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的创作

2019-10-21 06:46邱元阳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16期
关键词:创造性机器算法

邱元阳

人工智能(AI)的每一次突破和里程碑式的成就,都会引起轰动和震撼,刷新人们的认知。在“阿尔法狗”取得人机大战的胜利之后,人工智能的研究也开始呈现井喷之势,尤其是在纯软件的人工智能领域。在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的助力下,人工智能的触角已经伸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直逼图灵测试的智能界限。

尽管很多的人工智能成果是无法用图灵测试来衡量的,但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还是觉得“像人”或“超人”的结果才具备智能。人工智能要做到让人分辨不清是真人还是程序,并不容易,因为人与程序的最大区别是创造性。人是具有思想的,有非常灵活的创造性,而不是机械性地和程序化地执行结果。

差别是存在的,然而在现实中,人们常常会放大这种差异。自动炒菜机做出的菜肴,总有人认为不如厨师做的好吃,机器轧出的面条,也有人坚定地认为肯定没有手擀面劲道,但测试的结果却是它们并没有什么差别。

很多时候,机器的创造性是人给予的,如机器人书法,其实就是一台刻字机(打印机)而已,只不过把笔头换成了毛笔,看起来是写字,其实就是打印输出。相反,如果是人达到机器的这种程度呢?网上有个视频,是刻碑的人手持电钻,在石碑上快速“书写”名人的书法,字体美轮美奂,动作行云流水,技术的娴熟让人叹为观止。如果让“艺术家”们来评价,他们决不会承认石匠的书法水平,不会认为他是当之无愧的书法家,最多只是“惟手熟尔”。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没有创造性。他们的创造性又是什么样的呢?拿枝毛笔闭着眼在旋转的瓷器上涂鸦,用拖把饱蘸墨水在大地上跳神,穿着长衫在众人拉起的丈二白练上飞奔狂抹……于是,艺术品诞生了。如果机器人也依葫芦画瓢地这样做,对不起,没有创造性。就算你做得很漂亮,顶多也只算工艺品。

2017年,巴黎大皇宫展出了自1989年以来由机器人通过计算机软件制作的近20个艺术装置,包含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和音乐等,充分向人们展示了机器创作的可能。与工厂不同的是,机器创作的产品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创作自主性。

微软的“机器诗人”小冰花费100小时,完成了200多页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并在报纸上开设诗歌专栏,这说明被视为人类精神文化堡垒的诗歌创作已被人工智能攻克。而日本人工智能创作的小说《机器写小说的那一天》更是骗过了评委,成功入围第三届日经新闻社“星新一奖”。在新闻报道领域,也已经开始采用机器人写稿,新闻信息上传到系统后,几秒内即可自动生成文章,准确推送到相关网络媒体。

AI没有人類那样的丰富情感,也没有灵感和启发机制,其创作受制于预设的算法和数据库,因此其作品很难有创造性,常常表现出模式化倾向。但是创造性真的能区分和识别出来吗?人们看到的只是结果,这个结果是一种组合和堆砌还是创造性地诞生出来的,并不容易分辨。对于机器创作的作品而言,即使它不是创造性的成果,仅仅是看起来水平较高的作品,不管它是否可以挑战常人,都已经足够惊艳了。

有人认为,情感和思考是算法之外的东西,机器没有灵魂,没有价值观,不可能创造出感动人类的作品。但算法就是它的灵魂,而且这个灵魂是由人类的智力在不断为其完善的。当然人类也可以赋予机器以自己的价值观。机器的创作虽然还无法跟人比肩,不能神似,但是已经形似。随着人类和人工智能的进步,传统的认识可能会逐步被颠覆,机器创作的领域也会开辟出一个新的天地。

猜你喜欢
创造性机器算法
机器狗
机器狗
Travellng thg World Full—time for Rree
学习算法的“三种境界”
算法框图的补全
算法初步知识盘点
神奇的独眼机器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