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葡萄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9-10-21 07:54吕中伟娄玉穗樊红杰吴文莹张晓锋
河南农业科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河南省葡萄栽培

吕中伟,张 柯,王 鹏,娄玉穗,樊红杰,吴文莹,张晓锋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园艺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2)

河南省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适中,是葡萄适宜栽培区[1]。河南省地处我国中部,地理位置优越,承南启北、连贯东西,交通十分便利,发展葡萄生产的地理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河南省葡萄栽培历史悠久,葡萄产业在全国的地位举足轻重。20世纪80年代,河南省葡萄面积超过2.1万hm2,仅次于新疆、山东,成为我国第三大葡萄栽培大省。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土地政策的调整,葡萄产业由于其见效快、收益高等优点,逐渐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主导产业,各地均掀起了葡萄种植热[2-4]。河南省葡萄栽培面积和产量一直稳步上升,高效栽培技术方面也取得一定的发展。但是,在生产总体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河南省葡萄产业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区划不合理、品种结构较为单一、标准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弱、区域分散、规模化和产业化程度低、品牌意识薄弱、劳动力紧缺、用工成本增加、病虫害预防体系缺乏等,导致果品质量不高,成熟期过于集中,丰产不丰收,经济效益低下,直接减低种植者的投资热情,严重影响葡萄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5]。随着土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以及葡萄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葡萄产业面临的问题将日益突出。为精准把握河南省葡萄产业发展现状,从生产现状和市场状况两方面入手,对河南省葡萄产量、面积、区域分布、品种结构、产值、生产组织形式、加工情况以及市场需求、供应品种、价格走势等进行调查和分析,并进行市场预测,探讨河南省葡萄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对策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河南省葡萄产业良性发展的可行性对策。

1 河南省葡萄生产现状

1.1 产量

以省域进行划分,我国葡萄产地大致分为较大规模种植区、一般规模种植区和少量种植区3类,河南省葡萄产区属于较大规模种植区[6]。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葡萄产业发展极为迅速。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12年起,河南省葡萄产量持续增长,从2012年的55.20万t增长到2016年68.27万t(图1),仅次于新疆、河北、山东、云南、浙江和辽宁,居全国第7位[7]。受全国葡萄产业布局整体西迁(陕西)、南移(云南、江苏)的影响[8],河南省葡萄占全国葡萄总量的比重和排名略有起伏。河南省葡萄产量自2012年的全国第6位下滑至2013年的全国第8位,2014年继续下降至第9位,2015—2016年开始回升,河南省葡萄产量连续2 a超过江苏、陕西,排名全国第7位。河南省葡萄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变化亦同,自2012年的5.24%持续下降至2014年的4.65%,2015年开始略有回升,2016年则大幅提升至4.97%[7,9-12](图2)。

河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2016年,葡萄产量连续5 a在河南省主要水果生产中排名第4位,仅次于苹果、桃和梨[13-17]。而且,河南省葡萄产量稳步上升,占全省水果的比重也呈上升趋势(图3)。

图1 河南省葡萄产量变化

图2 河南省葡萄产量占全国葡萄产量的比重变化Fig.2 Change of grape yield proportion of Henan in China

图3 河南省葡萄产量占全省水果产量的比重变化

1.2 面积

河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河南省果树总面积为44.75万hm2,其中,葡萄面积3.79万hm2,居第4位,占河南省果树总面积的8.47%[13]。2012—2016年连续5 a河南省葡萄种植面积在主要水果种植面积中排名第4位,仅次于苹果、桃和梨[13-17]。而且,河南省葡萄种植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图4),占全省果园总面积的比例也逐年增加。

图4 河南省葡萄种植面积变化

1.3 区域分布

根据《河南统计年鉴》数据,将10个省管县数据并入所归属的省辖市,统计18个省辖市2012—2016年的葡萄种植面积和产量,发现河南省各市县都有葡萄种植,但种植区域分散,产业集中不明显。由于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葡萄在河南省的区域分布很不平衡。总体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葡萄发展规模大,设施化程度也高。如商丘、洛阳等地市葡萄栽培面积和产量一直处于省内前2名(图5—6)。洛阳偃师的葡萄规模最大,且较集中[13-17]。

随着技术的发展,河南产区葡萄栽培模式趋于多样化,已从传统的露地栽培模式发展到避雨栽培、设施促早栽培、休闲观光等多种模式。高效设施栽培模式的发展不仅扩大了河南省葡萄种植区域,而且调整了河南省葡萄产业布局,显著提高了葡萄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避雨栽培和设施栽培可以有效减轻因雨水过多造成的葡萄病害,提高果实品质[18-19],由此带动年降雨量大的豫南区域新一轮的葡萄种植热潮。2012—2016年,豫南地区葡萄种植面积发展迅速,且总体呈上升水平,如信阳、驻马店、南阳的葡萄面积已经超过郑州,仅次于商丘、洛阳,排名前6位。但由于豫南地区近2 a新建葡萄园较多,园区尚未挂果或挂果量较少,虽然种植面积位于全省前列,但是大多数地市的葡萄产量并不高。豫东地区周口葡萄发展也较为迅速,2016年种植面积为全省第4位,产量居第4名。豫中地区漯河的葡萄种植面积不多,但产量较为稳定,排名始终居全省前6位。新乡市葡萄种植面积在2012—2015年间呈持续增加趋势,而葡萄产量却急剧下降,减产高达74.51%[10-14]。可能是由于以当地龙头企业河南省宏力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果园大幅减少葡萄种植面积,而新发展的果园尚未有产量造成。

图5 河南各省辖市葡萄产量

图6 河南各省辖市葡萄面积

1.4 品种结构

为掌握河南省葡萄主要栽培品种及分布情况,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豫东综合试验站自2010年起,持续对全省152个葡萄园进行跟踪调查。受各地经济水平、种植户文化程度、获得信息量的影响,各地市葡萄产区在葡萄品种选择上表现为多样性,采取的栽培方式也各不相同。郑州、洛阳等葡萄产区自2012年起,开始引入欧美种葡萄阳光玫瑰和金手指。洛阳、驻马店、周口、南阳等地2014年起开始种植欧美种户太8号,洛阳、三门峡、新乡同年开始种植欧亚种克瑞森无核。目前,河南省葡萄生产上主栽品种有欧美种巨峰、夏黑、阳光玫瑰、金手指、巨玫瑰、户太8号、京亚、藤稔、8611等,欧亚种有红地球、维多利亚、克瑞森无核、粉红亚都蜜、绯红、摩尔多瓦、美人指、森田尼无核等。虽然栽培品种较为多样化,但河南省鲜食葡萄栽培品种仍以红地球和巨峰系为主,缺乏优良早中熟和无核葡萄品种。红地球、巨峰和夏黑的种植面积约占全省葡萄种植面积的80%,以露地栽培为主。葡萄产量和面积一直排名全省第1位的商丘,8611的种植面积约占当地葡萄种植面积的50%,主要采用温棚模式栽培。葡萄新品种阳光玫瑰由于其优良的品质已逐渐成为目前主栽品种之一,各地市均掀起阳光玫瑰种植热,栽培面积在不断扩大。总体上全省葡萄品种的分布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种植者主要依靠经验及所掌握的有限信息选择品种,不对市场需求做深入调查分析,盲目发展一些市场接受度不高的品种,而且跟风种植现象比较严重。

1.5 产值

2016年河南省葡萄种植面积为3.79万hm2,产量68.27万t,平均单产为18.03 t/hm2。对全省152个葡萄园持续跟踪调查发现,各地市由于种植品种、栽培模式不同,效益差别较大。巨峰系品种群,每公顷产值一般在9万~12万元;露地栽培红地球、维多利亚产区,每公顷产值在12万元左右。漯河临颍县、驻马店新蔡县、信阳罗山县等地采用避雨栽培,葡萄果实商品性大大提高,每公顷效益在18.0万~22.5万元。早熟品种效益高,如夏黑10~15元/kg,每公顷效益30万~45万元。设施葡萄高投入、高产出,如河南省宁陵县温棚促早栽培,每公顷产值在30万元以上;郑州、洛阳、驻马店等地的近郊观光果园的葡萄售价较高,阳光玫瑰的售价在40~80元/kg不等,每公顷效益可达到75万~150万元。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消费者购买能力强,另一方面园区注重科技和资金投入,设施化栽培,精细化管理,优质果率高。但不可忽视的是,河南省葡萄生产中一直存在片面追求高产和大果的现象,导致果品着色不良、糖度下降,严重影响果实品质和商品价值,导致大批果园丰产不丰收,尤其葡萄集中成熟时期“果贱伤农”的问题屡见不鲜。

1.6 生产组织形式

葡萄产业见效快、收益高,逐渐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主导产业。随着土地流转的推进,传统的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正逐渐被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发展公司取代。近几年来,河南省发展较好的以葡萄为主题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发展公司有临颍颍龙葡萄专业合作社、洛阳偃师缑氏巨峰葡萄专业合作社、宁陵县阳驿乡温棚葡萄专业合作社、新乡长垣宏力集团有限公司、洛阳龙阳农业有限公司、许昌聚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驻马店杰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发展公司的发展带动了地区葡萄产业的发展。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休闲时间的增多,交通设施的逐渐完善,家用汽车保有量的猛增,融合一、二、三产业的城市近郊观光果园逐渐成为新风尚,郑州、洛阳、漯河、许昌、驻马店等近郊的观光葡萄园相继建成,并向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县级市发展。

1.7 加工情况

河南省葡萄加工业比较薄弱,没有名扬全国的龙头大企业。河南省葡萄酒产业几经波折,曾经从辉煌跌到低谷,直至今日的复兴。目前规模较大的葡萄酒企业主要有民权九鼎葡萄酒有限公司(原民权葡萄酒厂)、民权县天裕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和河南省鹤壁市宏达葡萄酒厂等。随着葡萄产业的逐步发展,一些小型的葡萄加工企业陆续建设和投产。此外,一些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葡萄庄园、农业发展公司也开始逐渐发展葡萄加工业。葡萄加工产品以干红为主,甜型酒比例也在增加,此外还有葡萄汁、葡萄醋等[20]。

2 河南省葡萄市场状况

2.1 需求量

河南省人口过亿,内需旺盛。假如人均年消费10 kg优质葡萄,河南省每年葡萄市场需求量约为100万t优质果,数额相当惊人。河南省自产葡萄90%以上用于鲜食,酿酒葡萄只占很少部分;葡萄产品外销很少,主要供应省内,但是受成熟期过于集中、商品果率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占据本省葡萄市场的份额非常小。目前河南省葡萄市场主要依赖云南、山西、陕西、浙江、河北、辽宁等地供应,此外还有部分进口葡萄产品。因此河南省葡萄生产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2 品种结构

通过调查河南省果品市场葡萄年供应的品种情况发现,河南省葡萄市场已经实现周年供应。除了2016年批发市场新增葡萄品种阳光玫瑰和克瑞森无核,2012—2016年,市场上供应的葡萄品种变化不大。1—3月,市场上以红地球葡萄为主,主要是贮藏保鲜果品,还有部分是美国、智利进口。4—5月,市场上供应的葡萄品种有夏黑、红地球、维多利亚等,都是来自外省,云南、河北等地供应。6—7月,主要为保护地早熟品种,如夏黑、维多利亚、8611等。8611来自河南商丘产区,其他品种小部分为本省自产,大部分来自云南、辽宁、河北等地。8—10月,以中晚熟葡萄品种为主,如巨峰、藤稔、红地球、无核白鸡心、阳光玫瑰、克瑞森无核等,有本省自产,也有河北、山西、云南、辽宁、陕西等地供应。11—12月,市场供应品种有红地球、克瑞森无核等,都是来自外省,新疆、辽宁、河北等地供应。虽然河南省葡萄产区2012年开始种植阳光玫瑰,但多以观光采摘形式出售,2016年起有部分流入批发市场。2016年起,河南省果品市场开始供应克瑞森无核,主要来自山西和山东产区。

2.3 价格分析

通过对郑州万邦农贸市场葡萄价格连续6 a的调查发现,市场价格变化幅度不大,总体上有逐渐降低的趋势。红地球、巨峰一直是占据河南省市场份额最大的葡萄品种,且90%左右来自外地供应。红地球前期主要来自云南产区,价格9~12元/kg;后期主要来自山西、陕西和本省产区,价格3~5元/kg(图7)。巨峰葡萄前期主要来自浙江产区,果穗大小合适、果粒上色均匀,商品性高,售价为8~11元/kg;后期主要来自山西、辽宁、河北和本省产区,果穗偏大、上色不均匀,商品性差,售价一般为3~4元/kg(图8)。河南省葡萄产区种植模式以露地栽培为主,果实商品性不高,市场价格明显低于其他产区,同样的葡萄品种以河南产区的葡萄市场价格最低。

2017年克瑞森无核市场份额增大,价格6~12元/kg,主要来源于山西产区和山东产区。山东产区克瑞森无核果实着色均匀,销售价格较高。2016年阳光玫瑰作为葡萄新品种进入批发市场,价格16~20元/kg,来自安徽、河南产区,批发价格较高,占据市场份额不大。

2.4 市场预测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提高,对高档鲜食葡萄和葡萄酒的需求量增加。预计2019年以后,河南省果品批发市场上葡萄品种结构将发生轻微变化,红地球和巨峰依然是主导品种,早熟品种夏黑无核和中晚熟品种阳光玫瑰、克瑞森无核、红宝石无核等优质、无核葡萄品种的市场份额将会逐渐增大。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应大力发展优质、早熟和无核葡萄品种。

图7 河南省红地球葡萄价格走势

图8 河南省巨峰葡萄价格走势

3 主要问题和对策

通过对葡萄生产现状和市场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河南省葡萄产量和种植面积连年持续增长,葡萄种植区域遍布河南省各市县,栽培模式趋于多样化,以葡萄为主题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发展公司和融合一、二、三产业的近郊观光果园发展的如火如荼,标准化管理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河南省果品市场日渐丰富完善。但不可忽略的是河南省葡萄产业仍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河南省葡萄市场竞争力差,效益不高,投资热情下降,影响河南省葡萄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1 区划不合理,品种结构待优化

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河南农业大学为代表的科研单位和高校,通过引种、资源研究和种质改良,致力于河南省葡萄主栽品种的更新换代,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阳光玫瑰、夏黑、克瑞森无核等新优葡萄品种的种植面积和市场份额正逐年增加。但目前,河南省鲜食葡萄栽培品种仍以红地球和巨峰系为主,种植面积约占全省葡萄种植面积的80%,缺乏优良早中熟和无核葡萄品种。各地发展葡萄普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不对市场需求做深入调查分析,仅仅依靠已有的经验和所掌握的有限信息,盲目发展一些市场接受度不高的品种,而且跟风种植现象极为严重,缺乏前瞻性的产业规划和布局,不经过合理区划,片面追求发展规模,不考虑市场需求、品种适生区,导致品种发展、生产规模、产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虽然葡萄的种植面积在增加,但栽培品种多样性减少,鲜食葡萄局限于少数几个“国际化”品种,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少,品种结构较为单一。葡萄新品种阳光玫瑰由于其优良的品质已逐渐成为生产中主栽品种之一,各地市均掀起阳光玫瑰种植热,栽培面积在不断扩大,一旦规模化形成,成熟期和销售期高度集中,极易造成果品滞销。

建议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精准定位,合理选址,着眼于全省乃至全国的种植结构,综合考虑市场需求、当地气候条件,合理布局,多元化发展,科学选种不跟风,避免大规模发展已规模种植的品种,适当发展优良早中熟和无核品种,优化品种结构,打造区域特色。适宜河南省葡萄产区规模化种植的早熟品种有夏黑、8611、京亚等,中熟品种有阳光玫瑰、巨玫瑰、户太8号、藤稔等,晚熟品种有克瑞森无核、红宝石无核、摩尔多瓦等。

3.2 标准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弱

河南省葡萄设施栽培及标准化管理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发展,避雨栽培已经在降雨量大的豫南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但葡萄生产标准化程度总体上仍然较低,优质标准化栽培理念也尚未普及。目前生产上仍以传统的露地栽培为主,栽培架式多采用篱架,很多园区没有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中片面追求高产和大果,忽视果品质量,导致果实着色不良,糖度不高,品质下降,优质果率低,严重影响果品商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降低销售价格和种植收益。

建议加大标准化高效种植技术的推广力度,为葡萄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后盾;种植者自身需转变观念,注重科技和资金投入,适当发展避雨栽培、促成栽培、休闲观光等高效栽培模式;生产中应兼顾产量和品质,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适当控制产量,精细管理,注重品质,提高优质果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3.3 区域分散,规模化和产业化程度低,品牌意识薄弱

虽然近几年来河南省鲜食葡萄发展较快,各市县都有葡萄种植,但种植区域分散,产业集中不明显,且规模化和产业化程度低,品牌意识薄弱,缺少龙头企业的带动,组织化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和市场,即使生产出优质葡萄,也不注重分级、包装等产后处理环节,商品性差,效益不高,导致投资热情下降,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

建议采后严格分级,精美包装,冷链运输,提高商品价值。发展壮大葡萄加工业,为葡萄生产结构调整注入活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葡萄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带动区域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打造品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4 劳动力紧缺,用工成本增加

农业从业人员减少,现有劳动力群体年龄普遍偏大,而且综合素质不高,葡萄花果管理等关键时期劳动力缺乏,而且人工成本逐年上涨,葡萄生产成本增加。此外,果园机械化程度低,耗费大量人工。

建议大力推进简约化栽培模式,发展省工化栽培葡萄品种,如新雅等。生产上采用水肥一体化、宽行距种植,推进果园机械化作业,减少用工量,缓解劳动力缺乏,降低生产成本。

3.5 缺乏病虫害预防体系

葡萄生产中病虫害发生严重,种植者缺乏预防为主、绿色综合防控的意识,不提前预防,发现病虫才用药,而且乱打药现象较为普遍,不仅效果不佳,提高农药防治成本,而且极易造成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影响种植收益。此外,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葡萄种植者对自然灾害的反应能力较差,损失惨重。

建议加大病虫害预警、绿色综合防控力度,强化自然灾害预测、预报、预警和应对工作能力,为葡萄生产提供保障。发展设施栽培,降低病害,减少农药使用,提高商品果率。

4 产业发展趋势

河南省人口过亿,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该区域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和较强的购买能力,内需旺盛。河南本省自产葡萄主要供应省内,但是占据本省葡萄市场份额非常小。河南省葡萄市场主要依赖云南、山西、陕西、浙江、河北、辽宁等地供应,此外还有部分进口葡萄产品。因此,河南省葡萄产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葡萄产业见效快、收益高,逐渐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主导产业。受政策、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以葡萄为主题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发展公司,尤其是融合一、二、三产业的城市近郊观光果园会进一步发展,河南省葡萄区域分布不平衡程度将有所缓解,葡萄种植空间布局将继续表现扩张态势。劳动力缺乏一直是制约葡萄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且葡萄生产中现有劳动力群体普遍年龄偏大、综合素质不高,随着葡萄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劳动力的缺乏将加剧;此外,专业技术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和财务管理类人才的需求量也将激增。因此,迫切需要通过培训提升农技人员的综合素质,积极引进专业技术、市场营销、财务和管理类人才,提高待遇,并利用互联网优势,建设电商、微商等网络平台,与果商、消费者建立联系,按需订单式生产,规避风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果品市场对精品果、高档果、优质果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加。这将迫使葡萄种植者顺应市场需要,转变观念,改变生产模式,坚持“种植集约化、品种市场化、发展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省工化、栽培设施化、资源节约化,果品安全化”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节本为中心,以质量为目标,以科技为依托,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提质增效,全面推进果品生产由传统“数量型效益”向“质量型效益”转变,增强葡萄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注重品牌发展,力争三产融合,才能充分发挥河南省的区域优势,促进葡萄产业顺利升级,推动河南省葡萄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猜你喜欢
河南省葡萄栽培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当葡萄成熟时
大豆要高产,该如何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