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夹克法”加固桥梁桩基础的应用

2019-10-20 13:11李军歌
砖瓦世界·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桥梁施工

李军歌

摘 要:本文以桥梁桩基础的加固处理方法为研究对象,对“夹克法”的应用原理与执行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对基本原理与施工要点的介绍,文章引入了G205浙江段桥梁加固工程的操作案例,在具体方法对比中,说明“夹克法”的应用条件与优势效果,为相关技术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材料。

关键词:夹克法;桥梁施工;桩基础加固

现代化工程建设领域中,桥梁项目的桩基础结构,是保证其整体质量的基础性内容,需要在载荷力水平与稳定性条件上作出调整。

一、“夹克法”技术原理

所谓“夹克法”桥梁桩基础加固技术,又可根据其材料,将其称为玻纤套筒加固技术,通过对玻纤套筒材料的应用,使其与原有的桩基础形成完整结构,并避免钢筋材料出现进一步的锈蚀问题。

在此项技术中,完成了高强度的防护结构,在相对较为持久的护筒中,可以对盐碱、酸性腐蚀、污染物、干湿物质、冻融等结构负面影响效果进行隔绝,保证桥梁桩基结构的稳定性状态。同时,在此项技术中,还可将多用途调剂单的氢酯环氧灌浆材料粘结在结构的表面,发挥出疏水材料的防护效果,并在水下形成自流平与固化结构调整。

区别于传统的桩基加固技术,应用“夹克法”之后,使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在水下操作中,更加便捷的完成施工处理,并将所有材料都集中在玻纤套筒结构中的条件下,保证技术的便捷性,使整体桥梁桩基维修加固技术得到优化,于整体技术执行中展现出效率性、成本性优势。

二、“夹克法”加固桩基施工要点

“夹克法”施工操作中,应在施工处理前,由潜水员对水下工况状态进行勘察,在确定桩基破损程度之后,形成完整的数据报告。当潜水调查员发回地面之后,需根据这些调查数据报告,产生系统技术处理方案,保证“夹克法”的技术合理性与执行效果。

第一,应先对水下结构进行清理,在保证无混凝土残渣的条件下,对于裸露在外的钢筋材料也进行适当的技术管理。注意,如果水下钢筋出现明显的腐蚀现象,应对所有出现腐蚀的钢筋结构进行清除,以此保证施工处理基础效果的稳定性。第二,需在水下进行玻纤套筒的安装,并完成相应的封底处理。方法上,应在套筒的锁扣槽内注入低模量氢酯环氧胶,然后根据项目的实际强化需要,对套筒的结构区间进行调整,使其在上下条件上,作出46-61cm区间内的延伸。由此,在完成禁锢袋设置后,按照15cm的标准,将整体结构分为不同的区间,以此保证技术结构体系的完整性。第三,使用直径大于110mm的PVC管材料,在垂直结构上完成固定,并将管子的另一端高出水面[1]。由此,通过向这一PVC管向结构中注入连接材料,并保证下口连接状态始终处于一定的倾斜角度,展现导流器结构的应用效果。第四,在人工灌注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对灌注材料进行搅拌,并将灌注速率保持与匀速状态下,保证灌注施工的质量条件。注意,在泵车的材料输送条件上,需要保证泵车停放在平坦无障碍的位置上,并避免高空位置存在高压输电线路,维护泵车施工的安全性状态。而在泵车些干输送材料时,其整体的机身倾斜度,也要控制在3°以内,并在就位后打开泵车车灯,避免出现车辆碰撞问题。

三、“夹克法”应用案例分析

(一)案例项目概述

G205浙江段桥梁结构中,采用盖梁、钻孔灌注桩为基础。在对水下桩体结构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有13根桩基结构,带有明显的掏空、露筋现象。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持续性扩大,需要在现有病害条件的基础上,消除其结构问题对于承载力与结构耐久性的影响。尤其在补充围堰强度的处理中,可以通过极强化横截面积的处理方案,补充结构强度与稳定性。

(二)围堰加固措施

围堰桩基的横截面增加处理中,需要首先采用驳船将完成预制加工的钢围堰运送到待处理的加固桩基位置,然后通过浮吊或其他起吊设备,将钢围堰掺入水中,并在水下,由潜水工作人员完成拼装。在完成围堰安装后,还需对水下的沉淤进行清理,在确保整洁状态后,才能执行封底混凝土的浇筑工作[2]。当水底浇筑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要求水平之后,则需要对钢围堰展开抽水处理,并在清除桩基表面松散混凝土的同时,完成混凝土砂浆层的打磨处理,使其结构层表现的更加清晰。由此,对原桩基进行钻孔植筋操作后,可在原桩基础上,在外围设置悬挂钢筋网,使植筋结构与原桩基进行有效连接,保证横截面增加措施的执行效果。最后,还需安装结构模板,并在完成在浇筑处理之后,形成加固之后的桩基结构,增加混凝土的横截面积。

(三)“夹克法”应用方案

在案例项目中,桥梁第15跨结构,需要采用“夹克法”进行加固处理,并在具体技术应用措施上,根据工程建设条件进行改良,保证特殊跨段条件的加固处理有效性。流程方法上,项目施工单位设置了完整的工程操作计划。并可大致总结为以下步骤方案。

第一步,由潜水操作人员,对水下的桩基结构进行清理,在清除其表面附着物的同时,凿除松散、残损的表面混凝土材料。例如,如果在水下桩基结构中,存在钢筋锈蚀的问题,则需在清除混凝土材料的同时,也对产生锈蚀的钢筋材料进行清理,并使用钢丝刷完成这一技术操作。

第二步,需完成加固桩基结构的玻纤维套筒安装。在技术处理中,应先向套筒的锁扣槽内部,注入低模量的氢酯环氧胶材料。当这一材料撑开玻纤套筒结构之后,确定其对于桩基的包裹状态。此时,就可以精确地完成玻璃纤维套筒的定位,并使用紧固带,对其进行临时性的固定,然后再使用不锈钢材质的自攻螺纹锚固套筒,对接缝位置展开技术处理,保证整体技术操作的执行效果。

第三步,施工人员在桩基结构底部,安装了25mm规格的可压缩密封条,并消除了立柱结构与玻璃纤套筒之间的所有孔隙,在保证密封状态的前提下,使用灌注專用料完成处理[3]。操作中,施工人员为了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状态,在灌注材料添加至15cm以后,对其进行静置处理,当其关注部分彻底固化之后,再继续执行剩余部分的灌注,直到所有空间灌注完成为止。

第四步,项目施工人员将低模量氢酯环氧胶材料与立柱的关系调整为斜界面状态,当完成所有的施工处理之后,再拆除其中的紧固带结构,保证施工处理的技术合理性状态。

通过以上四个步骤的技术操作,在桥梁桩基加固施工的过程中,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状态。尤其在“夹克法”的应用条件下,有效地降低了整体围堰维修的时间与成本消耗条件。在完成特定结构处理的同时,“夹克法”仍然可以保持自身技术的应用效果,并在便捷性方面,也展现出一定的技术优势。由此,这一技术也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在桥梁桩基础加固处理的过程中,呈现出了明显的应用优势。

四、结束语

综上,桩基“夹克法”加固施工技术,在国际上已经有了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经验,在国内的部分地区,也已经着手于此项技术的应用开发。虽然应用范围并不广泛,但已经展现出了技术性的开发价值。尤其在G205浙江段的建设应用中,通过对比操作,使此项技术的应用价值更加直观地呈现出来,为扩大技术内容影响范围,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应用实践材料。

参考文献:

[1]冯忠居,董芸秀,文军强,等.宁波深厚软基区公路桥梁桩基承载力计算方法[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9,52(S1):16-22.

[2]刘畅.隧道暗挖施工对临近桥梁桩基础的影响及加固措施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04):122-123.

猜你喜欢
桥梁施工
桥梁施工中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浅析市政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桥梁施工中的悬臂挂篮技术探讨
探析高速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
桥梁施工中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挂篮悬臂浇筑施工中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桥梁挂篮悬臂施工技术分析
线形控制技术在大跨度悬灌连续梁施工中的应用
浅析56m预制节段拼装箱梁张拉压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