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问政类节目该如何发展

2019-10-20 11:37蒲莹
大东方 2019年12期
关键词:问政主导作用舆论监督

摘 要:近年来,随着各地舆论监督力度的加强,许多地方电视台、广播电台的问政节目又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这类节目中,媒体、政府、百姓处在同一个沟通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主持人应该充当什么角色?把官员问的哑口无言、面红耳赤是不是就是一档好的节目,就代表主持人水平高呢?融媒体时代,全国各类新闻类节目都在探索全新政务访谈模式,在“互联网+”融媒体的信息洪流中,在新的公众传播格局中,主流媒体如何坚守职责使命,促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社会进步?本文将结合相关实例,对“问政节目”在新媒体激变下的新表达进行分析,为今后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关键词:问政;角色定位;舆论监督;主导作用

一、政务节目的现状

政务节目,是指以报道党和政府行政管理事务工作为主要内容的节目,它可能涉及重大路线、方针、政策及法律、规章等信息的发布,也可能关系到会议、考察、调研、决策、执行等政务活动。它既是媒体满足受众知情权、搭建政府与民众沟通桥梁的重要的节目样态,又是政府实现政务公开、行使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延伸和扩展。目前,各地问政节目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电视、广播、网络,各种形式拷问着政府主管部门的工作。

就拿2005年正式开播的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的《阳光政务热线》节目来说,节目开播十三年来,参与的部门和行业由最初十几个,发展到现在64个。省直部门厅级领导先后有近1500人次走进《阳光政务热线》节目直播间,接听电话25000多个,除解答大量的群众咨询外,还直接受理了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1万多個,解决率达到90%以上。

济南电视台、西安电视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在问政节目后做的收视、收听率调查发现,问政节目的收视和收听率是同时段电视剧和其它节目的 2 ~ 3 倍。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问政节目有着较为坚实的民意基础。

二、政务节目的特点

党政部门加入传播主体行列。电视问政节目虽好,一年却不过十期左右,一期能解决的问题也就几个而已。对于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一个城市来说,能直接曝光、推动解决的事件总是很有限的。因此,电视问政节目的更大价值,应在荧屏之外见真章,让类似的问题减少发生、不再发生,使同类问题的解决措施得以推广、得到普及.政务节目还有一个难度是政务节目本身带来的,从电台传播媒介角度讲是传播行为,但是政府角度讲也是政府行为,他是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某种延伸和拓展,政府通过大众媒介向各地的目标对象发布政务信息,这是很多政务节目设置的初衷。

好的政务节目是不灌输,讲的是传输,我们讲既要让人听得到,更要让人听得进。一档真正的问政节目,靠的是“敢于动真碰硬,杜绝弄虚作假,真正急民之所急”,问责官员并不是目的,推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才是关键。就拿山东电视台最近大火的《问政山东》节目来说,它开启的是一种全媒体直播互动,不带剧本,不搞彩排。以演播室主持人现场问答为主线,穿插暗访短片、连线督办、当事人讲述,政府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各地相关负责人解读、答疑、承诺,问政专家质询、群众代表提问以及网友在线互动提问、观察员点评等多种形式,被问政负责人与观众现场沟通,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节目设置观众现场“表情包”举牌环节,对被问政部门的现场答复表达自己的意见,事后通过网络反馈,统计调查广大网民的满意度。作为“标配”,被问政的厅局部门,全部连夜召开会议,针对曝光问题部署整改,派出调查整改组督办处理。

节目从顶层设计和架构上,已经形成了与政府部门联合推进的工作机制,在节目运行中也形成了厅局级领导做施工队长,16市相关部门主抓落实的机制。

三、电视问政节目长效发展的对策

在新环境下,问政节目的形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社会公众可以借助网络转体链接,或者是移动 APP 等同步收听、收看节目,使得观众可以突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参与广播电视问政节目中。与此同时,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互动形式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热线电话,而是可以通过后台语音留言、图片等方式来积极参与,可以弥补电话热线自身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且通过图片所反映出事实真相也更加具有说服力,可以更加直观,从视觉方面来补充电话热线存在的不足。

从现状看,广播电视问政节目对应用新媒体平台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是重视的.但目前还停留在较为浅显的阶段,大多是节目的补充而没有做到深度的有机融合,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努力。

(1)加强新媒体客户端的维护.提高权威性和公信力,问政类节目能及时地获取来自权威部门的政策信息.许多是民生热点.要及时抓住,进行追踪报道,深度解读。对于这类节目,仅仅做到简单的回听回看显然是不够的.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人们更乐于接收“短平快”的信息,所以要对大时段的节目内容重新拆分提炼,碎片化处理,便于通过微信等方式推送,音频,文字,图片等内容可以灵活组合,以富有新媒体特色的方式包装,增强吸引力。

(2)近年来,新媒体越来越多地介人人们的生活,它在满足用户获取大量信息需求的同时,对于舆论的影响力也在迅速增强。各地的问政类节目都注意到了这一点,也在尝试运用新媒体工具拓展节目的传播领域,搭建新媒体的舆论平台,目前,各地的广描电视回政类节目大都实现了全媒体互动。现在很多的节目都有自己的微信、微博公众号来宣传节目,收集素材,但是利用的范围还比较浅显,大多是节目的补充还没有做到深度的有机融合,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努力。目前大部分的问政节目接到的问题还是直接转给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来解决,因为媒体也确实没有很大的精力件件去落实采访,长此以往也会消磨媒体的公信力,影响节目的吸引力。如果和政务平台打通,实现常态交流、融合互动,受众就能随时随地的找到反映问题的窗口平台,而政府平台也多了一个信息渠道,能更大程度的实现双赢。

新媒体的遍地开花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作为舆论监督的最早阵地,传统媒体还是有着严肃性和公信力的,依然还是可以发挥重要的舆论监督能力。媒体融合到底该怎么融合,在问政节目之路上我们也一直在探索,媒体融合为问政节目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只有搭建好这一平台,才能让这句“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声”真正走进百姓心里,才能稳固我们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海沫.电视问政的发展现状及出路思考 <期刊>·信息科技·新闻与传媒;《现代视听》,2018年.05期

[2]郭静.人格化传播,让广播政务节目入耳入心[J].中国广播,2018(05):8-11.

[3]张岚.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问政类节目的融合与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5,6(17).

作者简介:

蒲莹(1983.2—)女,汉族,籍贯山东聊城,山东广播电视台主持人,研究方向:新闻编播.

(作者单位:山东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问政主导作用舆论监督
问政“小事”解决民生难题
“媒体问政”如何走得长远
人大主导立法六人谈
峨眉盘破门武术保护与传承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丹江口 《百姓问政》聚焦履职尽责
全媒体时代做好舆论监督的五个方面
真正让舆论监督有力量
岂止“问干部”,更是“问民意”
舆论监督的建设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