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感染沙门氏菌雏鸡肠黏膜的电镜观察

2019-10-21 04:53于钦磊常帅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30期
关键词:微绒毛电子显微镜电镜

于钦磊 常帅

为了进一步研究沙门氏菌感染雏鸡之后对肠黏膜造成的影响,选用致病性沙门氏菌,通过口腔接种和卵黄接种感染1日龄的雏鸡,接种之后,使用扫描电镜和透视电镜对雏鸡肠黏膜上皮细胞进行观察,肠黏膜上皮细胞进行观察微绒毛显著下降、缺损和消失,黏膜表面不平整。沙门氏菌是一种可以感染多种动物的条件性致病菌,其中对禽类动物尤其是鸡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致病菌主要侵害鸡的肠道,常常会引起胃肠道炎症,败血症等多种病理学变化。该种致病菌从小肠黏膜表面侵入,经淋巴和血液循环扩散到全身,并在肝脏组织或脾脏组织表面形成坏死病灶。目前,有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沙门氏菌具有对肠黏膜吸附侵入,并在该处繁殖,抗吞噬细胞在细胞内产生毒素和肠毒素的能力,导致宿主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尤其是出现严重的腹泻症状。为了进一步研究沙门氏菌对雏鸡肠黏膜造成的影响,本次采用了人工感染模式,从某养殖场分离出致病性沙门氏菌,通过电镜观察,证明沙门氏菌会对雏鸡肠黏膜造成影响。

1、实验材料与方法

①试验材料选取

本次研究所选择的沙门氏菌是从某养殖场分离得到的具有致病性的沙门氏菌。SPF试验鸡来自于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电子显微镜主要为扫描型的电子显微镜和透视型的电子显微镜,上述两种电子显微镜的电压分别为25KV和75KV。

②实验方法

首先,通过透视电镜观察雏鸡肠黏膜。将分离得到的菌株制作成悬混液,每个卵黄内接种0.2mL,分别接种到4只1日龄的SFP雏鸡体内,雏鸡死亡之后,迅速解剖,采集其十二指肠病变肠道组织,将其分解成1mm3的小块,放置在2.5%的戊二醛中充分固定,然后再使用PH为7.4的PBS缓冲稀释液充分冲洗,按照相应的操作方法进行脱水包埋切片处理,然后使用醋酸铀和柠檬酸铅双染色,将处理好的切片放置在辐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同时设置4只接种灭菌生理盐水的对照鸡,每只鸡卵黄内接种灭菌生理盐水0.2mL,单独隔离养殖,三天之后处死解剖,选择十二指肠组织,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制片观察;其次,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雏鸡肠黏膜。将分离得到的菌株制作成悬混液,并接种到雏鸡的口腔上皮细胞当中,雏鸡死亡之后取十二指肠组织,将其切割成1mm3的小块,放置在2.5%的戊二醛中充分固定,然后再使用PH为7.4的PBS缓冲稀释液充分冲洗,然后依次通过30%、50%、70%、80%,85%、90%、95%、100%的丙酮系列脱水,各处理10分钟之后,然后再使用乙酸乙酯脱水,15分钟装入到样品框当中,放置在临界点干燥仪器当中充分干燥,取出之后粘着在样品台上,放置在制离子溅射仪内进行金喷度,作用三分钟之后,放置在电镜下进行观察。在采用上述手段进行肠道组织检查的同时,还应该设置对照组。选择同等数量的一日龄雏鸡,经口腔接种灭菌的生理盐水,每只鸡口腔接种0.2mL。隔离养殖三天之后处死,按照上述相同的实验室方法采集并料进行常规染色,放置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2、结果与分析

经卵黄的接种致病性沙门氏菌之后,与口腔接种的病死雏鸡一样,沙门氏菌均可以引起雏鸡肠黏膜的微绒毛显著萎缩减少脱落,并在前肠黏膜表面出现不平整的病理学变化。对照组的雏鸡肠粘膜微绒毛整齐均匀,分布一致,生长正常,没有出现相应的损伤现象。经口腔和鸡胚接种沙门氏菌的雏鸡可以看到,细菌吸附在肠黏膜的微绒毛上或嵌入到微绒毛当中,细菌感染附近的微绒毛长短不一,形态不一致。而对照组雏鸡的肠黏膜微绒毛正常生长,生长均匀,不存在任何细菌附着现象。由此可以看出致病性沙门氏菌群有十分广泛的侵染途径,并且不同情感途径都会造成鸡的肠道黏膜损伤,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感染沙门氏菌鸡肠粘膜电镜观察如图1所示。

3、讨论

目前沙门氏菌仍然是制约家禽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传染性疾病,该种致病菌不仅能够实现水平传播,更重要的能够通过寄生在鸡蛋的表面实现垂直传播,导致培育出来的雏鸡天然携带有沙门氏菌,一旦饲养管理不当,就会引发一系列的传染性疾病。鸡群感染沙门氏菌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为腹泻,采食量下降,出现严重的消化不良等症状。为了进一步掌握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感染对沙门氏菌消化道产生的影响,本次实验主要设置了口腔接种和卵黄接种两种感染途径,通过对两种感染途径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不管是卵黄接种还是口腔接种,均可以引起消化道黏膜表面出现相同的病理学变化。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消化道感染还是卵蛋垂直感染,沙门氏菌通过各种途径侵入机体之后都会在消化道内从区域繁殖并产生大量的致病毒素,引发相应的病理过程。当雏鸡的肠道黏膜微绒毛存在损伤,或存在明显的缺损现象之后,机体对各种饲料的消化吸收率显著下降,出現消化系统的病理学状态,会严重影响到雏鸡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身体抵抗能力下降。另外由于沙门氏菌具有十分广泛的寄生途径和传播途径,患病鸡排出的粪便当中携带有大量致病源,污染饲料,饮用水饲养用具和周围环境之后,很容易通过消化道反复侵染健康鸡群,从而导致养殖场反复发病,反复感染,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因此在今后鸡养殖过程中,为了防范沙门氏菌病的进一步传播蔓延,应该充分了解沙门氏菌的侵染途径和侵染造成的危害,然后为养殖户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在养殖过程中应该重点做好养殖场的卫生消毒工作,控制合理的养殖密度,及时清理养殖场的各种粪便污染物,避免沙门氏菌病的寄生传播。在分离养殖场的致病菌的同时,还应该进行严格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药品实验,在该种疾病流行高发期,可以在饲料或饮用水中添加相应的高敏抗生素进行预防,提高鸡群对该种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发病率。

(作者单位:130062吉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猜你喜欢
微绒毛电子显微镜电镜
本刊对稿件组织病理学彩色图片及电子显微镜图片中标尺的要求
本刊对稿件组织病理学彩色图片及电子显微镜图片中标尺的要求
致病性大肠杆菌致结肠癌细胞微绒毛损伤的毒力分子研究
食用罐装食品或伤胃肠道
动物细胞的多功能细胞器
——鞭毛、纤毛和微绒毛(2)
竹斑蛾触角感器电镜扫描观察
电镜成像方式对数字散斑相关方法结果的影响
虾蛄眼识别偏振光机理的分析
透射电子显微镜中的扫描探针装置
“拔伸松动手法”对兔膝骨性关节炎电镜下软骨超微结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