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土建筑的发展与未来

2019-10-20 13:44王丹青
砖瓦世界·下半月 2019年11期

摘 要:夯土建筑在现当代的发展,远远不及在古代的辉煌。夯土不仅具有方便取材、成本低廉、施工简易、以及低能耗无污染等优点,同时也具有文化艺术价值。本文对夯土建筑的发展现状、价值、建造工艺的改进进行基础的梳理及审视,分析夯土的现代应用,展望夯土建筑的发展。

关键词:夯土建筑;建造工艺;现代应用

在过去,夯土建筑是中国乡村常见的建筑形式之一,它是一种绿色环保、低能耗的建筑。由于1970年首次全球能源危机,绿色建筑特别是夯土建筑,在国外开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在我国现当代,夯土建筑的发展并不乐观,这不仅取决于钢筋混凝土材料工艺发展的阻碍 ,也与人们对夯土建筑的刻板印象有很大关系。随着现代夯土技术的不断进步,天生具有优良性能的夯土建筑,正在等待着能重回巅峰与辉煌。

一、夯土建筑的发展现状

20 世纪70 年代开始,夯土建筑就成为各个国家的重点研究项目,这些国家基本分布在北美、欧洲、大洋洲。法国尤其重视革新和推行现代夯土技术,国际生土建筑研究和应用中心(CRATerre-ENSAG)位于格勒诺布尔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土建筑分部的执行机构,是生土建筑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权威机构。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夯土技术的研究也有令人瞩目的成果。

目前,国内有一些探索和实践,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出版了《新型夯土绿色民居建造技术指导图册》等参考书,非常具有指导作用。通过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和不断的探索,我国夯土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然而中国是发展中大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工业化水平低,夯土建筑的推广并不如意。因此,目前要通过建设示范建筑来积极推广夯土材料。

二、夯土工艺的改进

(一)夯土材料的优化与改进

材料的选择已脱离传统的人工夯筑工艺,采用新的混合比配方,以一定比例混合的粘土,砾石,沙子和水,同时结合使用动夯锤与高强模板,对施工细部的改良,使夯土的各种性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夯土工艺的改进——夯土预制

世界夯土营造的领军人物马丁·劳奇将工厂预制和现场拼装推向了市场,虽然预制生产这些墙仍然是一项时间密集型的工作,但生产和安装分开让时间更易协调了。这让夯土建筑的建设到达了一个新的水平,也让更多的建筑工程去考虑使用夯土。这种工艺还在不断发展中,在未来的发展肯定有一片广阔天地。

三、夯土建筑的价值

(一) 夯土建筑的生态价值

夯土是一种传统的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就地取材、运输成本低,可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夯土具有良好的蓄热作用,有助于建造舒适的室内环境,冬暖夏涼;并且夯土墙无毒无污染,不会危害健康。

(二)夯土建筑的文化价值

夯土作为具有悠久的历史建筑材料,取于本土,用于建筑,是对本土文化的保护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用夯土作墙面和装饰,传承本土文化、传递文化情感,并通过现代技术的改良和创新为传统赋予更多的价值和文化内涵。

四、夯土的现代应用——三宝蓬艺术中心

艺术中心坐落在景德镇三宝村,占地近3000平米,有着延绵100多米、近4米高的夯土外墙。墙上有多个不同方向的入口来取代建筑的指定入口,使建筑显得自由而开放。它的地下一层是展厅,而地上一层是由夯土墙围合的通透空间,一眼就望到头。

整体由夯土墙构筑而成,建筑中有蜿蜒的水系,把陶瓷创作中泥、火、水的关系完美诠释。这里需要一个连续的、内外一致的墙体来增强紧张感,当地的土是发红的粘土,在其中掺入了碎瓷片去构筑夯土墙,进一步展现了当地的文化,又烘托了整个空间的氛围,神秘又具有挑战性。或隐或现、或明或暗、忽上忽下、忽里忽外,夯土墙的低调纯粹显得内在空间精准而沉静,实现了人与艺术与自然的相互交融。

五、结语

当今生态能源危机不断加重,对于建筑材料的追求越来越高。夯土有着生态环保、可持续及地域文化等其他建筑材料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传统工艺结合现代技术也会使夯土的使用与施工更加便捷高效。

通过前辈们地努力研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现代夯土技术理论,为我们做出了指导和引领。今后我们要继续努力,对材料和建造技术要深入探索和继承,不断完善和创新,争取让夯土运用到各种建筑领域,特别是公共建筑,做好示范性,改变人们的刻板印象。这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眼球,在当代重新焕发活力,也必将对当代生活产生里程碑式的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刘珺.夯土建筑, 还是那么牛! [J].广西城镇建设,2019

[2]吴晨雨,葛 洋,陈 琛等.夯土材料的现代应用策略与实践[J].四川建筑,2018

[3]刘翔,柏文峰.现代夯土建筑在我国推广发展的策略研究[J].城市建筑,2018

[4]崔陇鹏.生土建筑的发展与未来[J].建筑与文化,2017

[5]易雪.夯土新的形式可能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7

作者简介:  王丹青(1995.11—),女,汉族,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设计学,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