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汽车爆胎原因浅析

2019-10-21 09:15陈鹏
时代汽车 2019年13期
关键词:事故

陈鹏

摘 要:爆胎,这个令人生畏的名词,使得每个驾驶人提及都感到毛骨悚然。汽车在道路行驶过程中,突发性爆胎,会给驾乘人员带来灭顶之灾。值得研究的是,当事故发生后,确定是由车辆的爆胎导致事故,还是由事故引发了车辆的爆胎,两者的结果是不同的。

关键词:爆胎;导致;事故

1 引言

随著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出行代替了以往步行马拉的贫困年代 ,各种不同的机动车辆也逐步地进入了寻常百姓人家。机动车辆的不断增多,体现了我们国力的雄厚,社会的繁荣。

机动车辆逐年增加的同时,相对地也带来了交通的拥堵,事故的频发,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在众多的交通事故中,车辆爆胎引发的事故占着相当的比例,它轻则使得车辆翻车、造成道路的堵塞,重则车毁人亡。这种非人为、无意识、无防范、难控制的突发情况,对社会造成了难以预料的损失。

爆胎引发的交通事故成因很多,但是,是爆胎导致事故,还是事故引发爆胎,这是两个不同概念的问题。本文就小型汽车交通事故中的爆胎原因,作如下浅析。

2 爆胎的分类

常规情况下,爆胎可分为:内压爆胎、外力爆胎两种。

2.1 内压爆胎

正常情况下,根据国家标准GB/T2978-2008《轿车轮胎规格、尺寸、气压与负荷的要求》,常温下,标准型子午线轮胎胎压为240kpa,增强型子午线轮胎胎压为280kpa。超过或低于上述标准要求时,可能会导致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爆胎。

内压爆胎的主要原因并不单纯是气压的忽高忽低,更重要的是:车主平时不注意对轮胎的保养,对胎压疏于观察和检查;再有就是轮胎使用期过长,胎冠超过最低使用极限,胎冠纹深小于1.6mm,胎壁老化,出现裂纹、划伤、鼓泡、变形等不良现象。

国标GB21861-2014《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第6.4.4.2条及国标GB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第9.1.6条中,都明确规定,乘用车车胎的纹深应大于1.6mm。

车辆长时间在高温路面上行驶,引起轮胎内压增高,超出轮胎内压极限,因轮胎质量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最容易引发爆胎。

常温和低温下,由于气压不足,使轮胎胎壁正常处于外凸,呈扁形状,使得胎壁经常处于疲劳状态,同样也会引发爆胎。

2.2 外力爆胎

正常情况下,同样存在车主不注意对轮胎的保养所致。没有注意观察自己车辆轮胎的外观和存在的问题,诸如:四轮不平衡引起的啃胎、长期存放引起轮胎的老化、胎壁裂痕、鼓泡、变形等。这些不良现象,当车辆在平缓的路面行驶时,尚不能觉察问题的潜在性,一但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或压到路面上的石子、玻璃碎片、铁钉等硬物时,在车辆轮胎的薄弱处,由于压力的不平衡,便会发生爆胎。

当汽车发生碰撞,遇有硬物撞击到轮胎时,强大的外力撞击,也是引发轮胎爆胎的一个主要原因。

3 事故车辆爆胎的原因分析

事故发生之前和事故过程中轮胎爆胎的区别,决定着事故的不同性质。

引发轮胎爆胎的方式有多种多样,造成的损失也不相同。但是,是事故引发爆胎还是由爆胎导致事故,这是一个是与非的关键问题,值得深究。笔者以下例事故案例为由,与大家共同探讨对发生事故的车辆爆胎成因进行分析和结论的确认。

20XX年XX月XX日XX时许,在某地由东向西的路段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

本案事故发生后,车胎爆胎成了关键所在,整个过程围绕车胎是事故前发生爆胎还是事故后发生爆胎展开鉴定确认。

鉴定人员对涉案的小型轿车进行了勘察查取证如下:

(1)车辆前保险杠可见受外力断裂破损痕迹(见图1);

(2)车辆左前翼子板可见受外力弯折变形痕迹(见图2);

(3)轮辐外表面可见新鲜刮擦磨损痕迹(见图3);

(4)外侧轮辋可见新鲜刮擦痕迹(见图4)。

(5)对涉案轮胎进行检查,发现轮胎表面可见新鲜的刮擦及破损痕迹,未见存在鼓包、啃胎等异常现象,将破口依次标记为痕1、痕2(见图5)。

(6)痕1位于胎壁,长约5cm,破口外侧平整且无外翻现象,胎壁内侧与之对应部位存在形貌特征相符的破损痕迹,破口内侧平整且无外翻现象;检视破口断裂面,橡胶胎体、胎壁帘布层断口较整齐(见图6);

(7)痕2位于胎壁,长约3cm,破口外侧存在外翻现象,胎壁内侧与之对应部位存在形貌特征相符的破损痕迹(见图4);检视破口断裂面,胎壁帘布层断口整齐,破口外侧橡胶断面整齐且存在清晰切割纹理特征(见图7)。

根据前述7项检验结果分析:

(1)前保险杠受外力断裂破损;左前翼子板受外力弯折变形;轮辐外表面和外侧轮辋可见新鲜刮擦痕迹;车辆前部及左前侧部位呈现明显受强烈机械外力碰撞损坏痕迹。

(2)轮胎表面可见新鲜的刮擦及破损痕迹,未见鼓包、啃胎等异常现象;痕1位于胎壁,长约5cm,破口外侧平整且无外翻现象,胎壁内侧与之对应部位存在形貌特征相符的破损痕迹,破口内侧平整且无外翻现象;检视破口断裂面,橡胶胎体、胎壁帘布层断口整齐;痕2位于胎壁,长约3cm,破口外侧存在外翻现象,胎壁内侧与之对应部位存在形貌特征相符的破损痕迹;检视破口断裂面,胎壁帘布层断口整齐,断面平滑,破口外侧橡胶断面存在清晰切割的纹理特征。

以上痕迹特征符合其它客体物切割、贯穿所致,未见存在由内向外爆胎的物证特征。由此可以确认爆胎是车辆受外力的强烈撞击和受客体物质穿刺所致。属于事故引发的外力爆胎。

上述案例的最终结论是事故引发的外力爆胎。

实践证明,司法鉴定过程中,对车辆爆胎事故,必须认真仔细地分析,从各个细微的物体上寻找物证确定由爆胎引发事故,还是事故引发爆胎,做出正确的结论,极其重要。

4 结语

爆胎,虽然十分可怕,后果也无法想限,但是,只要在平时注重对车胎的保养,并且经常观察车胎的胎压和外观变化,保持中速行驶,爆胎现象还是可以避免的。

猜你喜欢
事故
学中文
Traffic in Great Britain
废弃泄漏事故
关于一次事故
Section B
“故事面前”等7则
夏季旅行中的事故
警惕小儿事故