙边临委,虽无上级、无经费但依然率领农民开展顽强的革命斗争;1944年,处属特委领导机关从丽水迁移到缙云县,大力开辟新区,向浙东方向发展;1947年,组建中共处属特委,领导中心放在缙云县内;1948年春、1949年3月,抗暴军、浙东人民解放军先后成立并扩大;1949年4月26日松阳解放,5月6日,中共浙江省委成立,5月8日-17日,遂昌、缙云、宣平、丽水、云和、龙泉、庆元、青田、景宁等浙西南全境解放,浙西南革命取得全部胜利。

浙西南革命胜利是人民群众真心真意拥护和支持的结果,他们同仇敌忾,出现“一门三烈士”、“一门四烈士”、甚至“一门六烈士”,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宁死不屈的顽强革命精神。

二、浙西南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

中共党员是中国先进思想的集中代表,浙西南之所以取得彻底胜利和大批中共党员的正确领导是分不开的。

1.“赤心献革命,决然无返顾”的刘英

刘英,原名刘声沐,1905年生于江西瑞金一个贫农家庭。1929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全国抗战爆发后,刘英历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华中局特派员,指导闽浙赣地区革命斗争。他积极开展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宣传和组织抗日救亡,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多项工作,卓有成效,受到各界爱国人士的瞩目。周恩来曾称赞:“在东南战场上,浙江是站在前进的地位,是值得其他各省仿效的,1942年5月英勇就义。

2.宁死不屈光照千秋 --陈觉

1917年6月,陈觉出生于缙云,仙居交界的缙云县雅亭村一户农民家庭。1937年9月入党,1940年2月主持建立缙云农村第一个党支部,陈觉为开辟缙仙边界革命根据地做了许多基础工作;为革命事业,离妻别子数载不通音讯;1947年7月被叛徒出卖而被捕,敌人残忍地对重病在身的陈觉施以毒刑,坐老虎凳、往口、鼻灌辣椒水,逼供地下党组织和游击队状况。陈觉被摧残得昏死过去,又被冷水泼醒,继续审问。陈觉熟悉闽浙边地委的情况,又回到处属家乡联系工作过,了解处属特委情况。他如果将知道的情况告诉敌人,那两个地区地下党将受到不可估量的损失。面对凶残的敌人,陈觉同志严守党的机密,宁死不屈,咬紧牙关,坚不吐实。敌人的各种硬软兼施都遭到他的痛斥:“要杀就杀,要毙就毙。不要弄这些鬼把戏!”表现了为革命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同年英勇就义。

3.浙西南的刘胡兰 --潘香凤

潘香凤(1925-1948),女。1925年冬出生在浙江青田县万山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9年4月,加入儿童团,后入村妇女会,在革命思想的熏陶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积极参加放哨、宣传等活动。1942年中共党组织在万山设立地下交通站,香凤成为一名地下小交通员,因出色完成任务被同志们誉为“常胜的女交通”。194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又兼任游击队侦察员。1947年11月被叛徒出卖被捕,面对敌人的软硬兼施潘香凤豪迈地说:“我十三四岁就当交通,跑遍瓯江南北10个县,到过括苍东西万个村,党的领导机关我经常去,党的领导人我经常见面,党的情报我经常传递,怎能不道?可是,我只知道一点:我们党有纪律,一个党员绝对不能泄露党的机密!”潘香凤被捕后,被押解到温州市永嘉县碧莲区署,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宁死不屈。敌人的酷刑丝毫不能动摇香凤坚强的革命意志。为了拯救一同被捕的父亲潘进益,还有潘金华、潘岩良等12人,她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也是交通员,并将所有事情往自己身上揽,后来有9人因此被释放。但关于党组织的具体名单和情况,即使敌人上“老虎凳”,用烧红的铁条拷打,潘香凤从未招供一件事。在一次又一次的折磨摧残后,潘香凤伤痕累累,1948年1月13日,潘香凤在永嘉县壮烈牺牲,年仅22岁。

浙西南革命战争中,浙江先后产生11位省委书记(代理书记),其中有王嘉谟、张秋人、夏曦、卓兰芳、龙大道、李硕勋、罗学瓒、徐英、刘英等9位浙江省委书记(代理书记)在领导人民革命斗争中,无私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为革命洒尽了最后一滴鲜血。尤其是在1927年6月至1929年4月不到两年时间里,浙江先后产生了10位省委书记或代理书记,其中有8位书记牺牲,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最小的仅为21岁,最大不过36岁。但因为英年早逝,他们的故事并不广为后人知晓。

中共浙西南特委四任书记宗孟平、黄富武、徐信焜、张麒麟、副书记杨干凡,全部为浙西南革命战争中献出生命,还有许许多多共产党员们。

三、国民党腐朽的统治及爱国官兵的奋起抗战

国民党反动派以蒋介石为首的顽固派错误的提出“攘外必先安内”对中国革命军人开始大肆的虐杀,对革命根据地开展五次大规模的“围剿”妄想把中国革命的烈火熄灭,中国红军被迫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进行战略阵地的大转移。

国民党内部矛盾的实质,是其内部各派系之间为了争夺国家权力和正统地位所进行的各种斗争;国民党的众多派系,大致可分为蒋介石的嫡系与非嫡系两种;国民党内民主派与蒋介石政见不合、另树一帜,沉痛打击了蒋介石集团的统治。

浙西南处于闽浙赣三省交界,福建、浙江、江西三省的国民党派系之间各有矛盾。

1937年12月24日,浙江省会杭州沦陷。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浙江全省77个市县中,有1市(杭州市)37县被日军长期占领,30个县一次或数次遭受日军的蹂躏和侵扰,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和深重的民族危机,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不愿做亡国奴的浙江人民奋起抗战,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开展,驻浙江的国民党军广大爱国官兵也奋起抗战,呈现出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壮烈场景。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以刘英为书记的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经过与国民党地方当局的多次和平谈判,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次国共合作在浙江正式形成,中共浙江地方党组织与时任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建立了比较融洽的统战关系。黄绍竑颁布了《浙江省战时政治纲领》,提出了“刷新战时政治,保卫大浙江”的口号,延纳了一批共产党员、进步人士和抗日青年到政府机关和抗日团体工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驻浙江的国民党军广大爱国官兵奋起抗击日军侵略,形成了在日军进攻的正面作战的浙江正面战场。

浙江党组织加强政治争取工作,策动国民党爱国的军政人员起义、投诚、和平改编人数达到1.98万人。1949年2月,浙江省政府主席陈仪起义;3月2日,国民党分水县县长项作梁起义;3月13日,国民党松阳县县长祝更生起义;4月7日,国民党预备训练团贾亦斌起义;4月23日,蒋介石警卫队队长起义;5月4日,国民党一一零师长廖运升起义;5月7日,二零零师师长叶芳起义……

四、中国共产党的深入民心的正确领导

1.屡次纠正“右倾”“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领导

“右倾”错误直击导致亲蒋,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错误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汪精卫的叛变都导致了浙江的大革命遭到惨重的失败,让中国共产党清醒的认识到要想取得革命胜利必须要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左倾”冒险主义一直是拦阻中国人民解放的拦路虎,数次将中国革命扼杀在摇篮之中,对于整个全中国如此,对浙西南革命也同样如此。1927年11月,李立三等人左倾错误导致浙江省委机关、遂昌支部解体;1931年王明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占据中央统治地位,1932年,浙江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1934年6月,左倾导致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失利,受此牵连导致浙江党组织又一次遭到毁灭性破坏;1935年“遵义”会议后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拨乱反正,浙西南革命一步一步走上正轨。

2.大量发展党员,吸引越来越多的积极分子加入党组织,壮大党的队伍

1938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做出的《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指出:为了担负起扩大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彻底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神圣任务,大量的十百倍的发展党员,成为党目前迫切与严重的任务。决议要求各地党组织大胆地向着积极的工人、雇农、城市中与乡村中革命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以及坚决的勇敢的下级官兵开门,把发展党的注意力放在吸收抗战中新的积极分子与扩大党的无产阶级基础之上。

1938年5月刘英当选中共浙江临时省委书记后,省委加强了党的组织发展工作,黨员数量由不足十人发展到最多时候五千余人大幅度增加,9月临时省委改为中共浙江省委,瞎瞎浙南、处州等55个县(工)委,为后续革命斗争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打土豪分田地,促生产政策深入民心

“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浙江各地掀起|“打土豪、分土地”的局面,拯救民众于吃饱饭的难题,领导农民群众开展“四抗”分田分第斗争,调动农民的斗争的积极性,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革命队伍组织。为全面抗日,适时的调整口号将“没收委员会”改成抗日的“征收委员会”;将“穷人不打穷人”改成“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按照“三三制”的原则,即在政府工作的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建立各级抗日民主政府,提出“厉行廉洁政治,严惩公务人员贪污”;大力号召开展农业生产,动员群众开荒种地,兴修水利,组织劳动互助合作;实行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新民主主义政策,促进各项建设事业发展,奠定抗战的基础。

回故历史,遥看明天,浙西南革命斗争经历了“斗争、失败;失败,再斗争;再斗争,再失败;再失败,再斗争;再斗争,取得胜利的曲折发展历程。浙西南革命之所以取得胜利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与上下一致的团结,是不可能的。时代在发展,历史在进步,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光芒为“丽水之干”注魂、赋能、生根,丽水是“两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秀山丽水”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的。

参考文献

[1]张继昌,黄书孟.刘英传[J].温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04.

[2]刘小英;刘锡荣.浩气永存——纪念父亲刘英就义五十周年[J].浙江档案,1992.05.

[3]曾长秋.血书流芳照后人——记烈士陈觉、赵云霄夫妇[J].党史博采,1994.12

[4]浙西南革命精神学习读本[M].浙江:丽水(‘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2019.02.

作者简介:

田春来,男,(1974-)辽宁抚顺人,硕士,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副教授。

(作者单位: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丽水革命
做丽水青山的“运营商”
丽水发现新物种
机械革命Code01
丽水古堰画乡
中国的出行革命
瓯江丽水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颜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