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在恶性血液病临床示教课的探索

2019-10-21 06:40庞楠楠骆婷婷王新有
医学信息 2019年17期

庞楠楠 骆婷婷 王新有

摘要:目的  探索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在恶性血液病临床示教中的应用。方法  以学习恶性血液病内容的98例2016级公卫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51例和对照组47例。实验组先引入免疫分型资源,问题导向将教学内容问题化辅助教学;对照组学生用传统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观察两组出科考试成绩和学习主动性评分。结果  实验组血液病出科考试成绩为(50.14±8.12)分,高于对照组的(40.40±7.9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习驱动力、深入学习、控制学习、扎实学习及学习积极主动性总分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恶性血液病的教学中通过问题导向将教学内容问题化,再合理引入免疫分型资源后可以培养学生深入学习的能力,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关键词:免疫分型;恶性血液病;临床示教

Abstract:Objective  Exploring the application of problem-oriented teaching mode in clinical teaching of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Methods  A total of 98 cases of 2016 public health students who studied the content of malignant hematological diseases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51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47 case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first introduced the immunophenotyping resources, and the problem-oriented guided the teaching content to assist the teaching; the control group students use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After the course, the two groups of examination scores and learning initiative score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scores of the blood tes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50.14±8.12),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40.40±7.91),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learned the driving force, in-depth study and control. The total scores of learning, solid learning and learning initiative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n the teaching of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the content of teaching can be solved through problem-oriented, and then the introduction of immune typing resources can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in-depth study,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improve students' initiative.

Key words:Immunophenotyping;Malignant hematological disease;Clinical teaching

为了不断的改革和更新教学模式,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医学工作者一直在临床教学中进行探索。血液病是内科学重要组成部分,最近几年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快速进展,恶性血液病的精准诊断及治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血液病临床示教课,已极不适应目前恶性血液病临床-教学快速发展的需求[1,2]。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以及对血液病知识理解掌握程度,我们进行了教学改革:以免疫学分型为切入点,建立了免疫分型资源库,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分小组进行合作,从而达到自主学习、深入学习、解决问题的目的,促进医学诊疗体系的构建与思维的发展。学生在免疫学课程中已经系统学习了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将CD分子的差异性表达运用于恶性血液病的明确分类中辅助教学,易于理解且短期内容易掌握。因此,本研究通过建立免疫分型资源库,在临床教学中设置问题,探索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在恶性血液病临床示教课的应用前景。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新疆医科大学公卫2016级-1班和2016级-4班学习恶性血液病内容,于2019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病中心见习的学生为观察对象。将公卫2016级-1班51名学生设为实验组,公卫2016级-4班47名学生设为对照组。临床示教老师职称为讲師或副教授,并在血液科工作至少6年以上。两组学生年龄20~22岁,所有学生均为5年制本科的全日制学生,学生学习时间均为6个学时。实验组男生22例,女生29例;对照组男生20例,女生27例。两组学生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即PPT教学为主,板书为辅,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先介绍恶性血液病临床特征和诊断要点,学生按照老师讲述的内容进行查体。实验组教学内容及进度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引入免疫分型资源辅助教学,具体方法如下。

1.2.1建立免疫分型资源库  收集血液病中心恶性血液病不同类型的白血病病例,每种类型准备20份的典型免疫分型结果图片,将标本结果图片编号进行分类存放,方便查阅。

1.2.2课程安排  在学习理论课结束后,安排相应内容的血液病示教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将学生分为5组,每组8~10名学生,每组1个病例。为了让学生能辨认白血病细胞的存在,先引导学生复习理论课所学的正常造血细胞分化抗原的表达。如:正常早期B细胞表达CD19、cCD79a、CD10、CD22和CD34,而肿瘤B细胞还异常表达CD20。

1.2.3设置问题  授课老师在教学前3 d将患者的病例资料和住院号发给各组见习学生,并引导学生从病例中提炼出患者主诉、现病史和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学生通过住院号进入资源库查阅该患者免疫分型结果报告单先进行解读,以备上课时回答老师提问,即“该患者疾病如何诊断?”。

1.2.4总结讨论  学生在研究免疫分型结果的基础上,再通过有针对性的问诊和查体对白血病分型进行试诊。学生对照标本源的患者病史、查体、其它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展开病例讨论。在讨论后示教老师组织5组学生进行发言,学生结合患者所有检查报告及问诊和查体情况给出初步诊断结果。最后由示教老师归类总结每组病例患者的免疫分型结果特点,告知学生最终诊断结果,并给学生画出诊断流程图。

1.3评价指标  评价两学生恶性血液病学习内容的出科考试成绩。出科理论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60分,考试时间30 min。对两组学生同时采用学习积极主动性量表(active learning state,ALS)测評[3]。该量表包括学习驱动力、学习目标、深入学习、控制学习、扎实学习5个维度,总分21~105分,得分与学习积极主动性呈正相关。所有学生考试结束后统一发放ALS量表进行测评,共发放量表98份,回收98份,测评有效率为 100.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恶性血液病的出科考试成绩比较  实验组恶性血液病的出科考试成绩为(50.14±8.12)分,高于对照组的(40.40±7.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ALS量表评价比较  实验组学习驱动力、深入学习、控制学习、扎实学习及学习积极主动性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习目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血液病学教学大纲中的急性白血病是血液系统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实验室诊断急性白血病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内容。由于急性白血病的分型诊断较为复杂,而且课时数受限,学生很难在短期内掌握[1]。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习效率也成为教学环节的重点。在建立血液病医学素材资源库时,收集了恶性血液病不同类型的急性白血病的免疫分型结果图片。白血病免疫分型采用的抗原标志,是表达于正常造血细胞不同分化发育阶段的分化抗原。但在白血病细胞中经常出现异常的抗原表达,这些异常表型,可以作为诊断白血病的有用指标,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标准[4]。

本研究发现,实验组学生在出科考试成绩和学习积极主动性总分上均优于对照组,说明教学中将血液病理论和免疫分型结果结合后,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在学生得出诊断结果之前,对患者的免疫分型结果资料充满了兴趣,因为学生欲从该资料中找出诊断的关键点,在这种强烈探索欲望下,学生有很强的学习驱动力。而且结合学习的内容设置问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观察、求知欲望[5]。同时学生通过恶性血液病知识的学习,再利用免疫分型资源和患者临床特征,经过仔细问诊、查体后对所学的知识点进一步理解、巩固、加深,从而达到了深入学习的目的,使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动脑思考,有目的的深入学习,解决问题。这一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快了解免疫分型结果,避免学生走形式的观察,更提高了免疫分型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恶性血液病临床示教课是让学生掌握每种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本研究教学改革的重点是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免疫分型资源,相对于传统教学是一个创新。经过引入免疫分型资源教学后,ALS量表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扎实学习、深入学习、学习驱动力分值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恶性血液病部分的出科成绩分比传统教学学生平均成绩明显提升,说明在恶性血液病教学中,引入免疫分型资源后的教学方法更让学生学的更扎实、更牢固,学生在免疫分型报告分析总结中,不断积累经验,有助于提高分析诊断的能力。免疫分型能够为学生在血液系统疾病中各种恶性血液病分型的学习中提供基础素材,从而有助于学生将血液病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找到设置问题的切入点,提示问题导向模式中引入免疫分型资源进行教学是可行有效的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加上免疫分型资源可以明显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对血液病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提升恶性血液病分析诊断的能力,学生成绩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庞楠楠,娜迪娅·阿不都克力木,江明,等.恶性血液病临床示教中实验室带教的思考[J].医学信息学,2016,29(5):5-6.

[2]李晓.临床血液病学教学经验浅谈[J].浙江医学教育,2014,13(1):20-22.

[3]谢更新.如何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教学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8(27):257.

[4]刘艳荣.实用流式细胞术-血液病篇[M].北京:北京大学医院出版社,2010:67-87.

[5]陈飞,左学兰,何莉,等.以诊治指南为基础的案例教学法在留学生血液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6):539-540,548.

收稿日期:2019-3-27;收稿日期:2019-5-24

编辑/王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