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版新教材项目教学案例

2019-10-21 06:46张馨月廖力紫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16期
关键词:观鸟鸟类灯光

张馨月 廖力紫

项目情境分析

本案例选自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第一单元数据与信息之“项目一:探秘鸟类研究——认识数据、信息与知识”。该项目描述了一个科学家观测、采集鸟类活动数据的情境,并设置了三个项目活动。这三个活动的内容分别是:活动1——鸟类活动数据的采集;活动2——鸟类活动数据分析处理;活动3——地球夜间灯光卫星图数据的分析处理。第一个活动主要是了解数据种类及其采集的渠道;第二个活动要求利用采集的数据,分析、提取其中的信息,以便构建鸟类活动相关知识;第三个活动是感受大数据分析的应用。这三个活动中,第一个活动是最基础的,应当视为重点;第二个活动涉及数据分析处理的方法,可以视为难点。所以,在时间安排上,建议安排2课时,用1课时收集数据和处理,再用1课时完成分析和迁移应用(活动2和3)。在教学活动中始终抓住“数据”“信息”这两个核心概念,通过鸟类数据的采集、处理,获得鸟类生活信息,逐步掌握鸟类栖息知识。

●活动内容安排

第1课时

活动1——鸟类活动数据的采集。

要求:

(1)两人_组,确定研究题目,如“某观测点候鸟居留时段的研究”“某林地鸟类种类分布”等。

(2)查找一些观鸟网站和鸟类APP,填入表1。(若表格行数不够,可自行添加)

(3)在表1中选择一个网站或APP,了解它向鸟类爱好者采集哪些鳥类活动的数据,填入表2。

(4)学习教材第9页知识链接,分析所收集到的数据的基本特征,包括鸟类的品种、数量,栖息的时间等,作出初步判断,为进一步研究做好准备。

第2课时

活动2——鸟类活动数据分析处理。

要求:

(1)利用活动1中的观鸟网站或鸟类APP的查询统计功能,进一步获取相关数据,分析这些数据和信息的价值、时效性,填入表3。

(2)利用思维导图,整理数据,得出研究结论。

(3)再通过相应网站的数据及统计功能,验证研究结论的正确性并做出相应说明。

活动3:地球夜间灯光卫星图数据的分析处理。

要求:

(1)上网查找、观看中国夜间灯光分布卫星图。结合地理知识,分析我国各地夜间灯光分布情况,找出图中灯光最集中的几个城市,分析那里灯光强烈的原因,填入表4。

(2)试着发掘图中信息,分析夜间灯光分布的规律及其原因,填入表5。

(3)参照活动1、2的方法,分析数据、信息与知识的关系,并利用恰当的工具绘制这三者的关系。

活动实施说明

观鸟是一项健康、文明、绿色的活动,目前普及率还不太高。学生们普遍对自然了解不多,过度依赖电子产品。设计这个项目的目的一方面是将活动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另一方面是通过了解观鸟活动,开展自然教育建立与自然的联结,尊重生命,建立生态的世界观。

活动1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观鸟活动的场景:查找鸟类网站或APP,让学生了解观鸟活动的基本情况,知道这些网站或APP向鸟类爱好者采集哪些鸟类活动的数据,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活动2在前面的活动基础上,继续深入查看,在这些网站或APP上可以获取哪些数据,从这些数据能得到什么信息,引出数据与信息的关系。

活动3从夜间鸟类活动图引入,分析夜间灯光分布的规律,让学生思考数据、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在难度水平的把握上,可以通过教师提供一些相关资料或给出示范的方式加以凋节。例如,在分析夜间灯光分布的规律时,可以提供一些资料,给出一条规律,学生可以在教师提供的资料中依照给出的示范分析出其他规律,这样就降低了活动3的难度,使之适合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在水平1的教学。

项目学习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目标:①针对特定的信息问题,能描述数据与信息的关系。②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评估常用的数字化工具与资源,根据需要合理选择。

内容目标:在具体感知数据与信息的基础上,描述数据与信息的特征;在运用数字化工具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关系,认识数据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学业目标:①能够描述数据与信息的特征,能够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数字化工具开展学习。②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完成分析报告,

课时建议:2课时。

补充资源

网络链接提供:科学家采集鸟类活动数据的案例、林地鸟类活动调查表、鸟类种数表等。

猜你喜欢
观鸟鸟类灯光
湿地观鸟
数灯光
观鸟记
鸟类靠什么认路
观鸟须知礼
鸟类
映照
鸟类乐园
观鸟总动员
冬季,关爱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